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中國股市或難獨善其身 但仍具韌性



李湛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中山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李湛:中國股市或難獨善其身 但仍具韌性


在新冠疫情海外持續蔓延、並且缺乏有效控制,以及歐佩克與非歐佩克成員間的“全面油價戰爭”的環境下,美國宣佈下調利率,並推出QE等寬鬆政策。對此,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美國上述應對舉措有些失當,反而不斷強化恐慌情緒,導致全球股指出現雪崩式塌陷。其中,美國股指在2020年3月份10天發生4次熔斷(歷史上第五次熔斷),美股、歐洲主要股指以及亞太地區(除中國大陸股指外)先後掀起斷崖式下跌潮。


如果以美國指數960日均線作為技術熊市的判斷基準,道瓊斯、納斯達克與標普500所對應的點位分別約為23926點、7221點與2690點,目前道瓊斯指數於3月9日、納斯達克與標普500指數於3月12日步入技術性熊市。在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的情況下,美國等境外國家應對舉措不及預期或用力過猛,都會加劇目前資本市場的恐慌情緒。美洲股指短期有企穩的跡象,但如果疫情仍未能有效控制,後期大概率延續下行趨勢。


這一情形下,肺炎疫情對歐美金融市場和經濟的影響還將持續多久?對此李湛認為,這一影響持續多久,取決於疫情應對舉措是否得當,是否符合市場預期以及疫情對原有經濟及其產業鏈的傷害程度。目前中國已基本控制新冠疫情,歐美各國已開始擺脫了初期混亂局面,開啟大規模檢測,境外日增人數不斷攀升,境外疫情暫未見拐點。李湛指出,根據歷史經驗,在國內體制下,中央於2003年4月17開始重視SARS疫情,2003年7月2日宣佈結束疫情,但資本市場震盪下行持續超過半年,一直到2013年11月14日。而此次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世界各主要經濟體採取被動鎖國,疫情等不確定性因素對世界經濟與資本市場的影響大概率超過SARS當年對中國經濟與資本市場的影響。


他認為,緩解投資者恐慌情緒的關鍵在於對症下藥。前期歐美以及亞太地區等大部分經濟體實施降息與QE等寬鬆政策,但穩市場的預期效果一般。世界各國採取有效的措施去控制疫情或防止蔓延,才是穩定市場情緒的關鍵。


未來A股能在國外市場波動中獨善其身嗎?對於“中國資產有望成為全球資金避風港”的說法,應該如何判斷?就此,李湛對證券時報記者說,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傳導的渠道主要有三個方面,悲觀情緒預期傳導、國際資本流出傳導以及境內外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惡化。目前,傳導路徑主要集中在第一與第二條,第三條尚未出現。


針對目前美國股市技術性熊市與資本市場現狀,在產業鏈高度一體化、國際化,資本市場聯動效應顯著的環境下,李湛認為,中國股市或難獨善其身,但相對境外股票市場而言,整體影響相對有限。同時,李湛認為“中國資產有望成為全球資金避風港”說法有一定的道理。這是因為相對歐美股市而言,A股處於相對低位,價值窪地明顯;境外新冠疫情蔓延,恐慌情緒持續的環境下,歐美等經濟體的股指出現斷崖式下跌,A股市場僅以弱比例的形式跟跌,表現相對較強的韌性;最後,中國具有完整的產業鏈,在境內疫情拐點已來的情況下,經濟前景相對明朗,股市韌性具有相對較好的基本面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