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代,諸子百家達到了一個文化的巔峰,哪一派對後世影響最大?

周朝文DMU


所謂諸子百家,實際上就是對先秦時期各學術派別的一個總稱,他們是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藝術結晶。

諸子百家有哪些

據記載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中數得上名字的共有189家之多,而其中流傳最為廣泛,對後世產生較大影響,最終形成學派的總共就12家,分別是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如果說哪一派對後世影響最大,我個人觀點覺得應該是儒家。

儒家是一個什麼樣的學派

儒家是由孔子所創立,孟子荀子完善,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儒家是十分強調教育的作用,儒家思想認為只有重教化、輕刑罰才能使國家安定人民幸福,在政治上,儒家就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且漢武帝採納了他的建議,儒學成為正統思想,也因此奠定了此後近2000年的封建社會統治思想的基本格局,並在不斷被完善的過程中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1. 政治上的影響。儒家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和“禮”,治國的方略上,儒家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思想影響了後代很多封建王朝的統治者的治國方略。

  2. 文化上的影響。儒家思想對於中國文化的影響極其深遠,傳統的責任感思想、節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統治結合的結果,儒家思想倡導的社會倫理思想以及其重禮教的思想一直在今天的中國社會中依然是最主流文化思想。

  3. 對教育的影響。儒家思想十分重視教育,非常強調教化的作用,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對孩子和社會有重要的啟迪。

儒家思想對當今的我們有何意義

儒家思想核心是“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法治等德道思想‘’,而這些正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思想,同時其倡導的思想也是我們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基石,它對於我們從傳統文化中尋找理論支撐,對於社會樹立核心價值觀以尋求長治久安良策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識海泛舟


我國以5000年文化與歷史,傲然屹立於世界東方。從古羅馬,亞述,古印度,古埃及,阿拉伯文明,都因其戰亂割據,城邦自治,相繼消亡,而獨有華夏文明,歷久彌新,長存於世。

歷史學家錢穆認為,中華文明,之所以說是唯一存世的5000年不間斷的文明,一是史籍不斷絕,從《史記》,到《清史稿》,所記錄的文字詳細而綿密,有文字記錄可以考據。

二是,文化,我們的歷法,我們的習俗,千年未改。

三是,對於國家的認同,自秦嬴政統一華夏,我國2000年來都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統一,已經深根於國民的意識和血液中。

四是文字,我國從商朝的甲骨文,到周朝的小篆,再到漢隸,再到唐楷,再到改革後的簡體字,是一脈相承。我們雖然不寫繁體字,但是可以輕易的辨識出繁體字和它的含義。而歐洲人看不懂300年前的古英語。

中國文明,始於先秦的禮治思想,即「天討有罪,天秩有禮」,因為不遵守天道,故而作五刑,儒家思想的發源,或者說源頭便是敬天保民的禮治思想。中國人將天,物化成人,將天神格化。

法家思想也是源於我國古代戰爭中,所運用的刑法,而沿襲承繼下來的。

而本土的道學,以昊天上帝作為神袛,而物化眾多的神仙系統和體系,而這個體系也維持了封建統治的基礎和統治的需要。

需要一個超越所有人的權威,去震懾犯罪和進行教化,從而就有了,儒家文化系統,和道家文化系統。

而在東漢末年傳入中土的佛教,把握住了因為東漢末年,人們苦於戰亂,心靈空虛的時機,人們感受到生死別離,和人生無常。故而佛家教人,多行善事,還有來世,這也維持了社會的穩定。

佛教傳入後,與本土的道學和儒學相互依存,相互吸取營養。從而形成了中華文明獨具特色的精神內核。

儒家提倡,修身治國平天下,剋制自己的慾望,佛教教人禁慾,道家強調養生,也強調禁慾,一生求道,期待羽化成仙,遠離塵世繁華。

先秦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戰爭頻發的時代,其類似於歐洲封建時期的割據城邦制國家時代。

當時的有志之士,力圖以自己的學說,救百姓於水火之中,便著書立傳,以成學派,以納弟子,形成百家爭鳴的特殊景象。

然,自秦始皇帝統一以來,儒家的天下大同,法家的依法治國,是相互依存的。以儒家思想形成了中華法系,中華法系,重刑法,輕民事法律,是有其淵源的。那就是大一統的思想下,個體其獨立性無疑收到了抹殺。個人的獨立性也不復存在。 而今天,儒家的忠孝愛國,法家的依法治國,依然還在。

道家的清靜無為,只是我們在見到生活的殘酷的時候,我們才追求心靈的灑脫和自由,無為並不是沒有作為,而是以守為進,以退為進。在心理低落時,我們會追求內心的快樂,守住自己的底線。

所以,我認為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對於我國曆史進程影響是最大的,它們並不是分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親親尊尊並沒有斷絕,親其所其,以親近自己的親人,親近鄰里,然而推之於國家,這樣才是家國一體。然而這種思想也收到了威脅,自基督文明傳入,再到我國獨生子女政策以來,儒家文明基於宗族自治的體系生態已經受到了破壞。從韓國的傳教士來說,他們夢寐以求想把中國變成一個基督教國家,傳他們的福音,這是非常值得我們警惕的。


子非魚


我認為儒家思想對後世的影響最大,具體是什麼原因,這又產生什麼影響,看我慢慢來講。

儒家思想得以發展與其十分有益於封建統治者的政治穩定有著脫不開的關係。在儒家思想中,尊卑思想是維護政治穩定與人際關係的主線。儒家思想能在當時獲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源於孔子對於前朝的總結,他在概括和繼承了夏、商、週三朝的傳統文化之後又加上自己對於傳統文化獨到的見解進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這一點在很多流傳後世的古籍中都有所記載。每一種社會關係的相處方式,都在儒家思想中有著詳細的論述與記載。尤其凸顯在儒家思想的“三個主義”中。

對於社會形態,儒家思想中的“禮治”主義描述了一個君臣有禮、手足融洽、夫妻和睦的理想社會,各個社會角色之間的貴賤之分、尊卑有禮以及長幼有序都有著很明確的相處方式。如果違反了“禮治”,也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對於教育方式上,“德治”主義成為了主流,儒家思想主張用道德教化世人,儒家思想提出的解決社會問題的根本方法是先進的,現代中國也一樣崇尚著“德治”思想。

其實,儒家思想對於整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的還要屬最重要的“人治”主義。“人治”主義很是超前甚至有些難以實現,因為實現“人治”需要配合人們高度的道德約束。儒家思想將人性最偉大的光輝放大到極致,如果真正得以實現,整個社會的先進程度遠超現代。“人治”主義思想也成為了儒家思想最高的境界追求。

對於封建統治國家來講,對於統治階層的教育以及對於民眾的教化是政權穩固的根本。教育在任何政治形態下都是最重要的,畢竟,每一個政治形態都是大眾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教育才是改變、建立價值觀最直截了當的方法,儒家思想在教育層面上下足了功夫。在不斷地與當時的社會融為一體之後,儒家思想的內涵也變得豐富起來,信仰儒家思想的大家們不斷地汲取著先人留下來的思想精華,在此基礎上加以總結、概括。

孔子收下門徒並不挑選其門第出身,看似不起眼的細節深刻地說明了儒家思想得以傳承的另一大原因。在儒家思想沒有盛行之前,封建國家的教育方式都是官府教學的方式進行,直到孔子的出現,私人講學才在民間盛行起來。對於知識的渴求,百姓甚至高過統治階層。對於當時的封建統治者來說,這一點也恰恰更加方便了民眾接受自己的統治,因為上對政權下對百姓,大家都有著統一的價值觀和做事準則,這樣的社會才能做到和諧統一,由此,儒家思想開始了儒化全社會的歷史進程。

儒家思想不斷強調著一個人存活於世,心中有著責任感思想、節制思想以及忠孝思想的重要性,這三種思想不斷地被世人認可也不斷地為統治階層提供著有益於自己統治的優秀人才。放到今天,心中有這些理念的人還是會在各個領域做出著自己的卓越貢獻,就拿如今層出不窮的企業管理來講,就注入了很多儒家思想的成分。

所以,儒家思想得以在統治階層以及人民心中站穩腳跟,它也經過了浩浩蕩蕩的歷史變遷,雖然曲折,可儒家思想都以自己卓越的理念屹立於文化、政治甚至更多領域且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相對於很多思想來講,儒家思想一直都是紮紮實實地深耕於整個社會的人文發展,對於其他玄妙的領域並未涉足,更有些樸實的成分。雖然,其他流派打開了世人的眼界,但是,究其根本,儒家思想提出的理念放到社會人文中才是最實用的,這也是儒家思想最讓人敬重的一點。

孔子還在世的時候,經過他的努力,不光使得當時的統治者和社會大眾廣泛地接受了儒家思想,而且,儒家思想有了生命與靈魂,一躍成為中國古代的正統文化。在戰國時期,孟子成為了儒家思想的領軍人物,孟子主張君主要善待百姓的“民貴君輕”思想,大力反對苛政,不光分給了農民一部分土地還不在勞作強度上大力減輕著農民的負擔,儒家思想在孟子的努力下得以更加深入民心。

西漢時期,董仲舒開創了儒學的新領域,他的核心思想都集結在《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古籍之中,對於後世同樣有著深遠的影響。到了魏晉時期,玄學的興起對於儒家思想是一個不小的衝擊,此時的儒家思想有些不被人提起,可玄學很多思想的建立是依賴儒家思想的,這也是儒家思想最為獨到的地方。

唐朝之後,儒家思想傳承者韓愈開始用儒家思想和封建綱常來反對佛教、道教的觀點,儒家思想進一步引起了整個國家的重視,此時的儒家思想信奉者們也開始針對當時的社會形態對儒家思想做出著不斷的更新與改進,但是,儒家思想的根本卻從未改變過。

在宋朝時期,以理學為基礎的儒家思想進一步地吸取了佛教與道教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學”,這也成為了宋朝的主要哲學思想,對於當時的政治、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代表人物便是“宋初三先生”。朱熹是儒家思想理學的集大成者,他倡導將“天理”與“人慾”對立起來,“存天理、滅人慾”將儒家思想推向了維護封建等級秩序的最好辯護者的角色。之後的封建朝代,面對其他思想的抗衡,儒家思想因為深得統治者的心意從未動搖過,哪怕是放在民國時期,儒家思想也成功地適應政治需要而成為社會意識形態主流。

由此看來,儒家思想在中國浩浩蕩蕩的歷史長河中,不光作為寶貴的傳統文化存在,更像是每一個朝代的穩定守護者。很多專家研究過後都得出過這樣結論:“儒學領導力”從根源上闡述著世界與人生的規律,並且從領導這個社會角色的內涵中做出了最精準的界定。

萬變不離其宗,這才是儒家思想得以不斷被統治階層接納的根本原因。哪怕放到今天,當代不同領域的領導者們也都將其精髓作為管理的最高理念。由此,儒家思想可以稱得上是超出信仰之外在世界上最深入人心的理念,孔子創立儒家思想對於後人的確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奔走的哈士奇


毋庸置疑影響最大的肯定是儒家思想,其他思想雖有,但影響力不如儒家思想落實的更徹底。

東周時期,中國社會處於劃時代的歷史變革中。當時,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留下的諸侯坐大,甚至還出現了周鄭交質的事情,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度的“周禮”遭到極大破壞,諸侯爭霸,社會處於動盪之中。這時候代表各階級利益的知識分子異常活躍,成為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他們紛紛登上歷史舞臺,著書立說,提出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辦法,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就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他們各自都為自家學說準備了一套價值觀,也為為秦漢以後的社會治國思想的選擇奠定了基礎。

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社會內部不可協調的矛盾日益尖銳,撼動了周時建立的傳統文化,人們迫切的需要新的曙光。當時思想界的發展就為儒家思想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

雖說秦朝法家思想處於統治地位,但是儒學文化也從未滅絕。到了漢朝,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哲學根本,杜絕其他思想體系。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從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西漢武帝在位時期封建國家十分強盛,這給封建統治穩定創立了前提。為維護大一統的局面,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思想體系。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於君主統治的成分,對儒學進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權神授”和大一統的思想,這在客觀上有利於封建中央集權的加強,也利於社會的穩定,和鞏固儒家思想,從此儒家思想逐漸成為封建社會佔統治地位的正統思想。縱觀兩千多年來儒家之所以能獨領風騷,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內核即哲學上的天人觀念、倫理上以“仁”為核心的“三綱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統主張,在根本上都有適應了封建專制統治需要的因素。

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能夠隨時代需要的變化而不斷改變面目。

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可謂根深蒂固,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四書五經源遠流長。傳統的責任感、忠孝思想,都是它和時代社會結合的結果,直至現在,儒家思想都是主流思想。


大白好書薦讀


諸子百家是對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古代社會大動盪、大變革的時期,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劇烈的社會變革中,各國的階級關係不斷出現新的變化,不同的階級與階層對社會變革發表不同的主張和看法,“諸子百家” 便應運而

生!

所謂“諸子”,即這一時期思想領域內反映各階層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各種政治學派的總稱。“ 百家”,並非真有一百個學術派別,只是表明當時思想家較多,是一種籠統的說法。 那麼,春秋諸子到底有多少家?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數得上名字的共有一百八十九家,相關著作有四千三百二十四篇。這百八十九家的基本宗旨, 大都是為國君提供政治方略,其內容互相交叉、 融合,共同推進了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文化的飛躍式發展。

毫無疑問,影響最大的是儒家,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兩千年來被歷朝歷代奉為正統,直到今天,其深遠影響仍然存在!


善一趣談


儒家孔孟的思想學說影響最大也最深遠!


艾多河


春秋戰國時代,政治上諸侯分立,征戰不休。但是,文化上,卻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精彩局面。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曾經說把公元前500年左右,稱為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在此後的幾百年裡,中國、印度和西方文明,都出現了各自最具有原創性的偉大思想家,包括中國的孔子、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和印度的佛陀。即便,如今已經是21世紀,但是人類各大文明的底色,依然是那個時代的先哲們所鋪就的。\r 春秋戰國時期,雖然號稱諸子百家,其實並非實指,百家只是用來表達當時宗派林立。真正較為重要的有:儒、墨、道、法、陰陽和兵家,其中,尤其以儒墨道法四家的影響最大。\r 儒家主張仁政、德治,推崇道德在個人生活、國家治理中的作用,如果人人都能遵循道德,“克己復禮”,就可以實現天下大治。所以儒家主張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漢武帝時,採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從此後,儒家思想成為了歷朝歷代的官方正統。每一位讀書人從小都要讀四書五經,都自稱孔聖門徒。\r 墨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墨翟,主張兼愛、非攻、薄葬、節儉。春秋戰國時,一度影響極大。孟子就說:天下士,不歸於楊則歸於墨。但是,秦漢以後,卻漸漸沒落了。\r 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管仲、商鞅和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嚴刑峻法、重刑輕罪、富國強兵、君主集權。尤其是韓非子的“法術勢”相結合的理論,成為中國古代政治統治領域的理論綱領。歷朝歷代,表面上都說是尊奉儒學,但事實上,真正的統治格局卻是“外儒內法”,用來治國理民的卻是法家的思想。\r 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老莊。主張無為而治、順應自然,擺脫紅塵俗世的羈絆,追尋心靈的自由自在。其中的知足常樂的思想,對後世的文人影響極大。\r 南懷瑾曾經打過一個比方:儒家就是中國人的糧食店,人每天都要吃糧食;道家思想是中國人的藥店,每逢國家喪亂或者個人精神壓抑,就要到這個藥店抓藥。\r 所以,對中國人而言,儒家、法家和道家的影響最為深遠。\r 當然,唐宋以後,佛家思想的影響同樣不可低估。


江展


百家爭鳴指先秦時期學術思想領域“百家”林立、互相爭辯的現象。當時學術派別很多,著名的有儒、法、道、墨、名、陰陽、縱橫、農、雜等家。他們著書立說,遊說爭辯,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對當時思想、學術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有深刻影響。其中儒家思想對後世影響最大。

儒家思想,創始人孔子,它的核心思想體系就是仁、義、禮、智、信,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

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儒家思想的內涵豐富複雜,在廣泛汲取古代典籍精華基礎上逐步發展出基礎理論和思想,即講大一統、講君臣父子。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舊日統治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一變“學在官府”而為“私人講學”,使傳統文化教育播及到整個民族。

這樣儒家思想就有了堅實的民族心理基礎,為全社會所接受並逐步儒化全社會。

我們現在一般以孔子,孟子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們留下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克己復禮為仁。《論語·顏淵》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



中國新派冷雁


儒家


南言和北語


儒家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