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人,“業主永遠是對的”這句話是對的嗎?

“客人永遠是對的!”這句話對服務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服務質量的提高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


但在物業工作中,下到基層員工,上至總經理,很多人並不真正理解這句話:難道業主不交物業費也是對的?業主佔用消防通道也是對的?業主違規裝修也是對的?業主故意刁難員工,耍賴、打人也是對的?


如果物業人不理解,就無法以此指導自己的工作,於是工作中經常出現與業主論“是”與“非”、爭“對”與“錯”的現象。


任何物業企業都希望接待文明的業主,但事實上都會遇到一些粗魯、無禮、素質較低的業主。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講究對客服務的藝術,從而提供令業主滿意的服務,對於物業人來說,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機遇。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理解“業主永遠是對的”這句話呢?


物業人,“業主永遠是對的”這句話是對的嗎?


“業主永遠是對的”強調的是一種為業主服務的思想


業主是物業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推動力,更是物業企業經濟效益和員工收入的源泉。用“業主永遠是對的”來指導服務工作,強調的是為業主提供熱情、周到服務的同時,更要充分尊重業主,始終把業主放在第一位,處處為業主著想,給業主面子。


例如,遇到業主不慎造成的“高空拋物”,但沒有嚴重後果的現象,客服管家可以上門到業主家和顏悅色問清原因,講清“高空拋物”的危害性和嚴重性,業主不僅不會覺得難堪,反而也許會意識到自己的不對,加以改正,並對物業人產生好感。


“客人永遠是對的”不管業主是對還是錯,應盡最大努力讓業主滿意


業主是人而不是神,有時也會犯錯誤,或提出無理要求,員工應該從業主的利益和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想法與心態。業主通過消費來享受服務,理應得到滿意的服務。所以“客人永遠是對的”關鍵不在於業主是對還是錯,關鍵在於服務人員解決問題的態度。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情況具體解決。


第一、業主承認自己錯了,物業人應“得理讓人”,“得饒人處且饒人。


只要業主的行為不是違法違紀,應以業主為尊、為重,儘量大事化小,不將事態擴大,給業主面子,讓業主有彌補錯誤的機會,最終將事情圓滿解決。


如在清理樓梯通道時,業主如果積極配合,物業人也沒有必要向業主強調:“佔用公共通道,是不道德的行為……”,應自動講清道理,有時也可搭把手,幫助業主清理雜物,這樣既完成了任務,又讓業主滿意。


物業人,“業主永遠是對的”這句話是對的嗎?


第二、業主堅決不承認自己有錯,這時物業人也沒有必要與業主爭執,或一定要業主認錯。


把“對”讓給業主的前提是不與業主爭輸贏。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無論任何原因都不要去與業主爭論是非曲直(當然不包括法庭上),因為無論結果如何,都會導致業主的不滿與對立情緒激化,導致服務的失敗。


“業主永遠是對的”以謙讓、忍耐和微笑面對業主的“錯”


面對業主的“錯”,進而是“一錯再錯”,如何避免或降低與業主的衝突和矛盾,保護好自己,使業主心理得到安慰、滿足?謙讓、忍耐和微笑缺一不可。


在服務過程中,如果無意中惹怒了業主,員工應該主動道歉。站在業主的角度,理解業主,業主發怒肯定有他自己的理由,或許他的理由過分牽強、苛刻,但員工是在為業主服務,凡事應“禮讓三分”,對業主寬容一點,也可以讓自己的思想、情緒放鬆一些。始終把業主放在“有理”的位置上,就會給業主一級臺階下,也使業主得到一份安慰。


物業人必須懂得在適當的時候放下自己的利益與自尊,學會忍耐,以理智和大度使衝突降到最低限度,既保護了自己,也讓業主滿意。


物業人,“業主永遠是對的”這句話是對的嗎?


“業主永遠是對的”並不意味著“員工永遠是錯的”,物業管理人員必須尊重員工,理解員工,員工與業主雖然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對於服務人員來說,內心深處最渴望的是與業主平等地去交流,自己的勞動受到尊重。所以做為管理人員,在深入研究一些不文明業主的類別、特點及不文明行為的誘發原因,並通過培訓講解,使得員工掌握識別不文明的業主、預防與處理不文明行為的同時,更要注意尊重和理解員工。


當員工忍氣吞聲,無條件地把“對”讓給業主時,勢必會產生屈辱感,影響工作的積極性和滿意度,這裡管理人員以恰當的方式做好員工的思想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能否正確理解“業主永遠是對”這句話,對於搞好物業管理服務工作至關重要,亦是改善服務質量,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之一。只有正確理解了“業主永遠是對”,物業人才能全心全意為業主服務,管理人員才能靈活、妥善地處理各種有關業主和員工的問題。


管理無對錯!物業人,“客戶永遠是對的”這句話你怎麼看?請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