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农民的幸福“加工厂”

扶贫车间:农民的幸福“加工厂”

79岁的张京苹老人在整理摆放非遗产品

“这个厂是计件工资,我在这里每个月都能赚到2000元以上,在这里上班,骑着电动车就来了,农忙的时候还可以帮帮家里,比在外面挣3000多元还强。”在临沂市沂南县蒲汪镇凯宇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刘世玲深有感触的说起自己的工作。

扶贫车间:农民的幸福“加工厂”

扶贫车间里妇女在工作

扶贫车间:农民的幸福“加工厂”

刘世玲所在的这家工厂正是租赁了当地的扶贫车间搞起了玩具加工,70多名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其中贫困群众占了三分之一。

扶贫车间:农民的幸福“加工厂”

沂南县青驼镇双桥村扶贫车间农民在加工玩具

“扶贫车间就是要把工作送到群众的家门口,让贫困人口实现就地就近、离土不离乡就业。同时,将适宜分散加工的产品如玩具、制鞋等半成品加工延伸入户,推进居家就业,解决了贫困人口难以离家的困难,使得厅堂变车间,足不出户就实现了就业增收。”沂南县扶贫办主任付启华说。

扶贫车间:农民的幸福“加工厂”

上佛朱村的扶贫车间内煎饼飘香

离刘世玲工厂几十公里外,沂南县双堠镇佛住村的一个扶贫车间成了俨然成了村集体增收、贫困户脱贫的“王炸”。走进车间,三排120个煎饼鏊子整齐排列,30余位身穿白色工作服、头戴一次性卫生帽子的大嫂有序的忙着手中的活儿。

扶贫车间:农民的幸福“加工厂”

上佛朱村的扶贫车间内煎饼飘香

由于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该村被评为省定重点贫困村,村里97户168名贫困户如何摆脱贫困、摘掉贫穷的帽子,一度让县镇村三级扶贫干部头疼。单纯的给钱给物式的“输血”扶贫,永远解决不了当地的贫穷景象。2016年,双堠镇扶贫办立足实际,协调使用产业扶贫资金11.584万元,改建村办公场所1500平方米为扶贫车间,为当地的贫困群众定制了“授人以渔”式的“造血”脱贫方案。现如今,这个扶贫车间通过带动就业帮助村内及周边村40余人共同致富,另一方面通过缴纳承租费1.4万元进行项目分红,直接受益贫困14户。

扶贫车间:农民的幸福“加工厂”

沂南县枣林庄村扶贫车间王爱珍在飞织机上忙

扶贫车间:农民的幸福“加工厂”

沂南县枣林庄村扶贫车间朱富英在飞织机上穿线

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沂南县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路,投入5441万元创建扶贫车间78个,形成就业门槛低、适合贫困群众就业的辐射带动效益好的扶贫脱贫致富就业环境,激发贫困群众的自主脱贫热情,有效促进了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真正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脱贫转化。目前,78个扶贫车间已经创造就业岗位2000多个,人均年收益18000元左右。

扶贫车间:农民的幸福“加工厂”

沂南县砖埠镇桃源村扶贫车间妇女喜领工资

沂南县还立足当地特色产业优势,按照‘一村一品’的总体要求,大力在贫困村培育1至2个具有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优势产品,并采取行政推动、服务拉动、政策联动和典型带动等形式,构筑‘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

文图:杜玉葆 尹君 孙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