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中的古詩怎麼學?只會背誦可不行,還有3點很重要

最近的網課學習之中,很多學校已經陸陸續續開始了新課教學,並且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很多老師會選擇課本中的古詩、口語交際等相對獨立的章節,這樣更便於考察學生的接受程度。但是,我們總會誤解的一個問題就是,篇幅越短的文章越好理解,因而往往是細抓了文本,而對古詩在卻是能背過就行的態度。

其實,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認識。可以說,有時候,越是一些短篇的文,其中所涵蓋的知識點反倒會更多,會更難理解,需要學生們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古詩和小古文更是如此。不僅需要達到能背誦、能說出意思的程度,短短几十個字背後所涉及到的東西更重要。

課本中的古詩怎麼學?只會背誦可不行,還有3點很重要

比如們今天在下午的習題講評課程中,就出現了問題。今天早上學習的是六年級課本中的《寒食》這一首古詩,在提問到"簡單分析詩歌暗喻諷刺特色"這個題目時,有幾個同學就哼哼唧唧答不上來了,而這其實在課程中時出現了的重點。

這也恰恰說明了一個問題:很多同學和家長都不知道在學古詩的時候應該去抓哪些點。

課本中的古詩怎麼學?只會背誦可不行,還有3點很重要

那麼,我們學習古詩的時候,究竟該透過詩作本身,去挖掘背後的哪些點呢?

(一)重點詞義

重點詞義主要有這幾點需要去注意:

1.晦澀之詞

在初步讀詩的過程中,被絆住的字詞,以及在我們口述詩意時不是很順暢的那個地方,就是需要重點去注意的點。這時候,我們一方面可以根據課本旁邊的註釋去理解,其次可以根據上下文(詩句)的整體意思,並結合當時的是當代背景去判斷。

比如說在《寒食》這首詩中,有同學在翻譯"寒食東風御柳斜"一句時,不知道"御"是什麼意思,那麼結合下句中的"漢宮""五侯"可以聯繫判斷此處和"皇宮"有關,皇宮中又是皇帝為大,皇帝使用的一切東西都可以用"御"字形容,比如"御書房""御膳"等,那麼此處的"御柳"便是指皇宮中的柳樹了。

課本中的古詩怎麼學?只會背誦可不行,還有3點很重要

2.古今義的詞

古今義的詞語是最容易產生歧義,而影響我們去判斷整首詩內容的。但是,我想說的是,學習語文也是有竅門的,語文雖然知識體系龐雜,但是如果我們學會總結和積累,便能把相似的進行歸納、遷移,形成腦海中固定的知識庫。

古今義字就是一種。因為文化背景的影響,古人的一些表達方式和現代人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便會出現古今義之說,比如說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卻看妻子愁何在"一句,"妻子"今天我們用來特指男子的配偶,而古代指的是妻子和孩子,如果不知道就會出現錯誤。

在古詩或者古文中常用的古今義字詞並不是很多,因此從小積累非常重要,當你第一次就注意到並記住它了,以後再遇到多少次它都不會再是孩子學習的絆腳石了。

課本中的古詩怎麼學?只會背誦可不行,還有3點很重要

(二)背後的故事值得品味

要深度學習一首古詩,必須去了解它背後的故事,同樣可包含兩個方面。

1.詩人生平、背景、經歷

我們最熟悉的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毫無疑問他們的古詩已經能熟練的去背誦很多首了,但試著回憶看看,你知道他們的生平嗎?有什麼經歷?無可置疑,這一點早了解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一個人的生平事蹟一定會影響他的心態,從而反映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去。與其每一次遇到這些"老熟人"都要再去查一遍資料看他們生活背景,倒不如花一點時間,整理出來,或抄寫或打印,將其牢牢記下來,以後只需要在需要時調用,省時又省力。

2.古詩的寫作背景

想想我們每天的日記,你難過時可能日記內容反映出的情感會沉重,開心時寫出的內容清新而明快。詩人也是如此,詩的內容會受心情影響,因此在接觸到一首古詩的時候,要去看看它的寫作背景,看看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完成的,更有助於我們去把握。

課本中的古詩怎麼學?只會背誦可不行,還有3點很重要

(三)詩中典故、手法

最後,還要注意、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詩中典故、特殊手法的使用。這個雖然當下的小學考試中不易出現,但是在以後的學習中會很重要。我們學習一定是要用發展的眼光,拿到一文就將它背後的信息儘可能的挖掘,擴充到我們的知識庫中。

典故和特殊表現手法是很多古詩中常會出現的。比如開篇提到的《寒食》中的問題"暗喻諷刺特色",就是典型的借寒食節漢宮傳蠟燭的事,來諷刺當下韓翃所生活的唐朝當政者的昏庸及宮廷的腐敗。

抓住這些信息,可以讓我們在短短的文本之中,再次走進一段歷史,瞭解更多的史實,對詩的瞭解更深刻。

課本中的古詩怎麼學?只會背誦可不行,還有3點很重要

結語

總而言之,學習課本中入選為正式課文的古詩,一定不能只背過就好,從小掌握學習古詩、分古詩的方法,對以後學習古詩及詩歌會是長遠的影響。

那麼最近在家中學習,父母在輔導孩子的時候,也可以從這幾點去對孩子的古詩學習情況做一個檢測。

(本文完)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