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歷史上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千古一帝

始皇帝,歷史上的千古一帝

要評價秦始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崇拜他的人,認為他功勳卓著,千古一帝。厭惡他的人,認為他殘暴,無情,如魔頭一般。這些都是帶著主觀的看法,要想評價一個歷史人物,要從當時的社會環境入手,看他在什麼環境之下,做了什麼事情。

頂著巨大的壓力上臺

始皇帝,歷史上的千古一帝

嬴政即位的時候,才13歲。試想一下,一個孩子,此時能夠有治理國家的能力嗎?不可能。所以,此時的嬴政,權力應該是控制在呂不韋的手上。呂不韋功勞很大,相當於是秦始皇父親的投資人與伯樂,後來又將他們從趙國救回。

但是,呂不韋畢竟是個商人,而且也好色。所以,呂不韋跟太后趙姬便有些不清不楚的關係。不僅如此,趙太后還跟一個假太監嫪毐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七年後,21歲的嬴政逐漸控制住權力,可這時候,趙太后已經有了兩個私生子,也就是說,嬴政無緣無故多了兩個弟弟。

不僅如此,嫪毐還自稱為是嬴政的爸爸,也就是“假父”,還想著要謀反。不過,嬴政看得很清楚,一下子就把這場陰謀給平定了。這些亂七八糟的關係,形成了說不清的輿論壓力,積壓在嬴政的身上。經過一段時間的鬥爭,呂不韋的離開,嫪毐的死,這才掃清了壓力。從此之後,秦始皇真正才算是真正的把持國家。因為,要想施展他心中的宏圖大業,沒有一個穩定的官僚集團支撐,是不可能的。

統一天下

始皇帝,歷史上的千古一帝

國內的基礎解決完成之後,秦始皇便把目光放在了國外。我們總是認為,統一天下是秦始皇一個人的功勞。其實不是,這是秦國經過700多年的奮鬥積累,最終在嬴政的澆灌下,從附庸國到一統天下,終於長出了結果。可以說,秦國的土地,都是秦人用血與淚換來的。商鞅的變法,相當於是加速器,給秦國安裝上了火箭一樣的發動器,直接把其餘六國遠遠甩在了後頭。

秦人的祖先,也是華夏人。六國人不把秦國人當成是華夏人,實際上是想從輿論上進行打壓。如果沒有秦人,周朝可能就滅亡了,也不會有西周東周之分。

此時的統一天下的整體策略,都是拉一個打一個,並從內部分裂六國的關係,避免六國聯合起來壓制秦國。上黨之戰,相當於是定基之戰,使得秦國一統天下的大勢,不再有誰能夠阻擋。至此,統一隻是時間的問題,而不再是能不能的問題。

治理天下

要明白,打天下,跟治天下,完全是兩門不同的學問。能夠打天下的人,不一定就能夠把天下治理好,就像項羽一樣,剛剛打完天下,轉眼間就把天下送走了。秦始皇所面臨的問題,也非常嚴重。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亂七八糟的中國。這就好比,你管理了六個團隊,每一個團隊都來自不同的公司,每個人都用不同的技術,非常麻煩。況且,每一支團隊都代表著不同的公司利益,這才是最要命的。

秦始皇首先做的,就是直接把封建制度給廢除掉,設置郡縣制。秦始皇知道,天下大亂的原因,正是由於封建制度。所謂封建,就是分封自建,給你一塊封地,你擁有這塊土地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甚至還有軍權,每年只需要給天子交點錢就行了。周天子強大的時候,可以控制住這些諸侯國。

可一旦周天子衰落了,那麼控制不住,勢必就會造成兼併。每一個人都把周圍弱小的諸侯國給吞併,來壯大自己的國土。土地面積大了,就意味著可以種更多的田。田多了,就意味著可以養育更多的人。有了人,也就有了力量。春秋後期,晉國一家已經發展到能夠和周天子比肩實力的大國了。後來,三家分晉,晉國內部衰落,這才有了後面的戰國時期。

而郡縣制,相當於是由天子派出一個職業經理人去了相應的土地上管理。管理好了有獎,管理得不好了,要罰,還要換人。也就是說,派出去的官員,只有經營權,沒有所有權。況且,你還不能夠自建軍隊,不能夠設置私稅,大大減弱了六國復辟的可能性。

從這裡看,好像還沒有發現什麼問題。但仔細一想,這些六國的後代,他們同意嗎?你無緣無故把人家的土地給奪走了,把他們後代所擁有的利益給拿走了,他們願意嗎?俗話說,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秦始皇直接就站在了六國的對立面。還好,此時的秦朝,兵強馬壯,法律嚴苛,他們倒也不敢亂來。只不過,暗中的小動作,是從來沒有停止過的。

可以說,郡縣制是中國穩定富強的根本。雖然後來還是復辟了幾次,但整個中華的大規律,終究還是走向了郡縣制式的統一。為什麼要統一?試想一下,如果你現在從廣東去湖南,中間需要簽證,需要“綠卡”一樣的東西,那是多麻煩的事情。而且,統一之後的政治格局,變成了中央->郡->縣,沒有了貴族在中間賺差價,國家的法令可以更好地執行下去。

更別說後來的統一度量,統一文字,遷移中原人到南方,都是非常偉大的創舉。

長城,軍事上的蠻夷之辯

始皇帝,歷史上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長城。很多人喜歡拿長城來攻擊秦始皇,認為他修建長城,是一種消耗國家實力的行為,要嚴重批評,這是一種非常短淺的看法。長城最重要的目的,是增加蠻夷入侵的難度,同時以居高臨下以及信息的傳遞,密切監視蠻夷的行動,防止蠻夷入侵。這一點,可以參照美國為什麼要在韓國部署薩德,以及為什麼要在西伯利亞部署反導武器。

春秋戰國打得昏天黑地,但是自始至終,都極少有國家與蠻夷進行勾結,以此來入侵中國。為什麼呢?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內部再怎麼打,都是中國人,大不了就亡國。

東周時期的申侯,引入了犬戎,後果就是京城都被人家給燒了,不得已只能夠遷都。一旦引入了蠻夷,那後果就不是亡國這麼簡單,而是亡種了。所以,長城要修建,蒙恬要去鎮守北方,就是這個原因。

況且,秦始皇也只是在以前的基礎上,對長城進行修繕與完善,並不是從頭開始建的。由於畏懼秦朝的強大,蠻夷不再有膽量虎視眈眈地看著中原,直到秦末亂世,中原再次大亂,他們才趁機進入。

單憑郡縣制與長城,秦始皇就可以稱之為千古一帝了。

積勞成疾

始皇帝,歷史上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不僅是一個明君,更是一個勤君。按照史書上的記載,秦始皇每天要批閱的竹簡,大約有120多斤,大約在3-5萬字左右。現在很多人,一天看幾千字的書都覺得要了命一樣。況且,批閱不是簡單地看,還要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做出批示。從這點上看,我們也可以發現,前期秦國所遺留的法律,已經無法支撐起天下統一之後的形勢了。因為很多事情無法根據法律做出相應的判斷,這才需要國君親自批閱。

況且,為了更好地查看各地的治理情況,秦始皇還不斷地出巡。國君的出行,並不是去玩的,而是要實地考察,獲取第一手情報。上面說過了,秦始皇的郡縣制,是打壓了六國貴族,這也就導致了他們心心念念想要復辟封建制度。而作為郡縣制的代言人,自然也成為他們的目標。所以,韓國貴族張良,才會去刺殺秦始皇,不過沒有成功。

工作上的高強度,以及出巡所帶來的辛勞,使得秦始皇患病,甚至還死在了半路上。

上文說過了,此時的秦法並不是非常完善,很多事情都需要秦始皇親自過目。而秦始皇的死,相當於國家的支柱倒塌了,如果沒有人來支撐,那麼後果非常危險。而秦始皇的錯誤,就在於沒有早點確立太子之位。支柱倒下,再加上儲君之爭,是壓死秦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秦始皇能夠早點確立扶蘇為太子,及時向天下公告,那麼趙高、李斯以及胡亥,就沒有了可乘之機。扶蘇加上蒙恬,兩人的結合,應該是能夠延續秦朝的輝煌。可惜,造化弄人。扶蘇被逼自殺,蒙恬被殺。

秦始皇最大的一個錯誤,就是留下了趙高這個BUG。趙高這個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拍馬屁能力極強,而且拍的恰到好處。秦始皇一世英名,居然也被趙高的馬屁功力給蠱惑了。

而像趙高這樣的人,他所看重的,永遠都不是秦朝,不是天下,而是自己。胡亥對他來說沒有用了,直接就殺掉,換成子嬰,毫不手軟。趙高之所以要立胡亥,還要找上李斯一起篡改遺囑,就是為了將他們綁在一條船上,成為命運共同體。把李斯弄死之後,趙高繼續矇蔽胡亥雙眼,讓他整天沉醉在聲色當中。趙高想得很清楚,如果劉項大軍一到,他就綁架國君,馬上投降,一定可以換個大官做做。可讓趙高沒想到的是,子嬰沒有那麼笨,他一上臺之後,馬上就設計殺死趙高。

總結

秦始皇是不是智者,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從上面所說的功績來說,秦始皇不僅僅是智者,更是千古一帝。可我們也知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秦始皇最大的問題,就是因為太辛勞,死得太早了。這一點,與秦孝公一樣,都是因為太過勞累,很早就去世了。同時,還留下了沒有明確太子之位,以及趙高這兩個大問題。

假如秦朝的根據穩定一些,這些問題或許不會造成太嚴重的後果。可是,此時的秦朝,正處在統一的前期,非常不穩定。特別是六國貴族,一直在找機會叛變起義。沒有秦始皇這樣的智者把持著,終究還是陷入了危機。而胡亥,僅僅用了三年,就把秦國曆代祖宗所創下的基業,完完全全給敗光了。

不得不說,胡亥這個史上最強大的敗家子,真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