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發放超40億元“消費券”!中國消費市場復興在即


多地發放超40億元“消費券”!中國消費市場復興在即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國內消費市場受到較大沖擊,特別是2月份影響嚴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2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家電產品下降30%,各大百貨商場、購物中心客流下降,企業經營面臨嚴峻考驗。

3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23個部門日前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公佈,明確要持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促進重點群體增收激發消費潛力,穩定和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

當日晚間,南京便迅速響應,表示將發放超3億元消費券。

多地發放超40億元“消費券”!中國消費市場復興在即

緊接著不少城市都紛紛跟進,為促進消費出臺各種利好舉措。截至目前,南京、寧波、濟南、廣西、杭州等多個省市先後發放消費券促進消費,累計消費券總額度超40億元

在業界看來,消費券就像一個“引擎器”,通過消費券增加居民收入和提振消費者信心,讓壓抑的居民消費釋放出來,從而實現社會消費恢復增長。

近40個地區發超40億消費券

為對沖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造成的衝擊,提振居民的消費信心,中國多個城市近日陸續以電子券等形式向居民發放數額不等的消費券,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經陸續有近40個地區發佈了消費券政策,其中多個城市發放金額達到上億元,而發放力度最大的行業就是文旅及餐飲產業,累計消費券總額度超40億元。

多地發放超40億元“消費券”!中國消費市場復興在即

其中,發放金額最大的城市當屬杭州,3月27日開始預計發放總額達16.8億元的消費券。杭州市下轄的蕭山區、建德市、桐廬縣等也各自推出消費券政策,發放總額約為3000萬元。此前,杭州市所在的浙江省,各級文旅部門也宣佈將推出總價達10億元的文旅消費券。

濟南面向旅遊景區、旅行社、影劇院、演藝場所、書店等文旅企業推出2000萬元消費券;廣州市政府則統籌安排共計3億元財政資金,用於促進文旅產業復甦;3月27日,重慶渝中區人民政府正式宣佈向全市市民發放近千萬元微信電子消費券,據稱,這是西南地區首個發放消費券的城市。

此外,不少地方政府刺激消費的方式不僅是發放消費券,而是一套“組合拳”。例如江西省宣佈將在二季度試行週末2.5天彈性作息,積極引導幹部職工週末外出休閒度假。彈性作息減少的工作時間,通過延長其他工作日時長調劑補回。與之配套的是,部分景區星期五下午門票半價,投放1000萬元電子消費券,推出“優惠套餐”和“大禮包”等。

電商企業積極響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消費券政策中,不少地區政府選擇和互聯網及電商企業合作,通過企業渠道在線上發放消費券,如合肥市廬陽區選擇和阿里巴巴合作,青島市城陽區選擇和騰訊合作,南京市秦淮區選擇和美團合作。也有城市如寧波,以企業聯合或獨立發放消費券、代金券、優惠券等讓利模式,雖未公開直接發放消費券金額,但預計可以向消費讓利約達200億元。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瞭解,蘇寧易購於3月14日就率先發布消息稱,將面向全國用戶發放總面值500元全民消費券,涵蓋家電、手機電腦、服飾鞋帽、珠寶配飾、生活電器、超市等諸多商品及到家業務品類。消費券總價值共計5億元。

隨後,京東集團也於3月26日宣佈聯合眾多品牌在上海首發1億元京東消費券。記者從京東集團方面瞭解到,消費券重點覆蓋3C電子、消費品等品類,以滿足被疫情抑制的消費需求,同時助力品牌商家復工復產,推動經濟發展重回正常軌道。

京東集團相關人士表示,京東不僅要全力投入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更要最大程度的滿足消費需求,推動經濟加快復甦。

拼多多方面也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其與國美零售將於3月底舉辦家電數碼“超級品牌日”大促活動。雙方將通過價格直降、消費補貼、聯合讓利等形式,發放首期5億元的消費大禮包,促進國內市場消費回補,助力消費者和企業抗疫復工。

“近期平臺訂單量大幅攀升,特別是家電類、數碼類產品銷量漲幅明顯。此次與國美的合作將是平臺一系列大型促銷活動的開始,我們下一步將探索發放消費券、加強直播互動、設置消費返利等方式,聯手各大企業繼續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物美價優的產品。”拼多多副總裁湧泉表示。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自3月26日起,永輝超市與第三方平臺合作在廣西地區發放消費券,帶動零售行業消費。據悉,永輝超市還將通過與第三方平臺合作在上海等城市陸續發放“消費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直言,地方政府聯合商家推出不同形式的消費券能短時間內快速帶動消費,是對沖疫情影響、提振經濟的有效舉措

。通過這種方式發放的消費券,不僅藉助豐富的消費場景實現了消費的提質升級,同時還實現了消費券的槓桿作用,有效促進各類商品和服務的銷售增長,展現了我國消費市場的活力和韌性。

刺激消費,利好這些行業

那麼,發放消費券的實際效果如何?

記者從蘇寧超市相關人員處獲悉,消費券發放後,蘇寧超市線上生鮮、酒水、休食、飲料、防曬等產品銷售增長明顯,訂單量環比增長達一倍以上。數據顯示,3月15日-23日,蘇寧超市雞胸肉、牛肉的訂單量環比增長150%、176%;酒水訂單量環比增長129%;水飲、休閒零食相關產品訂單量環比增長101%、139%;蘇寧國際防曬產品環比銷售增長191%。

蘇寧超市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蘇寧相關產品的銷售增長,一方面得益於消費券的刺激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在疫情緩解的當下,不少人前段時間被抑制的購物慾得到釋放的表現

互聯網協會青年專家向坤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消費券的發放對於促進消費具有不小的作用。目前,消費市場在這幾個月出現負增長,消費券可以讓消費者放心大膽地進行消費,能夠給企業形成正向的現金流,可以發放員工工資和償還金融系統貸款,從而盤活整個經濟體系。

“從這次消費券的發放情況來看,主要選擇了一些疫情衝擊比較大的消費領域。”向坤說。

自疫情發生來,包括餐飲、旅遊、交通等多個行業均受到了影響。以餐飲為例,為了防止病毒傳播,減少人員聚集,大量餐廳門店選擇關閉,3月16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餐飲收入4194億元,同比下降43.1%。

和餐飲行業一樣,家電、汽車領域的銷售一樣大幅度下滑。在此背景下,提振產業端和消費端信心並提振消費已迫在眉睫。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記者,消費券對消費型企業利好,可以撬動消費,存在槓桿作用。

記者注意到,目前各地的消費券面向領域涉及文旅、餐飲、零售等。以內消費券發放規模最大的城市南京為例,其發放的消費券包括七大類,其中餐飲、體育、圖書、信息等四類第一批發放電子消費券共計5000萬元,已經通過網上搖號方式公開發放。另有困難群眾、工會會員、鄉村旅遊等三類消費券,也在陸續發放中。

CIC灼識諮詢執行董事王文華表示,消費券的發放是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消費行業的直接刺激和促進。針對目前已經投放消費券的城市來看,直接利好的行業包括餐飲、體育、圖書、消費電子等。此外,消費券也間接利好如交通、物流等其他相關行業。

王文華指出,在中國居民整體收入水平提升以及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兩大前提下,中國消費市場增長潛力仍然巨大,中國消費行業預計將恢復到穩定繁榮發展的軌道中。

消費券槓桿作用更強

相較於國內的消費券,不少國家則選擇直接給民眾發現金以刺激消費。

3月26日,印度政府當天宣佈了一項總額為1.7萬億盧布(約合人民幣1600億元)的經濟刺激措施,將主要用於向低收入民眾發放現金和大米、小麥等糧食。

此前的3月12日,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里森表示,從3月31日起,政府將為以退休人員和失業公民為主的600多萬福利金接受者提供一次性750澳元(約合481美元)的現金資助。

澳大利亞經濟刺激計劃提出後,疫情嚴重的日本政府也在探討向國民發放現金的可能性。據報道,日本內閣最早將於4月批准補充預算,最早從5月開始向受疫情影響而收入減少的家庭派發現金。

此外,美國、韓國等國不少官員和學者也提出了直接發放現金的方案。

在業內人士看來,消費券和現金各有優劣,選擇何種推廣應注意和自身國情的適配度。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撰文表示,從作用機制和特點來看,發放“消費券”對內地而言更為可行。從傳導機制的特點來看,“消費券”政策經常應用於經濟蕭條、消費停滯之時,相對於傳統需求管理政策,其目的更明確、作用更直接,這一點滿足當前中國的實際需求。

盤和林告訴記者,消費券相比於現金來說,更容易撬動槓桿。“消費券一般在使用時需要消費者另支付一筆錢,從而帶動更多的消費。雖然現金對於消費者而言,可以更加靈活的支配,但從大背景考慮,我比較贊同發放消費券”。

王文華也指出,政府消費券的發放是財政支出的一種形式,相比現金補貼的手段,消費券的形式有望直接提升群眾的消費行為,並很大程度上向市場傳達復甦的積極信號,提升消費者信心,從而實現促進社會整體消費的目的

中泰證券研究所也在題為《疫情下如何促進消費回補:發放消費券》的報告中指出,直接發放現金,在內地可能效果欠佳,如居民對未來經濟存在悲觀預期,可能就直接把發放現金儲蓄,而不進行消費。

據中泰證券研究所的測算,消費券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槓桿效應大約在15倍左右,拉高幅度平均約10個百分點。

全面推廣仍需注意

不過,當前,對於全國層面發放消費券仍存爭議,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否會對財政產生壓力?第二,發放消費券的對象到底是全民普惠性的,還是針對特定對象?

在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看來,發放消費券具有侷限性,“這些有雄厚經濟基礎的大城市,做起來後可以形成良性循環,促進經濟發展。但中國600多個城市,有大量三四線城市、中小城市的財政壓力很大,能不能做不知道。”

向坤坦言,

消費券可能會產生一些負面效應

首先是會對財政造成壓力,今年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會相對增大,還有大量重要的投資項目需要進行,因此需要權衡消費券的發放力度;

其次,消費券並不能改變消費者的收入預期,消費者拿到消費券之後還是有可能繼續選擇過去的方式來消費,只有收入預期改變才可能真正改變消費者的消費慾望;

其三,消費券有可能使得消費慾望提前滿足,因此後期很難繼續提振。第四,消費券可能會造成市場上的消費力突然增加,形成一定的通貨膨脹效應。

那麼,在啟動、發放、使用消費券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向坤指出,要注意好發放方式的公平性,促進領域的精確性。

王文華則表示,“在覆蓋面方面,政府消費券補貼的發放宜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包括當地疫情的嚴重程度、當地財政的收支水平、消費市場復甦速度、居民消費信心等多方面,進行合理規劃和安排。不宜倉促跟風、更不宜使用‘攤大餅’的形式。只有精準定位受疫情影響較大企業、定位消費信心不足的地區、定位復甦信號不明顯的行業,才能實現政府財政支出‘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向坤和王文華同時強調,消費券的發放時間宜以短時激勵和促進為主,並不適合於長期使用。快速恢復消費者的信心才是消費券政策的最主要目的。

不過,中泰證券研究所則對全面推廣消費券持樂觀態度,其在題為《疫情下如何促進消費回補:發放消費券》的報告中指出,全國層面髮型消費券並非不可能,國家財力完全可承受,並建議給全民普發消費券,暫不建議按居民的不同收入水平進行區分。

記者 蔣佩芳 沈玉潔 左宇 王敏傑 張志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