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是不是一定要美?不美还是不是诗?

傻傻的等你回頭


诗是一定要美的,如果不美就不是诗。不过对于美的定义,需要有理性的认识。什么是美?诗词之美,并不是世俗之美。

所谓写诗,便是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情感,这种精炼的语言就是一种美。诗词的风格有多种,有的风格明快,有的深沉,有的激昂,有的尖锐。无论是怎样的风格,只要能够切实表达情感,将情感融入到精炼文字中,让读者读来觉得浑若一体,心神与之有共鸣,那就是一首好诗。


有很多人写诗或者写文章时,执著在一个“美”上,结果写出的文字纯粹是华丽辞藻的堆砌,那样的诗词能是美吗?看似华丽,实则空无一物。就如同万千锦缎胡乱堆砌,看似光彩夺目,却毫无价值可言。

真正的诗词一定是有真情实感的,有情感,然后才有写作的动力,所以那些凝练的文字便会自然流淌,自然循着“美”的轨迹。

仓央嘉措的诗词很美,因为他的诗中有真情实感。汪国真的诗很美,因为他的诗如空山雨后,清新怡人,看似很平淡的文字,因为有了情感,所以便有了生命。

所以写诗时,应该抛开美或者不美的念头,只管写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要让所谓的“美”束缚了自己。这就好像写古诗词,有人非常严格按照格律来,甚至于灵感突发写下的诗词,也会因为个别地方不符格律而胡乱改动,结果改出的诗倒是不出律了,灵感却消失殆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实是可惜。


灯阅泰山


那是肯定的,诗,一定要美,诗美艺术是诗的灵魂,不美就不是诗了。但诗歌艺术的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笔墨的秀丽雄奇,各种各样的美,各种各样的境界成就其美。

杜甫之诗,重在韵律美,他以诗为业,格律工稳,从不马虎。

李白之诗,重在浪漫之美,他以诗为乐,“俯视洛阳川”,“飞渡镜湖月”,不似在人间。

王维之诗,重在山水之美,摄天地之灵气,成个人之韵律,明月青松,花鸟流泉,无不成篇。

贾岛之诗,在于下字精准,反复推敲,惜墨如金。

诗美艺术,各擅胜长,无论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绘画美,前人流传的篇章,任取一篇必有一美,或兼而有之。抒家国情怀,写大众情感,情景交融,事理相通,别人心中能有,笔下却无,因此易起共鸣,能领略其美。反观现在的诗篇,写事只见事,写景只见景,单调空洞,虽文采华丽,却无灵魂,画虎不成反类犬,纵使天花乱坠,终究是废话一堆,反不为美。


深圳郑海洲


我认为“写诗不一定要美”,“不美也可以是诗”。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第一点:

我认为在古代,诗形成和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抒情达意。古时候的文人雅士喜欢将自己的内心情感通过写诗来表达出来,就像现在的我们喜欢发朋友圈来分享自己的日常一样。但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有很多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写文章、发朋友圈、发微博等等······

古时候,诗人喜欢将大自然的景寄寓在诗中,以大自然的清新愉悦之感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以大自然的朦胧景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愁苦烦闷,仿佛大自然是与人类的心情紧密相关的,但现代人表达大自然的时候只会在下面附上几张优美的图片加以修饰而已。

我们之所以觉得那些诗很美是因为诗中融合了大自然的景色与情感,以及那种朗朗上口的韵律美。我们深深震撼于古人的细腻感以及“自叹不如”的想法使我们有了对古诗的一定程度上的误解:诗,一定是美的。

我们却忘了诗的本质是——抒情达意。

第二点:

我们评判诗歌是否优美的标准不一定是死板的。我们写诗就是为了抒发内心的情感,不一定要让格式限制了自己情感的抒发,本是愉悦的,不能最后变成束缚自己的枷锁。

诗,就在那里,是否可以称的上美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写诗,抒发情感是本心,创造大众美是能力。

也许往往简洁却寄寓深情的诗,最是优美;而辞藻华丽的却让人厌弃。

因为,诗的感情是那么的纯洁,散发的是另一种高尚美。

所以我认为写诗并不一定要辞藻华丽,并不一定要“美”,不“美”的诗也是最美的诗。


轻瑶


写诗一定要美,这就太片面。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我国历史上涌现了无数的著名诗人。熟读唐诗三百首我们会发现,诗歌美只是它的一个方面,而诗歌的魅力不仅仅是美这一点。

大诗人杜甫的诗歌,记录事实,针砭时弊被誉为“诗史”。李白的诗歌,飘逸俊秀,天马行空被后人赞为“诗仙”。岑参的诗歌,大气磅礴,开创的边塞诗,金戈铁马让人热血沸腾。李煜的诗词,凄美婉约,在无能出其右者。


秦白陌


这个问题太过片面了,写诗就一定得美吗?不美就不是诗了吗?

这里的美是什么?诗辞藻的华丽?还是意境的优美?

白居易的《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美吗?

它的辞藻华丽吗?它的意境优美吗?都不是,它只是朴实逼真的描写了一个卖炭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它一点都不美,不但不美,还看得人心酸,但是它就不是诗了吗?它不但是诗,还是一首千百年来万口传诵的好诗。

《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美吗?这么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的诗,就不是诗了吗?

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美吗?还有他的《三吏》《三别》都不美,但是谁能说这些不是诗?

……

此类的诗还有很多很多,很多都不美,但是他们都是好诗,甚至很多都比那么辞藻华丽的诗流传得更广,更脍炙人口。

关于写诗,我觉得《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学诗时,把这个问题说得很好,她说:

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虚’的,实的对‘实’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还有: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主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这里说,最主要的是“不以词害意”。规则这些,都是小事,主要就是立意。

同样,以美来判定是不是诗,也是不可取的。


落葉kv


肯定的!

诗,其本义是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后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的事物。所以,诗首先一定要美,不美不成诗。

不管是古诗,还是现代诗,诗人都非常注重诗的节奏、韵律、遣词造句。古诗特别是唐诗,是严格按韵书押韵的,在四声、平仄、对仗方面也是有严格要求的。现代诗虽然不拘格式和韵律,但是也是各种艺术综合的表现手段,蕴含着优美的意境。

另外,大部分诗配上音乐,就是一首美美的歌!

所以,不美就不能称作诗。


琪琳宝贝


袁枚的“性灵说”的观点是诗首先要有真情,没有真情不足以感动人。有些流传千古的诗句并没有华丽的语言,甚至还很朴素,很家常。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很白话的语言,写的也是人的很朴素的思乡之情。当然,诗词也要有美感,但是脱离了真情的美感是没有基础的。


冰心杂文


诗歌的最高追求是“有境界”。美这个字的理解本身就有争议,怎么叫美,难道就是写了美景,有优美的语言吗,这当然也是诗歌的追求之一。可是诗歌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表达的情感是多样的,《三吏》《三别》那样的诗歌没有写美景,没有用优美的句子,也没有华丽的词藻,情感也不是直向通常人们所说的美的,所以算是好诗吗?当然是了。

所以我认为,说诗歌,美的可能是好诗,不是那种美的,也不一定就是不好的诗歌。


无心随墨


我觉得这个不是绝对的。

诗歌的“美”仅仅是它浅层次上的价值,而读者对诗歌“美”的欣赏,也只是审美欣赏中浅层次的需求。

一些一眼望上去就很美的优秀诗歌,往往还具有更深层次意义上的价值,才能获得读者的强烈认同和喜爱。还有一些诗歌表面看上去则是平实普通的,但因为他内涵上的深刻和意韵上的回味无穷,同样也获得了读者的青睐。

所以我认为诗歌并不一定要一看上去就是美的,虽然文质兼备更完美,但是表面简单质朴而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沉思也能算做诗歌。比如古典诗歌中的《悯农》,再比如现代诗歌中顾城的某些诗。

当然我本人对诗的了解很有限,认识上就比较笼统。


襟亚


写诗未必要美。美多在于恰切的语句、优美的意境、大彻大悟的顿悟。太过华丽的词藻有时候反而会冲淡主题,令人倍觉华而不实,言不由衷。所谓:文章本天成,天然去雕饰。情感的情不自禁流淌可能更能打动人心,发人深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