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所“非211”實力頂尖,未來或與清華北大“平起平坐”

國內比較知名的“非211”高校並不少,比如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其中名氣最大、聲望最高的就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它們不僅是“部屬高校”,也是管理體制很有特色的新型大學,社會影響力媲美清華北大,被不少人認為未來可以與清華北大“平起平坐”。

中國科學院大學


這兩所“非211”實力頂尖,未來或與清華北大“平起平坐”


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前身是成立於1978年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作為國務院批准的第一所研究生院,其培養了新中國第一個理學博士、第一個工學博士、第一個女博士、第一個雙學位博士。

2012年,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2014年,中國科學院大學招收了第一屆本科生;2016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加入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2017年公佈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國科學院大學有30個一級學科進入A類,其中18個一級學科獲評A+,A+學科數量僅次於清華北大;2020年1月發佈的ESI數據,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國際排名為76位,名次在清華北大之上,為中國內地排名最高的院校。


這兩所“非211”實力頂尖,未來或與清華北大“平起平坐”


因為實行的是“科教融合”管理體制,中國科學院大學規模很大。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該校擁有京內四個校區、京外五個教育基地和分佈在全國的116個培養單位。2019年,國科大招生了超過16000名新生,其中博士生6800餘名、碩士生9100餘名、本科生398名,以及來自64個國家的400多名留學生。

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我們隨處可見“院士給本科生上課”,這裡的本科生不僅享受著最頂尖的師資,也享受著其他高校大學生永遠享受不到的“特權”:可以參與中科院各個研究所的科研實踐;可以獨立使用最頂級的科研儀器;絕大多數本科生都有機會進行為期半年的國外訪學;為本科生教授專業課的老師全均為正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這兩所“非211”實力頂尖,未來或與清華北大“平起平坐”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是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整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資源於2017年創辦而成的,是一所非常年輕的高校。

由於該校靠山是被譽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殿堂”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建校當年就吸引了全社會的目光,也迅速成為高分考生最歡迎的少數院校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採用精英教育模式,進行小班教學,每班人數控制在15到30人之間。為鼓勵學生的學業個性化發展,中國社科大給予拔尖學生轉專業的一定自由度,新生經過大學一年的學習,就可以向學校提出轉專業申請,若通過相關專業考核,就可以調整專業。


這兩所“非211”實力頂尖,未來或與清華北大“平起平坐”


我們必須承認,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巨大社會影響力與其背後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有關,但我們同時也看到,在相關領域,國科大和中國社科大確實是毋庸置疑的權威。它們也都是以培養“領域最頂尖人才”為己任的一流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本科生招生規模很小,2019年高考,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均只在全國招收了約400名本科生。如此高的社會名望,但本科生招生人數卻如此之少,導致這兩所高校非常之難考,分數線超過很多985高校。

2019年湖南高考,理工類,中國科學院大學投檔線為661分,錄取線超過了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等知名985高校;文史類,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投檔線為626分,錄取線超過了湖南大學、四川大學等985高校。

2019年北京高考,理工類,中國科學院大學投檔線為674分,錄取線仍在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之上;文史類,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投檔線為625分,錄取線仍超過了四川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


這兩所“非211”實力頂尖,未來或與清華北大“平起平坐”


不過,同為“非211”的國科大和中國社科大,身份上還是有些區別的,國科大是“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國社科大則不是。去年十一月中旬(2019年11月15日),中國科學院大學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在北京正式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旨在加快推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戰略部署,加強不同類型高校間的協同創新,提升高校的學科建設和卓越人才培養水平。所以,關於下一輪“雙一流”建設中國社科大能不能入圍,我想這個答案應該很明瞭。

可以想象,隨著國科大和中國社科大合作的不斷推進,它們的綜合實力會再上一個臺階,將來與清華北大“平起平坐”也不是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