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统治两百七十多年,为何没出现后宫干政、外戚专权?

Pinkyo


在历史上,有很多帝王都是因为受到后宫、外戚专权的影响而导致丢失了皇位,后宫前朝盘根错节的情况屡见不鲜,很多帝王虽然想要杜绝但是却没有任何办法,所以朱元璋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在建立明朝时就严令禁止后宫干政外戚专权的问题出现。但是说到容易做到难,为此朱元璋想到了一些办法来彻底这些弊端。

1、 选择平民出身的女子入宫

很多帝王之所以会看重后宫嫔妃们的出身,就是希望利用她们的家世来进行利益捆绑,这样就可以稳定自己的朝政,同时也可以牵制前朝。但是这种做其实是一种双刃剑,在帝王想要牵制前朝的同时,其实帝王自身也受到了前朝的牵制,有些有野心有抱负的臣子会利用自己的女儿来提高声望,并一步步窜去朝政。朱元璋因为看过很多血淋淋的历史,所以对这些历史过往心有体会,他不想重蹈覆辙,就下令选择平民出身的女子入宫,在挑选嫔妃的时候大臣们所进献的美女也 被皇帝拒之门外,这样做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后宫干政外戚专权的问题。

2、 禁止男子入后宫

后宫的嫔妃们平日子不能随意出宫,所以在一些朝代,有的帝王为了讨好嫔妃,会给予她们一些特权,例如让家中的亲眷入宫来探望,这个时候有的嫔妃的父亲兄弟也会一起入宫来探望。这些情况在朱元璋眼中也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如果嫔妃们有意无意透露了一些帝王的信息,就可以会埋下祸患,所以朱元璋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他就下令,不允许任何男子入宫,就连御医给嫔妃们看病都不能入内,只能描述具体病症来下药方。

3、 前朝官员监视

当然在朱元璋这样的铁腕治理下,后宫嫔妃们即便想要有干政的想法也不敢,但是其他帝王登基后就不好说了,所以为了避免日后有嫔妃们依靠家族实力来夺权,朱元璋开始重视朝堂上 文官集团的监控能力。借助这些文官集团可以对前朝后宫有一定的监视作用,也可以避免由于嫔妃干政外戚专权而引发的篡位问题,可以说朱元璋在位期间殚精竭虑,也考虑到了很多,也因为他顾虑周全,让明朝二百多年间未曾出现过嫔妃、外戚祸乱朝政的情况出现。


历史课课代表


明朝统治两百七十多年,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外戚专权?

确切的说,在明朝时期后宫的干政没有前两朝——宋,唐朝那么离谱而已!只因明太祖制订的《皇明祖训》之功!

何谓此言?



一,《皇明祖训》的制订和实施,就是一把约束行为规范的利器!

明太祖朱元璋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看到唐朝在历史的风雨中飘零,为了巩固朝庭的皇权权威,以及对子孙的行为品德的训诫!

该书用了整整六年编制,命令礼部刊印成书。

在书卷中,共有十三章。

从皇上到臣子,从后宫到百姓,条条框框,严令规范!

对于后宫,在第八条明文规定:内令。皇后不得干预外政,宫闱当谨内外!

这样的规定,清清楚楚,一代传一代,照章执行!也确实大大降低了后宫干政的机会!



二,既然是祖训,那么一代传一代的执行了!

《皇明祖训》,虽然是一部家法,但事无巨细,从头至尾,方方面面,清清楚楚的安排,明明文文的规定,仔仔细细的对照,认认真真的执行,确实是非常的标准和规范!

一旦在朝中大臣还是皇亲国戚中,发现有违反的,即按章中规定执行处罚和处理,这样大大提高了皇权的权威,也约束了官员的行为,使之更规范!

就样的《皇祖明训》,就是悬在朝庭上空一把利器,上至皇上,下至百姓,都得敬畏去遵守和约束!

这也是,朱元璋编写《皇祖明训》的目的!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照意执行!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皇祖明训》,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说明了一直在落实!在执行!自然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欢迎关注!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明朝后宫干政还是有的,比如万历皇帝的母后,慈圣皇太后——李氏。

如果没有李氏的鼎力帮助,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和“考成法”怕是很难成功的。

试举两例:

  • A 凡到上朝之日,李太后五更时就来到明神宗的住处,招呼道:“皇上应该起来了。”下令左右扶明神宗起来坐下,取水为他洗脸,然后领着明神宗乘车而出。明神宗侍奉李太后惟命恭谨,而那些奉李太后之旨的宦官们,往往对他过分挟持管束。有一次,明神宗在西城曲宴上喝多了酒,命内侍唱新曲给他听,内侍推辞说不会,明神宗便取剑要杀内侍,幸亏左右加以劝解,才取笑割去内侍的头发。第二天,李太后听说此事,
    传话给张居正,让他上疏切谏,并令他为明神宗起草罪己御札。又将明神宗召来罚跪,一一列举他的过错,明神宗哭着请求以后改过才算了结。
  • B 明光宗朱常洛还未被册立为太子时,给事中姜应麟等上疏请求册封太子而被贬谪,李太后听说之后很不以为然。有一天,明神宗到慈宁宫陪侍李太后,李太后便问他不册立太子的原因。明神宗回答:“他是都人之子。”李太后大怒道:“你也是都人之子。”明神宗听后惶恐不已,跪伏在地上不敢起来。原来后宫中叫宫女为“都人”,李太后也是宫女出身,所以她才会这么恼怒。明光宗因此才得以立为太子。

看!连立太子这种权力传承之大事也是太后一言九鼎,不是干政吗?

还有嘉靖皇帝的郑贵妃闹的换立太子之事,也要算一个吧?

不能说,只有吕雉,武则天,慈禧那样的才算干政,她们是抢班夺权,比干政要厉害。

再说了,太监怎么也要算后宫的力量吧!有明一朝,大太监此起彼伏,很严重的后宫干政了!

说到外戚干政专权,不得不说“宗法制度”。

春秋战国一直到秦汉两个帝国,外戚干政比比皆是,史不绝书,为什么?

“宗法制度”是按照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制度。

如果非常注重血缘的话,不免就要非常注重血统,如果太在意血统呢,每一个王侯之家的嫡长子的婚配,也就不会找小门小户了,甚至,王爷不会找侯爷联姻,丢不起那人!

皇太子的婚配怎么办?自然是找全国最厉害,最强大的世家大族联姻了,皇后娘家政治力量本就强大,如此,也就为外戚专权埋下了伏笔。

古今中外,大至国家,小至公司,任何一个权力一定会有力量出来制约他,然后再有一个平衡双方的力量出现。这是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是这三种力量的呈现方式,负载名字变化多端而已。

春秋秦汉之际,按“宗法制度”运行的社会,作为“大宗”的皇权,其最大潜在敌人是皇权的“小宗”,也就是那些“封王”。

“小宗”们有土地,有人民,还有“合法替补权”,“小宗”众多,作为“大宗”的皇帝反而成了“孤家寡人”,怎么办?媳妇家也是有土地,有人民的世家大族,联合媳妇的娘家呗!毕竟和自己媳妇怎么也算一家人,并且让媳妇家族权力大一点也很安全,因为外戚没有“合法替补权‘!

外戚再怎么专权,他也替补不了皇权,无知者王莽冒天下大不韪,天下共击之!

历史在发展,三方力量都在总结斗争经验。

到了朱元璋,世家大族早已灰风烟灭,不能成为政治力量了。代理皇权统治万民的是“士大夫”阶层,“士大夫”阶层选出了官僚集团来制约皇权。

朱元璋屁民出身,马皇后一个孤女,娘家也没人。不过朱元璋非常能干,发挥劳模精神,一人之力顶住了官僚集团们的轮番进攻,但也杀的“官不聊生”。

朱元璋时期的社会权力互相制约,竟然没有第三方缓冲,只算是一个特例。

后来嘛!大家都知道了,朱元璋的子孙们顶不住官僚的进攻,他们引入了帮手,在后宫里面办起了学校,太监们竟然可以识字有文化了。

一个一个的可怜太监做为注定不得好死的第三方缓冲力量出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