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飽暖思淫慾”,其實它還有下一句,揭露了人性

自古以來,每個時代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文明,而他們各自的生活方式也有著一些差別。但是,經過長時間的文化積澱,人們往往會把一些生活經驗總結成通俗易懂的俗語。而有的俗語可以給後人為人處事提供寶貴的經驗,有的則有著比較特殊的教育意義。

俗語一般都是有上下兩句組成,可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不是隻有上半句,就是隻有下半句,俗語“飽暖思淫慾”只是其中的上半句,其實下一句才是經典,揭露人性,卻少有人知。

一、飽暖思淫慾

俗語“飽暖思淫慾”,其實它還有下一句,揭露了人性

首先,我們看看“飽暖思淫慾”,這句話其實很好理解,意思是當解決了溫飽問題,衣食無憂的時候,人往往就會生出一些歪念頭,開始想一些不正當的事情。

顧名思義,就是說人在酒足飯飽之後,就開始浮想聯翩,生出淫慾之心,或者是生出讓人沉迷放縱、不能自拔的慾望。所以說飽暖思淫慾,貪圖享受是每個人的劣根性。

俗語“飽暖思淫慾”,其實它還有下一句,揭露了人性

在我們身邊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很多人賺了一點小錢,不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錢財,整天花天酒地,出入煙花場所。最後不僅把身體搞壞,還惹出一身桃花債,弄得家庭雞犬不寧。

那麼“飽暖思淫慾”是怎麼來的呢?話說元朝的時候,曲戲文化比較流行,誕生了大量寫劇本的大家,而飽暖思淫慾這句話就出自元雜劇《對玉梳》。劇中原句是這樣說的“這廝,只因飽暖思淫慾,便休想似水如魚。”這樣一聽的話,好像沒什麼齷齪的意思。

俗語“飽暖思淫慾”,其實它還有下一句,揭露了人性

其實,這句話本身就不是那種齷齪的意思,它本身的意思是,人一旦得到了想要的,便會繼續增長自己的私慾,意思是永遠沒有真正滿足的那一天,諷刺了那些貪得無厭的人。

這句俗語告誡我們,在富足的時候,要懂得剋制自己的慾望,在富貴不忘本,才能守住家業。不曾想,後來的人們斷章取義,只取上聯的“飽暖思淫慾”來諷刺別人,漸漸地,這句話就成了含貶義的話了,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二、飢寒起盜心

俗語“飽暖思淫慾”,其實它還有下一句,揭露了人性

而“飢寒起盜心”這一句意思也很明瞭,就是說人到了飢寒交迫的時候,就容易產生偷盜的邪念。後來,這一對聯就成為了人們廣為傳頌的俗語,只不過上一句“飽暖思淫慾”廣為人知,而下一句卻鮮為人知。

比起“飽暖思淫慾”,後半句話“飢寒起盜心”表達的意思更現實,將人性的現實和無奈揭露得赤裸裸。從這句話中,也能看出古代底層人民的生活處境。

俗語“飽暖思淫慾”,其實它還有下一句,揭露了人性

其實,“飢寒起盜心”這一句更加的經典,它是在提醒我們在處於逆境的時候,不能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到,要敢於跟困難作鬥爭,不能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出賣自己的靈魂,要堅守住自己的本心。

整句話之所以妙不可言,能夠成為流傳千古的俗語名言,是因為它簡單明瞭地提醒人們在順境和逆境時都會產生邪念。俗語雖然話語十分簡單,但是總結出了人生在順境和逆境中會產生的一些邪念,這都是對後人的一些警告。

俗語“飽暖思淫慾”,其實它還有下一句,揭露了人性

生活過於優越安逸,或者過於艱苦困頓,都會讓一個人的本性發生改變,都不是什麼好事情。古人早就看清了人性本質,人性在本質上都是自私而複雜的,人性若被慾望挾持,就會變成無底洞,不但會吞噬掉自己,也會牽連周圍的人。

簡簡單單五個字,可謂是對仗工整,字字珠璣,飽暖思淫慾,諷刺的是大戶人家,飢寒起盜心,描述窮苦之人,被逼無奈的心理。一個飽暖一個飢寒,兩個世界,對比得淋漓盡致。各位看官,您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贊、評論、收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