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武汉乃至整个湖北,是全国人民最关注和牵挂的地方。支援从冬天到春天,如今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正积极向好,各地企业复工率和员工到岗率也在稳步提升,阶段性成果来之不易,战“疫”成果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各行各业勇敢冲锋在战“疫”一线的平凡英雄们。

CCTV-17《遍地英雄》从3月23日起每晚21:56分,连续推出“普通人的湖北战‘疫’日记”系列节目,纪录这场疫情中惊险又暖心的人物故事。

新冠肺炎肆虐,医疗资源紧缺,武汉各医院床位告急,新医院的建造迫在眉睫。本已回到老家陪伴家人的他,看到火神山医院开建的消息,毅然克服困难,逆行千里驰援武汉,成为了这个“中国奇迹”的创造者之一

CCTV-17《遍地英雄》特别节目,带你走进火神山医院建设资源保障组成员李松,讲述“中国奇迹”背后普通建设者的故事。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李松,中共党员,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熊家沟村人,毕业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建筑工程师,火神山医院建设资源保障组成员。

1

身在家乡,心系武汉

克服困难,千里驰援

2020年1月23日(腊月二十九),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扩散,武汉封城。但确诊的感染人数与日俱增,武汉各医院床位告急,火线造医院,迫在眉睫。

当晚,武汉决定参照2003年北京小汤山医院,建设一座大型专科医院——武汉市火神山医院,工期10天,由中建集团在汉子企业中建三局牵头。

而此时,李松刚刚带着妻儿回到贵州老家。

“一般我都是春节才回去,我的岳父岳母还有儿子,他们三个的生日刚好是初五初六初七。本来想利用这次机会,给他们一起过一个热闹的生日,好好弥补一下平时的亏欠,多陪陪他们。”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李松的老家,在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熊家沟村,那是贵州深山的一个小山村。回来当天,测过体温,李松一家人在岳母家进入了自我隔离状态。

隔离期间,李松一直关注武汉疫情的发展:“我看到很多病人没有地方救治,但也只能干着急。因为我确实做不了什么,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

山区本来网络信号就不好,从除夕到初一,李松所在的村子又停了电,这让时刻牵挂着武汉的李松更加心急:“不知道外面情况到底怎样了,只能看到我们当地紧张的氛围。”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初二凌晨,村子供电恢复,李松在朋友圈看到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建的消息,心情激动不已:

“终于有机会为武汉人民做点什么了。”

他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师父郑沙,说了自己想回武汉参加火神山医院建设的想法,却遭到了师父的反对。

“我当时问师父知不知道怎样才能返回武汉,他当时正在忙,就跟我说了一句:‘你都已经回家了,别添乱’。”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李松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回武汉,就要穿越贵州、重庆、湖南和湖北4个省。各地都开始实行交通管制,怎样才能回到已经封城的武汉呢?

“我担心在路途中被交警拦截,可能会被遣返。”

李松清楚,公司大部分员工老家都在外地。建设火神山医院的命令下达时,员工们不是已经回到了老家,就是在回老家的路上,单凭留在武汉和周边地区的同事来承担重任是不现实的。

因此李松拿定主意,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回去:“如果我能回去,就可以为医院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作为一家之主,李松虽然决心已下,但更要顾及家人的感受:“我离开之后,老婆孩子怎么办?他们会不会跟我一起回武汉?如果回武汉,又怎么保证他们的安全?”

大年初二整整一天,李松都处在纠结之中,他痛苦的状态被妻子田芳看在眼里。妻子心里明白李松想要做什么,当即决定带着孩子陪他一起返回武汉。

“只要他决定要做的事,就一定会去做。而且他是党员,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肯定要支持。跟他回武汉,是因为不放心他一个人开车。路那么远,又是晚上,再加上他本来就很着急,我们怕他有闪失。”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李松的妻子田芳

妻子的坚定支持,让李松感到意外又温暖,他备受鼓舞,立刻给公司经理打电话。经理同意了,并答应帮他协调湖北的省内交通。

做通岳父岳母的思想工作后,李松联系了家乡的政府部门,表明自己回去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的愿望。当时已是晚上10点半钟,从安全角度考虑,政府工作人员建议李松一家三口最好第二天白天再走。

但工期刻不容缓,自己早到一天,就能早点投入到医院的建设中。“我已经错过了两三天,如果我当晚出发,第二天中午就可以投入现场工作。”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当地政府为他连夜下达了紧急调令。大年初二深夜11点,在岳父岳母的千叮万嘱中,李松一家三口终于启程返回武汉。

“特别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很理解我,也很支持我。我们每天都在关注武汉疫情的发展,很多病人没有地方收治。我对那种痛苦和绝望感同身受。”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李松毅然返回武汉的背后,也因为他一直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

从一个偏远乡村的寒门学子,到知名央企的建筑工程师,李松人生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爱心扶持。

2

父母多病,家境贫寒

爱心资助,感恩前行

在贵州山区长大的李松,贫困并没有成为他学习的障碍。由于勤奋好学,李松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也成为了这个贫寒家庭的希望。

但在初中即将毕业时,李松却突然选择了辍学。“其实我很想继续读书,但是看到家人为了给我凑学费,连棺材都要卖掉,我的内心非常难受。”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辍学打工的李松吃了很多苦,却没赚多少钱。在老师和家人的多次劝说下,李松终于重返课堂。

“我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工程师,戴着安全帽、拿着图纸,看着远方的高楼一栋栋地建起来,感觉那种生活状态非常让人自豪。”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回到课堂后,学校帮李松解决了学费和住宿问题。2006年,李松顺利考上了省重点高中。离大学的目标更近了,但高中的学费、生活费和复习资料等费用,对李松的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幸运的是,勤奋苦学的李松,得到了许多爱心人士的帮助。

“亲戚、朋友,包括我家的邻居,给我凑了第一个学期的学费。学校知道我的情况后,帮我联系了一个做生意的叔叔,最后我的学费是他提供的。”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资助李松上学的爱心人士)

2009年,李松被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录取。大学4年,李松依靠国家奖学金、爱心资助和自己勤工俭学,一路坚持了下来。

如今,李松如愿成为了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的一名建筑工程师,在武汉也有了自己心仪的事业和温暖的小家。

“一路走来,我得到了很多陌生人的帮助,是他们成就了现在的我。所以在我有能力的时候,我一定要为社会做点贡献,这也是我坚持参加火神山医院建设的一个原因。”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3

到达武汉,奔赴现场

担当重任,争分夺秒

1月27日(大年初三)凌晨1点,高速路上大雾弥漫,飘起了小雨,能见度仅有150米左右。

李松归心似箭,妻子格外担心他开快车,一路上时刻提醒他,跟他聊天。

“虽然我很着急,但是老婆孩子在车上,所以我开得很谨慎。家人的陪伴也让我感到很温暖。”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1月27日上午10点多,李松一家到达武汉。把妻子和孩子送回家后,李松拿了些洗漱用品和换洗的衣服,直奔火神山建设工地。

刚到工地,李松就被眼前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震撼到了:“我到现场的时候,车辆特别多,人也特别多。”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疫情当下,举国支援。最高峰时,工地上有7000多名工人、上千台大型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整个工地昼夜灯火、不眠不休,仅除夕当天挖填的土方量就有15万立方,足以填满50个标准游泳池。

火神山医院建设指挥部指挥长邓伟华说:“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哪怕提前半天或几小时完工,都有可能给更多病患提供生存和痊愈的机会。”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李松被分配到了资源保障组,负责工地建设设计和技术对接。因为春节放假、工厂停工,市场上库存的可供使用的材料非常有限,这也使得李松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旦资源供应不足,就可能会导致整个项目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建成。”

10天工期内,前4天武汉都在降雨,这给本已十分紧张的工期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医院的功能复杂程度和要求,都远超小汤山医院,建设难度始料未及,物资需求量巨大。

在施工材料上,现场需要1835间箱式板房,1.4万立方米混凝土。特殊物资临时备货难,型号参差不齐,李松他们只能依据现有材料优化设计。

“我们对现有的资源储备情况进行摸排,然后跟设计方面进行沟通、优化,再来进行现场施工。”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4

连夜制定解决方案

确保杜绝安全隐患

疫情越来越严重,又恰逢春节假期,各省都实行交通管制,工厂停工停产,这对建设物资的组织和调运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在“时间”这个军令状下,施工周期被压缩到极限。一旦出现闪失,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建设过程必须环环相扣。李松每天不停地关注设计图纸,核对、协调工程需要的材料,但变化始终存在。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为了尽快建好火神山医院,建设施工采取的是最前沿的装配式建筑技术,集装箱板房在这里被大量运用。一般的集装箱装配的都是单开门,医院建设需要很多双开门。好不容易从厂家那里筹集到,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双开门的重量更大,如果直接装在集装箱板房上,在后期的医院运营过程中,医生长期出入病房,经常开关门的话,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此时已是晚上9点钟,厂家连夜带着技术人员来到工地现场,和李松他们一起研究解决方案。

“我们打算在门的两侧增加立柱作为固定点,让门的受力通过固定点传到房间的骨架上,而不是直接在墙上。这样可以保证门在后面的运行过程中,是安装牢固的,不会出现任何安全隐患。”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距离最后的交付时间只有3天,如果不能当天解决立柱的问题,这批门就不能如期安装。

凌晨2点半,终于确定了合适的方案——先把立柱的尺寸确定好,由厂家连夜在场外加工好立柱再拉到现场,确保立柱能与门同时安装,不耽误后面的工期。

类似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李松每天都要根据图纸,反复检查有没有漏掉的材料,在图纸每次变更之后,他必须快速反应、做好对策。

“我们连续作战两三天都是很正常的,每天休息的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但大家形成了拼搏的氛围,所以都感觉不到累。”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尽管每天都特别忙,李松心里也在牵挂着家里的妻子和孩子。“吃饭的时候,我会和他们视频通话,问他们体温怎么样。”

5

“其实没有什么基建狂魔”

火神山医院,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过一系列非常规的方案、一次次攻克难关,在上千工人的集体努力下顺利推进。

火神山医院建设指挥部指挥长邓伟华说:“没有捷径可走,全是靠我们在这10天里,用高强度的劳动力资源和物资资源的投入来完成的。这个工程汇集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人生故事。但从汇聚在火神山的那天开始,他们就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共克时艰的担当。

10天10夜,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34000平方米,1000张床位,完工次日,开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床位有效率达到100%,成为抗击疫情的一座重要堡垒。

面对外界的称赞,作为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和参与者,李松说:“其实没有什么‘基建狂魔’,不过是有千万个我们不分昼夜地负重前行;其实也没有什么奇迹发生,不过是我们千万个工友众志成城,携手共渡难关。”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李松”们不是直接救治患者的白衣天使,却一样是拼上自己全部力量向死神抢时间的英雄。

2月2日,接力棒从李松他们手里,交到了1400名部队医护人员的手上。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已经有近2000名新冠肺炎患者在这里重获健康希望。


近万名工人参与了火神山建设

我们也许不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

但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些

用肩膀扛起生命希望的身影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如今,武汉新增病例清零,交通逐渐恢复。

李松开始期待这座美丽的城市变回曾经热闹的样子:“我喜欢街道上的车水马龙,也喜欢早点摊上的热干面,更喜欢清晨路上的熙熙攘攘。”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我相信

春花烂漫时

执着而又勇敢的我们

必将平安相见”

火神山奇迹背后: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全靠千万工友肩膀硬扛

3月23日起,每晚21:56分

CCTV-17《遍地英雄》特别节目

为您讲述湖北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平凡人的战“疫”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