张家口快报:杨大民:用诗记录时间和故乡的游子

张家口快报:杨大民:用诗记录时间和故乡的游子

从小爱写诗,在1987年12月26日的《少年文史报》上,杨大民的诗第一次变成了铅字。从白银库伦军马场到张家口,再到北京,他的成长道路上始终有诗相伴。父母去世后,想念父母和草原的时候,他就写一首诗,将思念留在诗里。杨大民的诗集《时光牧马》并非一本简单的诗集,它承载着天下儿女对父母的挚爱之情。

“草原的儿子”

日前,杨大民诗集《时光牧马》在北京内蒙古大厦举行了首发式。

杨大民今年46岁,出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总后勤部白银库伦军马场,1985年随父母迁居张家口。现为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师从田文昌律师。

从业20多年,杨大民代理过很多大案名案。他是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理事。他还是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潘长江和著名导演吴宇森、著名书法家庞中华的私人法律顾问。

他一边办案,一边写作。长期担任《京都律师》杂志主编,先后出版《明星维权》、《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田文昌谈律师》等著作。

《时光牧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2020年1月第一次印刷。诗集分咀嚼、北京,北京、牧马余生、父亲和我、父亲的诗5个部分。该书并非一本简单的诗集,它承载着天下儿女对父母的挚爱之情。

杨大民从小喜欢写作,他发表的第一首诗登载在1987年12月26日的《少年文史报》上,那一年,他上小学五年级,至今已有30余年。在他看来,不仅是铅字排版的稚嫩诗行,重要的是自己发表的小诗,给父母带来了快乐与慰藉。

1988年9月一天,杨大民的母亲下班回家,拿回来一张《张家口市报》,母亲对他说:“你看看你们九中的同学写的诗,多好啊!”杨大民打开报纸一看,兴奋地对母亲说:“妈,这是我写的诗。”母亲满脸疑惑:“怎么会是你写的呢?署名可是‘白杨’啊?”

“‘白杨’是我的笔名啊!”他一边从日记本里翻找他的底稿,一边向母亲解释为什么笔名叫“白杨”。他把爸妈的姓氏,“杨”和“白”合在一起,叫“杨白”不好听,于是颠倒过来叫“白杨”。

母亲一遍遍阅读他的底稿和报纸上署名“白杨”的诗,她的心里是那么的自豪。

杨大民的母亲叫白玉莲,是蒙古族,他姥姥家在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湖畔七棵树村。

1960年代,母亲投奔亲戚,来到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在白银库伦军马场育红子弟学校担任教师,她嫁给了该校校长,也就是杨大民的父亲杨泽川。他们夫妻俩是育红子弟学校的创始人。

杨大民的父亲也常写诗,父母婚后养育了6个孩子,杨大民还有姐姐和弟弟。母亲给杨大民起了一个很有寓意的蒙古族名字:塔林呼,即“草原的儿子”。

后来,在几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经常把他写的诗歌朗诵给孩子们听,杨大民也时常把自己写的文章和诗歌,朗读给父母听。那是一家人的幸福时光。

弥补生命中的遗憾

2013年底和2014年初,在不到50天的时间里,杨大民的父母先后离世。他再也听不到父亲朗诵诗歌了,爸爸妈妈再也看不到儿子写的文章和诗歌了。

父母走后,杨大民的精神世界倒塌了,痛苦之中,他发现有多少事情没有为双亲去做,留下太多太多遗憾。

为了弥补生命中的遗憾,在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间,他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寻找到当年出生在白银库伦军马场,以及在白银库伦育红子弟学校上学,如今工作在全国各地的白银库伦“马二代”。

与杨大民一样,这些白银库伦“马二代”心念故土,怀望家乡,大家一起编撰、出版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白银库伦回忆文集,献上大家对父辈、对岁月的深深敬意。

2017年7月30日上午,他们在故乡白银库伦举办近5000人参加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新书首发式和75吨重的“军马魂”纪念石揭幕仪式,向父辈致敬、向故乡致敬、向草原致敬。在辽阔草原上回荡的歌声,是对草原的眷恋、是对父母的怀念、是对生命的回想。

将思念留在诗里

父母去世后,每每想念父母和草原的时候,杨大民就写一首诗,他将思念留在诗里。

有一天,他打开父亲的日记本,发现里面保存着父亲写的诗。他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把父亲的诗歌发表出来,给父亲出一本诗集,遗憾的是他收集到的父亲的诗数量不多,难以成书。

于是杨大民决定自己出诗集,把父亲的诗选择二十余首放进去,独立编辑一辑《父亲的诗》。在杨大民看来,这是一个儿子对父母最好的思念,也是对自己青春岁月的最好纪念。

“漂泊在路上,驻足停留,回首时发现父母已经远去,故乡仍在远方,童年成为记忆。我的职业是律师,我的诗歌只是为了把父母留在生命里。文字是父母存在的另一种方式,也是儿子和他们聊天的另一种方式。”杨大民认为。

军旅作家贺茂之、书法家庞中华、出版家余均为杨大民的诗集《时光牧马》作序。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为他的诗集题写书名。

贺茂之在序中写道:他把对父母的真诚挚爱之情,把放牧时光之马即人生经历中之真实感受、真实体验,真实表达出来。对父母是汇报;对自己是总结、是慰藉、是鞭策或促进;对读者、对社会,是启迪、是给予、是帮助。而其主旨和目标,乃至效果,是追求真、善、美,弘扬真、善、美。而真、善、美的境界就是崇高。因此说《时光牧马》记述和展示的,是诗人走进崇高的心灵轨迹。

庞中华认为杨大民的许多诗篇像是一幅画,像一段故事,一篇精致的散文,抒写了诗人对大千世界、人生百态的无限感慨与深刻思考。

而在余均看来,读大民的《时光牧马》,犹如感受到一阵北方大草原上吹来的风,那是草原上仲夏之夜,月光如水,牛羊安卧,百鸟静音,三两牧人,纵马踏歌,花香扑鼻,令人欲醉欲迷,几几不知归路之风,使人颇有“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之慨。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原文地址:http://www.zjknews.com/news/shehui/zjkshehui/202003/27/280419.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