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鸿雁,死如秃鹫。”待死亡以庄重

每天发现一对小翅膀,助你赶走阴郁~

这里是您关注的嘤嘤鹦鹉(手动龇牙笑)。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被称作“圣鸟”的秃鹫~

“生如鸿雁,死如秃鹫。”待死亡以庄重


每次看《动物世界》总会有这样疑问:当狮子或者鬣狗捕获到食物时,旁边总会有这样一群"丑陋"的鸟尾随,和它们一起分享食物。为什么这群鸟不怕猛兽?捕食者为什么会同意这群鸟来分享它们的劳动成果?这群鸟又是怎样一种存在?下面我来说说这种鸟,它们就是秃鹫。

“生如鸿雁,死如秃鹫。”待死亡以庄重

天生的食腐者

秃鹫,一种大型的猛禽。全身被黑褐色羽毛所覆盖,身长在1-1.2米之间,双翼展开在2.3米左右,是高原上体型最大的鸟类。以头部和颈部呈现无毛状态而得名"秃鹫"。

它们是一种典型的食腐类动物,主要以各类动物尸体为食。分布范围从山丘到高原,荒漠到森林。与老虎一样,是一种独居动物,但偶尔也形成局部小群居。

“生如鸿雁,死如秃鹫。”待死亡以庄重

以死物为主,那能否吃活物?

上诉简单介绍中,我们可得知一个重要的信息,秃鹫是吃尸体的,但如果是活得小动物,它们会不会吃呢,毕竟从体型还是吃的食物看,它们都是一种猛禽。

在说它们能不能吃活物前,我先来分析一下它们的生理构造。

“生如鸿雁,死如秃鹫。”待死亡以庄重

牙齿进化问题。众所周知,任何一种大型的猛兽,之所以能够以捕食各种小动物为生,靠得就是他们的牙齿。假设一个场景,当你追逐一个活物时,你用牙齿撕咬它,但是它依旧会进行挣扎,这时候牙齿能不能死死咬住不放就很关键了。秃鹫的牙齿从构造上看属于尖利一类,但相当的脆,也就是说如果是活物,类似野兔那种。秃鹫去捕食,就会遭受到反抗。在牙齿咬的瞬间,很可能会被震掉。从牙齿上看,不适合捕捉活物。

“生如鸿雁,死如秃鹫。”待死亡以庄重

腐肉更容易消化。做过菜的朋友都明白一个道理,新鲜的肉肉质Q弹。用它煮的菜需要更用力咀嚼才能促进消化。不新鲜的肉,肉质稀松,口感不好但是更容易消化。同理可得:不新鲜的肉,在死亡后没有了血液循环,久而久之被微生物分解,这样的肉对于秃鹫来说是"天赐美食",由于进化过程中消化道不发达的原因,它们只能选择腐肉为主食。

腐肉更好吃。不对啊,新鲜的肉不是更应该令人垂涎吗?实际上,秃鹫是一种很机智的动物。它们可以从腐肉中找到更多美味。因为许多动物在吃新鲜肉时都是大口大口往下吞,其中许多骨头里的细肉嫩肉都无法品尝到,秃鹫可以慢慢从骨头中挑取嫩的,细腻的吃。

综上所述,从秃鹫的进化结构还是饮食方式上看,秃鹫基本上不会吃活物。

“生如鸿雁,死如秃鹫。”待死亡以庄重

秃鹫是"消费者"还是"分解者"

秃鹫虽说不吃活物,但是正如我们上面说描述的,它们是一种体型庞大的猛禽,还是食肉动物,无论怎么定义都应该是最顶级的猎食者,也就是我们说的消费者。

我们都知道,在大自然中,一共分为三种类型,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构成一个平衡的生态圈。有植物提供草料给食草动物吃,食草动物被食肉动物吃,食肉动物死后尸体被微生物吃,这样一个平衡的生态圈。但是秃鹫因为其特殊的属性(吃得是尸体,尸体一般由微生物等细菌处理)所以实际上秃鹫也在干了细菌的活,即分解尸体。所以从表面看,秃鹫是消费者,但是实际上秃鹫却是分解者。

“生如鸿雁,死如秃鹫。”待死亡以庄重

以尸体喂养,以示圣鸟尊名

每个宗教都有其特定的风俗和圣物。同样在佛教中,秃鹫则被尊为圣鸟。

在西藏地区,藏族有一个传统仪式就是"天葬"。通常情况下,佛教信徒都崇尚死后火化,但是藏族却不一样,在他们眼中,天葬才是最高的礼节。也就是说在西藏,人死后不会进行掩埋或者火化,而是由专门的人将尸体运送到一个露天的地方,尸体由秃鹫进行"消化"。他们认为这是对上天最好的回馈。在藏族教义中,秃鹫被称为"空行母"的化生。

“生如鸿雁,死如秃鹫。”待死亡以庄重

有一个这样的传说,曾经的秃鹫本来头上长满了羽毛。有一天,释迦摩尼在讲道,秃鹫们就经常在上空盘旋听道,久而久之被佛经顿悟,于是就经常追随释迦摩尼到处走,给人超渡念经。日子一天天过去,释迦摩尼仿佛感受到了秃鹫的诚心,就问秃鹫:我看你们经常跟着我到处讲道念经,你们是否真的领悟到了佛性?秃鹫们马上回答:是的,您的佛理我们很是尊崇,我们愿意一直跟随您,做您的弟子。于是释迦摩尼就给秃鹫们剃度,就这样秃鹫头上的羽毛就消失了,成为了佛祖的圣鸟,在剃度的地方,人们就把它命名为"灵鹫峰"。

之所以要把尸体给秃鹫吃,也就是希望人死后可以由秃鹫作为工具,将他们的灵魂重新进行投胎,转生到"六道轮回"中。而将死后的尸体捣碎喂给秃鹫吃,则是一种舍生取义的功德,也就是他们教义中所提倡的。

“生如鸿雁,死如秃鹫。”待死亡以庄重

为什么秃鹫死后,看不见尸体?

都说秃鹫专吃尸体,但是很奇怪的一点,秃鹫自己的尸体为什么找不到呢?难道真的是作为使者去了六度轮回了?实际上不是的,之所以说秃鹫在死后尸体找不到,我个人认为有两种原因:

第一,秃鹫尸体被其他同伴吃掉。凡事皆有因果。你既然吃其他动物的尸体,那么你死后被其他同伴吃也就不足为奇。当秃鹫意识到自己快要死时,就会安静地待在原来出生的地方,等待死亡。接着其他秃鹫问道死亡发出的气味,就闻风而来,将其尸体进行"分赃"。这大概就是"得于斯,馈于斯"吧。

“生如鸿雁,死如秃鹫。”待死亡以庄重

第二,跟着太阳的方向随风而逝。秃鹫之所以被称为神鸟,其本身有传奇性外,肯定还有实际特质,那就是高傲。当秃鹫预感到自己要死的时候,就会竭尽全力振翅高飞,向着太阳的方向前进,用尽自己最后的一点力量,直到在最高处筋疲力尽,被太阳和气流消融殆尽。

其实无论何种说法,秃鹫对于死亡看得都十分庄重,所以"生得有意义,死得很壮烈"我想也就是这意思了。

生如鸿雁,死如秃鹫。秃鹫一生都在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馈赠,死后却用回馈的方式返还于大自然,不愧是一种"圣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