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二):中國的米蘭·昆德拉

本文約1000字,閱讀預計需要3分鐘。



女人善於用一針一線把你縫在她身上,或是把她縫在你身上。

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89.《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二):中國的米蘭·昆德拉

其實這部小說光是書名就很吸引讀者了,而書裡黃香久在與章永璘離婚前說的那句,“別忘了,是我把你變成了真正的男人。”也讓人意味深長,小說雖然故事性不強,但裡邊金句很多。

書中曾寫道章永璘在婚後愁眉不展時,曾與自己放牧的好夥伴,被騸掉的馬聊起天來,藉以對話,馬非常有哲理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相關思考。

而那個年代被下放勞改的知識分子恰好和它的馬一樣,似乎也被騸了。

89.《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二):中國的米蘭·昆德拉

於是他們也就失去了所謂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知識分子固有的能力。因而最後撥亂反正,知識分子走向覺醒,也就所謂行了,但是行了以後,就要求更多了。

章永璘與黃香久結婚其實更像是類似於古代宮廷裡,太監與宮女的對食樣子,但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宮女又被宮廷裡的權貴看上了,發生露水姻緣,那太監無話可說也正常,所以章永璘守在門口與歷史中的名人對話,停滯不前倒也算合情合理。

一切都是在黑暗中產生的;

黑暗中的一切都是真的。

黑暗真是一個奇妙的境界:在黑暗中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可以說。

不是假話害怕陽光,而是真話害怕陽光。

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89.《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二):中國的米蘭·昆德拉

而當章永璘真正成為“男人”的時候,拋棄掉自己原本被賦予的符號,重新上路出發,為理想也好,為尊嚴也好,所以他必須要離婚,甚至要付出燒燬自己在勞改期間的日記著作的代價。(因為他的日記成了黃香久檢舉以維持這段婚姻的威脅藉口。)

但話又說回頭,他成為真正的“男人”,是黃香久給予的定義,他的英雄事蹟只是可以催生其自信心的一個方式,而黃香久是實現“他行”的一個載體。要知道之前,他在勞改隊裡任隊長,算是在這群“犯人”中表現突出的,而黃香久卻以你單身咋攢不下錢而不認可,但隨後的英雄事蹟黃香久是認的。

89.《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二):中國的米蘭·昆德拉

其實如果單純從生理學科學來看,行與不行可能心理因素佔的比重較大,或許外界物質條件、身份地位能給男人信心,但最後行與不行還是要以結果為導向,甚至要以對方的回應作為一種認可。而“行不行”又是能不能成為“男人”的某種標識,所以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而男人的另一半或許是像章永璘那樣的英雄事蹟後的地位給他的信心。

89.《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二):中國的米蘭·昆德拉

有評論家說過,文學是將文字複雜化的過程。所以我寫書評也是試圖將複雜化的東西迴歸於簡單,通過一些簡單化處理來評價一些小說,但即便簡單化了,是不是依然有些玄乎了?

89.《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二):中國的米蘭·昆德拉

就像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生命之輕》一樣,會讓人在閱讀後感到迷茫。

所以回過頭來看書商的話還算是可信的吧?

但迴歸簡單以後,是不是有些索然無味?

或許這就是文學的魅力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