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总相宜——木兰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离骚》

淡妆浓抹总相宜——木兰

童心\\摄

当冬日的寒意还未褪去,迎春花也未含笑迎春时,漫步于路边街角的你是否在偶然抬头间发现了那傲然枝头、含苞待放的木兰花蕾?

开花之前的木兰与普通树木相比并无引人注目之处,那周身布满灰白或灰绿色茸毛的花蕾只是静静地立于枝头,仿佛人们的驻足与否无关它身。但其实,那不起眼的花蕾是中药里治疗鼻渊头痛的要药辛夷。

未被采摘入药的花蕾安然地等待着,时机成熟便悄然将绚烂绽放于自然,于游人的眼中、心中、情思中。绽放的晶莹花瓣,或清清浅浅带着高洁的白,或绚烂夺目彰显着艳丽的紫红,可谓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木兰入药

木兰不同于梅、桃、李之类,它的花先于叶俏丽于枝头。因为颜色、形状酷似荷花(水芙蓉),所以有“搴芙蓉兮木末”(屈原)和“木末芙蓉花”(王维)的说法。

木兰花又叫辛夷花、望春花、木笔花等。名为木笔花是源于它的花蕾发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似毛笔,如《本草纲目》言“辛夷花……初发如笔头,北人呼为木笔。……其树大连合抱,高数仞”。中药鉴定时也将“毛笔头”这一特征视为辛夷外观鉴别的依据。

辛夷作为一味常用中药,来源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在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采收。辛夷的形状呈长卵形,似毛笔头,外表面覆满了灰白色或灰绿色的茸毛。在早春的街角路旁,你多加留意,是一定能辨识出来的。

淡妆浓抹总相宜——木兰

半夏\\摄

此药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可散风寒、通鼻窍。

《神农本草经》就已记载,并将其列为上品,认为“(辛夷)味辛温。主五脏,身体寒风,头脑痛,面皯。久服,下气轻身,明目,增年耐老”。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言其“无毒。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治面肿,引齿痛眩冒”。

辛夷常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或鼻渊等病症,为中医治疗鼻渊头痛的要药。

另外,要注意辛夷表面有绒毛,直接煎服可能刺激咽喉,所以入药时常用布包包好后再煎服。

木兰传说

关于辛夷有几则不同的民间传说,但同样凄美、动人。

一则说:曾有一位名唤辛夷的美丽皇后,因终日思念远征在外的丈夫而积郁成疾,以致香消玉殒。后来,她的坟头长出一棵花瓣晶莹形似水中芙蓉的树木。人们相信那是皇后的绵长思念所化,便将其唤作辛夷,辛夷花便渐渐成了人们寄托哀思的象征。

另一则说:江西庐山有两户人家,一家男孩名阿木,一家女孩唤阿兰,两人喜结连理,两家结为了亲家。不料,一王府老爷在巡查时看中了阿兰姿色,将其抢入了府中,阿木为救妻子夜潜王府。二人在逃亡途中被追上,无奈之下双双投江而亡。家人将其捞出合葬,第二年春天,他们的坟头长出了一棵木本植物,雌雄同株,花香沁人,乡人言其为阿木与阿兰的化身,遂取名为“木兰花”,以纪念这对坚贞不屈的年轻人。

木兰花与花木兰

也许你听说过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也许不少人还可回想起少时背诵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首《木兰辞》。那你知道木兰花与花木兰有什么联系吗?

最早将木兰花与花木兰这一树一人联系起来的或许是诗人的情思。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就特别喜爱木兰花,曾作《题令狐家木兰花》一诗:“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唐人又将木兰花称作女郎花,可能便与花木兰有关吧。

千百年来,巾帼女英雄花木兰勇敢、纯朴、忠孝的形象一直为人所敬,她的事迹不仅被编入课本,还传扬至国外。

时至今日,花木兰的故事和影响仍在传续。笔者曾经看到过一则特别报道,讲述河南一普通女工创办“木兰社区”,帮助更多打工姐妹更好地独立自主、融入城市的感人事迹。记者问其取名缘由,她笑说:“花中木兰生命力顽强且花朵鲜艳,同时我也想到了女英雄花木兰。”的确,只取“木兰”,既是“木兰花”,又是“花木兰”,很贴合打工姐妹的形象。真心祝愿她们能像歌声中唱的那般“木兰花开,遍地生香”。

有人说,木兰的花语是爱,是对造物者大自然的爱意,因为木兰花艳丽而不妖娆,更不失素雅高洁之态,只有充满神秘的大自然才能造出如此尤物——听起来似乎有那么点儿意思。也有人说,木兰花的花语是灵魂高尚,因为你看那傲立枝头的木兰花,或是晶莹圣洁的白,或是高贵典雅的紫,像那以木兰自喻,拥有高洁灵魂的屈原。其实,不管哪一种花语,都代表着人们对木兰花浓浓的钟爱之情。



淡妆浓抹总相宜——木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