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对错,只求心安

很早就听过只有小孩子才论对错,而大人论的是利益 。初次听说觉得这句话很没有道理,大人难道就可以不管对错吗,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一直觉得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两者不可能共存,又怎么会不论对错。但是当我接触的事情越来越多,了解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突然发现这句话也没什么毛病。

拿我自己经历的业务流程来说,最开始约客户吃饭,然后谈业务需求,再然后说自己的优势,最后在签单。从表面上看这是最正常不过的流程了,但是当我们来看其中细节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大多数订单是这么产生的,甲公司的业务员A可能通过自己的朋友认识一个乙公司的员工B,然后A就问B乙公司有没有业务需求,合同什么时候到期,而B一般会说不知道,然后A就果断宴请B并且投其所好,当B觉得自己收获的差不多的时候就会去问相关部门的员工C,并把C介绍给A,这时候A与C之间将会把A与B的故事重演一遍,最后C会把自己的负责人D介绍给A,当然A与D之间的故事将会更加精彩,当A与D完美的谈妥后,A请出自己的领导,D也向领导汇报甲公司的种种优势并决定使用甲公司的服务,这时候A与D分别请出自己的领导,双方签订合同,交易完美结束。

之后乙公司的领导会觉得D做的很不错,既可以对比各个公司的优缺点又可以从实际出发,当真是一心一意为公司服务,就给D相应奖励,D接着给C些许奖励以兹鼓励下属。同样的,甲公司的A也会受到相应奖励,最为重要的是ABCD还成了好朋友,之间产生了联系,互欠了人情,以后办事也会更加方便。当我们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看整件事的时候会发现这似乎是个多赢的局面,既收获了金钱也收获了人脉,从公司层面来看一个需要服务一个提供服务,这中间似乎没有任何问题,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说到这就想请大家仔细想想你们身边的业务员或者从事销售工作的到底是不是这么进行工作的,如果是,我想请大家尊重他们,不要遇到推销的就嗤之以鼻,遇到发传单的就躲得远远的,拿一张传单貌似也浪费不了多少时间,谁也不是天生就高人一等,请尊重每个为了生活而奋斗的人。生活不易,若非生活所迫,又有谁愿意去低三下四,唯唯诺诺。

回到原话题,因为问题同时出在了有关这件事的所有人身上,所以我们才会觉得没有问题,从一开始A的非良性竞争,到B的故意敛财,再到C避重就轻的汇报,最后到D的故意敛财加上避重就轻就促成了这一整个事件,整个事件没有触犯任何的法律法规,但是理性的来分析一下,整个事件是否可以说是非良性竞争,把正当的竞争关系变成了关系竞争,有了关系便有了腐败,有了腐败便有了不作为和乱作为,新兴的企业难以继续发展,老的企业全是关系,人才难以引进,企业很难发展,因为种种关系的存在却是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整个社会变成了关系社会,从此社会难以进步,因此我们希望从关系社会变成法治社会,从杂乱不堪的关系到条理清晰的明文规定,只有这样我们普通人才有一个拼命的机会。

从头来看,甲公司给A下指标,A只能想办法去完成,A的做法从甲公司的立场来看完全没有问题,而A为了生存想方设法的完成指标又有什么错,还不是被这个社会给逼的吗。不说企业,就说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抓经济的那个时候是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污染了多少环境,那时候的经济发展重要于环境治理,所以我们发展经济,今天我们经济发展好了,所以要回头治理当年污染的环境,这其中的对错谁又能说的清道的明,所以不要妄加评论对与错,也不去判断对错,站在不同角度就有不同答案,凡事皆有两面,你做的再好也不可能是全对,做的再差也不可能是全错。不如就此放下对错,以道德为标线,以法律为底线,但求问心无愧便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