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慶十大政法新聞出爐

2019年安慶市十大政法新聞出來了,請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

“第一方陣”——

全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縱深推進戰果顯著

根據中央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三年為期的部署,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強化組織領導和統籌調度,全力配合中央督導及“回頭看”工作,組織開展專項整治,在嚴厲打擊涉黑涉惡違法犯罪活動的同時,深挖“保護傘”“關係網”,堅持“打財斷血”,堅決剷除黑惡勢力經濟基礎。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立案偵辦涉黑涉惡案件83件,其中涉黑案件12件、惡勢力集團案件39件,查封、扣押、凍結涉黑涉惡案件資產7.3億元;起訴涉黑涉惡犯罪104起693人;一審審結76起558人,二審審結46起384人。全市惡勢力集團案件偵辦數、黑惡案件起訴數、判決數、查凍扣涉黑涉惡資產數、掃黑除惡監督執紀問責成效均位列全省第一方陣。

2

“亮劍護航”——

  全市政法機關助力高質量發展

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主動服務保障“三大攻堅戰”和高質量發展。全市法院共審理涉產權保護案件2156件,執結涉金融債權案件1303件,執行到位金額5.5億元。受理破產案件117件,清結破產債權6.7億元。市中院府院聯動化解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入選全國金融糾紛多元化解十大典型案例。全市檢察機關實施“135”和涉企“三大專項監督行動”,協助追贓挽損827.9萬元。全市公安機關持續推進金融環境專項整治,紮實開展打擊非法集資和打擊傳銷“皖劍-2019”行動,涉及金額24億元。與全市74項重點工程簽訂《法律服務承諾書》,全面實施“三零”承諾,“一企一警”做法向全國推廣。市司法行政機關開展食品藥品監管執法和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保護民營企業發展專項法治督察。實地走訪民營企業310家,開展法治體檢,梳理法律風險點523個。

3

“平安安慶”——

  人民群眾安全感躍居全省第一

依託市、縣兩級信訪維穩安保指揮部,堅持實體化、常態化、實戰化,創新完善指揮調度運行機制,全力做好敏感節點維穩安保工作,圓滿完成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大慶安保任務。將平安建設(綜治工作)考核納入130個市直單位領導班子綜合考核、政府目標績效考核範疇,建立完善“一把手”集中述職制度,實現平安建設責任體系、考核評價機制全覆蓋。全市平安縣(市、區)全面覆蓋,平安鄉鎮(街道)覆蓋率達97.3%,宿松縣“平安校園”建設經驗在全省推廣。完成149個鄉級綜治中心、1546個村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雪亮工程”、市應急指揮中心和城區綜合警務工作站建設穩步推進。2019年安慶市人民群眾安全感躍居全省第一,滿意度指數連續五年穩步提升。

4

“法治安慶”——

  依法治市工作邁上新臺階

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壓實法治建設第一責任,構建述職、述德、述廉、述法“四位一體”領導述法機制。健全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出庭應訴率同比提升122%。政府法律顧問全覆蓋、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100%落實。建立“三制四有”普法責任機制,創新推行“法律十進”,實施憲法學習宣傳“百千萬工程”,“百鎮千村法治戲劇巡演”活動經驗被司法部在全國推廣,市司法局獲評全國“七五”普法中期先進集體。開通“法律援助便民綠色通道”,加強“法援惠民生”品牌建設。市法學會依託大別山區法治協作機制,積極參與長江中游城市區法治建設,規範化建設工作躋身全省第一方陣。

5

“信用修復”——

  助力民營企業誠信經營、健康發展

為救治部分有產品有市場有前景的信用受損中小微企業,維護經濟秩序,市中院在全省率先試行信用修復量化考核。制定《關於開展中小微企業信用修復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並實施量化考核,出臺《信用修復操作指引》,附條件地屏蔽失信,激勵和支持企業維持生產經營,履行法律義務,服務企業發展。目前已將1546家企業納入信用修復,幫助393家企業完成信用修復,助力全市綜合信用指數由全國第125位升至27位。2019年8月,安慶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市。安慶法院企業信用修復舉措被國家和省內媒體多次報道,省高院多次肯定,要求全省法院參照並寫入了2020年度工作報告。

6

“守護公益”——

  積極推動建立公益訴訟大格局

全市檢察機關堅持以“公益”為核心,以“守護綠色江淮美好家園”、食品藥品安全 “四個最嚴”等專項活動為抓手,大力推進“三大一強”專項攻堅,立案公益訴訟案件498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414件,提起行政公益訴訟18件,公益訴訟工作在全省綜合考核中位居第一。通過辦案,追回國有財產1.55億元,“二郎河”“石安菜湖”非法養殖、蓮花洲村長江段固廢堆放等一批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得到整改。“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政協支持、檢察負責、行政機關配合、全社會參與”的“1+3+N”公益訴訟格局初步形成,為全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實踐提供了“安慶模式”。根據真實案件改變創作的《長江·1515》公益微電影,獲第四屆平安中國“三微”作品優秀獎、第七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大國工匠獎”。

7

“屯警街面”——

  安慶主城區綜合警務工作站投入使用

截至2019年底,安慶市主城區新建的10個綜合警務工作站全部投入使用,200餘名特巡警、交警完成進駐,全天候開展定點執勤和巡邏值守,標誌我市“屯警街面、警務前移、扁平指揮、快速反應”巡控勤務模式基本形成。工作站內部功能區域完備,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高,安裝有智慧巡防管理系統,能實現巡防勤務管理、數字無線通信、4G無線圖傳、視頻巡查和視頻指揮調度等功能。駐站人員按照網格化巡控勤務要求,實行三班兩運轉的工作模式,承擔接警處警、交通管理、巡邏防控、應急處突、情報蒐集、法制宣傳、聯勤執法、服務群眾8項職能,是我市公安機關的“警務前置點、巡防屯兵點、街面報警點、先期處置點、便民服務點”,有力提升了主城區社會治安立體化信息化防控水平。

8

“三治融合”——

  推動“楓橋經驗”在安慶落地生根

創新“三治融合”社會治理體系,在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注重植入本土優秀文化,推動“楓橋經驗”在安慶落地。推行“一站式”多元解紛化解機制,完善“訴調對接”,為非訴糾紛解決機制賦能,“六尺巷”品牌效應進一步凸顯,實現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多形式多途徑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城鄉社區協商委員會作用,推動基層協商,實現全市149 個鄉鎮(街道)、1546個村(居)人民調解組織全覆蓋,16個單位入選全省第二批城鄉社區協商示範點。組建醫療調解、道路交通事故調解、商會調解等專業性行業性協商調解組織68個,設立“六尺巷”、“三孝”和“五老”、“鄉賢”等特色品牌調解室1000餘個,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鎮),矛盾不上交。2019年,全市人民調解總案件數53000多宗,調解成功率99%以上。

9

“共治共享”——

  試點引路治理創新增進民生福祉

以全國養老服務業系列改革試點為引領,深入推進養老服務工作,2019年,我市成功入選全國首批13個康復輔具社區租賃服務試點市之一(全省唯一),省政府對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予以通報表揚。積極參與全國鄉村治理試點示範和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創建,懷寧縣查灣村、嶽西縣土橋村、潛山市黃鋪村、宿松縣邱山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強化村務民主監督,1295個村務監督委員會全部掛牌。深化“憲法進農村”,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227個。新建憲法宣傳陣地4524處,設立村(社區)憲法宣傳點1544處,全面提升農村群眾法治素養。挖掘弘揚桐城“六尺巷”、望江“雷池文化”等傳統文化,建立1546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紅白理事會等載體1200餘個,深入推進移風易俗,積極倡導文明新風。

10

“打造鐵軍”——

  加快推進政法隊伍“四化”建設

全市政法機關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紀律作風建設為抓手、以履職能力建設為導向、以政法幹部隊伍建設為保障,加快推進政法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全體政法幹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化“三個以案”警示教育,組織開展全市政法系統“正風肅紀”專項活動。堅決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市縣綜治中心已按事業單位配置,全市149個鄉鎮(街道)全部配備政法委員並落實政法幹警待遇。積極組織開展政法幹部專業化培訓,市縣兩級黨委政法委共組織開展培訓25次,1280人次參訓。全市政法戰線2019年度共有47個集體、111名個人獲省部級以上表彰。

安慶日報3月27日專刊:2019年安慶十大政法新聞

2019年安慶十大政法新聞出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