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会放电的“皮卡丘”生物

自古以来地球自然界中都是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状态繁衍到今。在我们的地球上,有多达几百种可以放电的生物,他们是介于动物和电之间,本身是带电物体,在遇到危险或者捕食猎物的时候能放出高伏电压击毙、击晕对手或食物,真真实实存在自然界中的放电“皮卡丘”。

自然界中会放电的“皮卡丘”生物

瞻星鱼

体略呈方形,稍侧扁。口大朝上。鱼体黄棕色,散布不规则的白斑。背鳍具黑斑,胸鳍大。

自然界中会放电的“皮卡丘”生物

瞻星鱼会将自己约46厘米长的身子埋在温暖海域的沙床之中,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然后用胸鳍将沙子舀上来埋住它那位于头部顶端的扁平的脸,而它那两只突出的眼球则不停地搜索那些毫无防备的小鱼和小虾。此时,瞻星鱼的每只眼睛后边都有一个放电器官,它能发出高达50伏的电压,足以击晕靠它太近的大鱼。

自然界中会放电的“皮卡丘”生物

埋进土里等待猎物的瞻星鱼

象鼻子鱼

象鼻鱼,又名鹳嘴长颌鱼、象鼻子鱼。原产非洲刚果,几乎遍布非洲所有的河流、湖泊里。象鼻鱼全身为浅黑色或烟色,远看像一把阿拉伯弯刀,尾部像刀柄,身体像刀刃,因有一条较长的"鼻子"而得名。其利用尾部皮肤内的"电脉冲发生器"连续发出电压2伏、频率为300次/秒的电脉冲。在其身体周围,形成一个稳定的弱电场。所谓"电脉冲发生器",其实是一个梭形器官,位于尾部脊椎两旁,发出的电力线在其头部汇和。它游动时,不摆动身体,所以一点也不会扰乱它身体周围的电场。如果有大鱼或有其它敌手在它身边出现,象鼻鱼身体周围的电场就会受到干扰,电力线立即偏向对方,于是,它身上极其灵敏的感受器立即发出警告。 象鼻鱼不仅靠它特殊的电场很轻易地避开敌害,而且也易于越过障碍,就像蝙蝠的回声定位一样。

自然界中会放电的“皮卡丘”生物

还有很多鱼也有它这样的"雷达系统",例如象鼻鱼的近亲:裸臀鱼,能感觉三乘以十的负九次方微安大小的电流变化。还有一种生活在中美洲海岸的大西洋里刀鱼,它尾部有放电定位器,它一般倒着游动,用尾巴探测岩缝及水下洞穴里的情况。

电鳐

电鳐是大家比较常听到的海洋生物,是软骨鱼纲电鳐目鱼类的统称。由于会发电,人们叫它做活的发电机、活电池、电鱼等。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2米,很少在0.3米以下。背腹扁平,头和胸部在一起。尾部呈粗棒状,像团扇。电鳐栖居在海底,一对小眼长在背侧面前方的中间。在头胸部的腹面两侧各有一个肾脏形蜂窝状的发电器,它们排列成六角柱体,叫“电板”柱。电鳐身上共有2000个电板柱,有200万块"电板"。这些电板之间充满胶质状的物质,可以起绝缘作用。每个"电板"的表面分布有神经末梢,一面为负电极,另一面则为正电极。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到负极,也就是从电鳐的背面流到腹面。在神经脉冲的作用下,这两个放电器就能把神经能变成为电能,放出电来。发电器最主要的枢纽,是器官的神经部分,电鳐能随意放电,放电时间和强度,它完全能够自己掌握。电鳐可以发电,并靠发出的电流击毙水中的小鱼、虾及其他的小动物,是一种捕食和打击敌害的手段。

自然界中会放电的“皮卡丘”生物

世界上有好多种电鳐,其发电能力各不相同。非洲电鳐一次发电的电压在220伏左右,中等大小的电鳐一次发电的电压在70~80伏,像较小的南美电鳐一次只能发出37伏电压。电鳐的放电特性启发人们发明和创造了能贮存电的电池。而且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医生们常常把病人放到电鳐身上,或者让病人去碰一下正在池中放电的电鳐,利用电鳐放电来治疗风湿症和癫狂症等病。就是到了今天,在法国和意大利沿海,还可能看到一些患有风湿病的老年人,正在退潮后的海滩上寻找电鳐,当做自己的"医生"呢。

自然界中会放电的“皮卡丘”生物

电鳗

电鳗,裸背电鳗科的鳗形南美鱼类。能产生足以将人击昏的电流,是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输出的电压可达300~800伏,因此电鳗有水中的"高压线"之称。 它不是真正的鳗类,而与鲶形目的种类近缘。电鳗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盘点的"地球上最令人恐惧的淡水动物"之一。

自然界中会放电的“皮卡丘”生物

电鳗的发电器的基本构造与电鳐相类似,也是由许多电板组成的。它的发电器分布在身体两侧的肌肉内,身体的尾端为正极,头部为负极,电流是从尾部流向头部。当电鳗的头和尾触及敌体,或受到刺激影响时,即可发生强大的电流。电鳗的放电主要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因为电鳗要捕获其他鱼类和水生生物,放电就是获取猎物的一种手段。它所释放的电量,能够轻而易举地把比它小的动物击死,有时还会击毙比它大的动物,如正在河里涉水的马和游泳的牛也会被电鳗击昏。

自然界中会放电的“皮卡丘”生物

电鳗肉味鲜美,富有营养。虽然它能释放出强大的电流,但南美洲土著居民自有办法捕捉。他们利用电鳗连续不断地放电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和补充丰富的食物后,才能恢复原有的放电强度的特点,先将一群牛马赶下河去,使电鳗被激怒而不断放电,待电鳗放完电精疲力尽时,就可以直接捕捉了。

电鲶

电鲶原产地非洲刚果河,生性凶猛,怕光,夜间活动频繁。体长一般50至60厘米。有记录的最大体长122厘米,最大体重20千克,最大年龄10年。 体呈圆筒形,尖头小眼,嘴部有三对须。体呈粉红或灰褐色,体表常布有深色的斑点或斑块。体裸露无鳞,无背鳍。特化的肌肉具有发电能力,受到刺激时,可瞬间发出200~450伏特的电力。

自然界中会放电的“皮卡丘”生物

电鲶放电的主要目的有两种:一种是为了捕获食物,以便自己生存下去;另一种是为了防御敌人,保护自己。它施放出的强大电流不仅能击死小的动物,甚至能击死比它大得多的水生动物,难怪人们称它为"水中高压电"。

亚马逊电蛇

太平洋深处有着能放射生物电流的电鳐和电鳗,现在亚马逊河口发现一种从大洋深处游进来的电蛇。这种长约两米的黑色电蛇样子像普通的灰鼠蛇,但它放电的能量惊人,偶然触人能使人心脏停跳而死亡。有人发现,它游近一个浸在水中的河马群时,河马因受不了电流的击打而嚎叫着上岸躲避。

自然界中会放电的“皮卡丘”生物

研究人员用电压表的触头搭在电蛇尾巴的放电部位,指针竟指向650伏,但是生物电散射面只有直径3米,两三斤重的大鱼虽然能击麻,但还能挣扎着逃走。电蛇也不能无限放电,两小时后它的放电量会减弱。经研究发现,这条蛇自身有产生电、贮藏电、放射击电的功能。

肯定会有人问,为什么会放电的都是水生生物,我想可能是因为空气的导电性很差,即便是潮湿空气也需要超高电压才有可能导电,陆生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演化出放电这一“技能”的意义不大,而没有演化出陆地放电生物。不过都还只是猜想,比较自然界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物种没发现呢。

自然界中会放电的“皮卡丘”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