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经历痛苦,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和安慰。

故事的开始适逢其会,猝不及防。

D说心情不好,想去西藏几天。

C想要回复:

当一个人经历痛苦,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和安慰。

C:这个时期出去,担心路上不安全。

D:“杞人忧天!”

C:藏区海拔高,准备不充分身体适应不了。

D:“怕什么!”

当一个人经历痛苦,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和安慰。


C:那里写满虔诚,是个净化心灵的好地方。

D:“矫情!”

C:那里天高云淡,风吹动经幡,一定很美,是拍摄 的天堂。

D:“没那个心情!”

******

当一个人经历痛苦,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和安慰。


C手指悬在键盘上许久,不知道说什么……

删掉了所有#话题#,回复了一个字,“好”。



D正在经历痛苦和变化。

D需要的不是建议和安慰,而是倾听。

当一个人经历痛苦,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和安慰。


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说过:“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


“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我们不是C,也不是D。我们不知道他们过去经历过什么,也不了解他们现在的处境,更不清楚他们想要的是什么。

这个时候急于提出建议、安慰,或者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都不如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们的处境来得更好。

当一个人经历痛苦,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和安慰。


有时候,我们给他人提建议,是出于好心,还把自认为的好心,强加给他人。

其实,这对他人是一种干涉。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好心办坏事。

建议是对他人的干涉。干涉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纵向关系。

这里体现着理解与同情的区别

给他人提建议,潜意识里是想要操纵他人。人与人之间只有建立了平等的横向关系,才能做到不同但是平等。

当一个人经历痛苦,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和安慰。

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最好的方法是倾诉。然而一个好的倾听者,最理性的做法是全身心去体会他人,不建议,不安慰。

正如那句佛教格言所说的,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当我们知道他人正在经历痛苦,我们的反应是希望通过询问,收集信息,分析,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想让他们好受一点儿。

当一个人经历痛苦,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和安慰。


法国作家西蒙娜·薇依曾说:“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非常困难。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

事实上,这种做法反倒妨碍了我们与他人的联系。我们急于了解已经发生过的信息,无法静下心来充分体会他们当下的状况,我们更多的是想用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给他人提出建议,而不是在倾听。

当一个人经历痛苦,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和安慰。


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大家启发,多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一味地询问,建议和安慰。学着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


我是橙木,热爱生活,乐观积极,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你关注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