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帶“玉蟬”鑑寶,自稱已佩戴10年,專家訓斥:你膽子可真大

女子帶“玉蟬”鑑寶,自稱已佩戴10年,專家訓斥:你膽子可真大

引子

自古以來,蟬就因它餐風飲露的高潔品格被文人墨客所讚頌。《史記屈原傳》曾雲:"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汙垢。”這句話是說,蟬是一種高風亮節的生物,世間之汙垢不染其深。而正是這高潔的蟬,又因為它奇特的生活習性,而成為復生的代名詞,被古人所崇拜。

美石以為玉,從舊石器時代,玉就應用於各個領域了。那時的人認為玉是天地精華之所在。還有玉的五德等說法。可以說,玉的文化就是中國五千多年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它充溢在中國幾乎所有的歷史時期,人們形容君子,則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也體現了玉的美好象徵。

女子帶“玉蟬”鑑寶,自稱已佩戴10年,專家訓斥:你膽子可真大


正文

目前所發現最早的玉蟬,是新石器時代的玉蟬。而1989年在白音長汗遺址出土,玉蟬的大量產生是在商朝。那時的玉蟬大多用於佩戴做裝飾品,大量應用於墓葬。作為葬玉中的口含,則是在漢代的時候,漢代的玉蟬可以稱得上是歷代玉蟬中的巔峰之作,漢八刀的矯健、粗野,鋒芒有力彷彿只需寥寥幾刀就可以給玉蟬注入鮮活的生命力。之後宋明清朝的玉蟬也各有特色,一直以來玉蟬都也一直是純潔、清高、通靈的象徵。而今天我們所說的事情,就與玉蟬有關。

在某個鑑寶節目中,來了一名女子,相貌不凡,她所帶來的寶物,就是一個通體碧綠的玉蟬。她說,自己家是做生意的,早年間也很富裕。自己有許多閒錢,有次在古玩市場閒逛時看到了那個玉蟬,出售玉蟬的人自稱玉蟬是自家的傳家之寶,自己兒子得了重病,沒錢救治,不得已要買了這個玉蟬給兒子治病。女子很是喜歡這玉蟬,便用不高的價格買了下來。

買來玉蟬以後一直隨身佩戴,至今已有10年左右。但近兩年家裡生意漸漸蕭條,家道中落,她就想把玉蟬拿來估個價,之後賣了以接濟家裡。

女子帶“玉蟬”鑑寶,自稱已佩戴10年,專家訓斥:你膽子可真大

專家們聽聞這話,也是非常高興。畢竟玉蟬終究是玉,只要是真玉,就算年代不久,隨身佩戴10多年也盤得有價值了。但當專家們見到玉蟬實物時,卻都不淡定了,甚至有一位專家直接訓斥起了女子:“你膽子可真大,你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嗎?”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那個玉蟬上有土斑的顏色,也就是俗稱的沁色,花紋貼切,形態栩栩如生,很明顯是墓葬中用於口含的玉蟬。不知在地底埋了多少年,應該是被盜墓者挖了出來,不敢光明正大的拍賣,所以才低價把玉蟬賣給這名女子。

女子帶“玉蟬”鑑寶,自稱已佩戴10年,專家訓斥:你膽子可真大

女子在聽完專家解釋後,臉色變得難看起來,10年來一直貼身佩戴的玉蟬竟然是墓葬裡用過的,恐怕換誰都不會好受。

不過緊接著專家也安慰了那名女子,這個玉蟬形象規整,沁色自然,背部雙翼左右對稱,是用上好的和田玉製成,明顯為漢代玉蟬,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寶物。最後專家估計,這個玉蟬價值60萬人民幣左右,可以說是古玉市場上不可多得的高價。

女子轉憂為喜,不得不說,這玉蟬的確是件寶物,只是來歷和用途太過驚悚了點兒。她希望有識之士能夠買下它,也早早了結她的心願。

女子帶“玉蟬”鑑寶,自稱已佩戴10年,專家訓斥:你膽子可真大

女子帶“玉蟬”鑑寶,而這用於“口含”的玉蟬,卻是去世者之物。《大戴禮記》亦說“天子飯以珠,含以玉。”此後的歷代喪制,也大多依此而定。如唐代規定:一品至三品,飯粱含璧。四品至五品,飯稷含碧。六品至九品飯粱含貝。明代一品至五品飯稷含珠,六品至九品飯粱含小珠,庶人飯梁、含銅錢三枚。

這個故事中的玉蟬,也是盜墓者所盜得的。見微知著,僅是口中所含的玉蟬便已有極高價值,那這個漢墓中的其他陪葬品呢?自然是價值連城,但卻不知它們又在何方。

女子帶“玉蟬”鑑寶,自稱已佩戴10年,專家訓斥:你膽子可真大


結語

文物本是古人留給我們極為寶貴的財富,一些人卻不懂得珍惜,只把文物看做是暴富的一種途徑。中國近代顛沛流離,使不少寶物被迫離開了中國:十二生肖獸頭、龍紋玉璧、九龍寶劍……它們或不知所蹤,或流失海外,或被損毀。我們要使自己強大起來,才能保護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東西,才能使那些仍未迴歸的寶物古董重回故土,才能讓別人不再敢打我們寶物的主意。

參考文獻:《史記》、《大戴禮記》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本文於今日頭條首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