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得比较差?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很扎心的话题: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得比较差?

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得比较差?


作为一个好不容易从落后的小地方走到大城市站稳脚跟的人,我非常能体会提问者内心的无助和茫然。

贫富的差距确实存在,但更重要的是你如何去思考贫穷或者富裕,以及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这样的差距。

所以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透过现象和大家探讨问题根源,希望能帮助一些年轻人走出困境。

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得比较差?


农村大学生混得比较差?

今天跟大家聊个话题,有点沉重,但很有现实意义:就是农村大学生的处境和发展。

我自己,就出身于一个十八线的小地方。

那里经济不行,大家观念也比较落后,非常靠人情关系维系个人发展,很多重要的工作机会,几乎都靠裙带和世袭。如果你在当地没有好的背景,没有好的出身,基本就是很难混出头来。

这也是我毕业依然选择大城市发展的原因。至少可以凭自己的才华和勤奋,获取更多的机会。

但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像我这样平民出身,或者很多农村出身的年轻人,毕业进入社会发展时,真的是路途坎坷,一路艰辛。

要得到一样东西,会比那些大城市,家里有资源的二代们,付出数10倍的努力。

我们竭尽全力要达到的目标,可能只是别人的触手可及,甚至是出身的起点。

我想写这篇文章,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大家对穷人太不友好了。随便去知乎查一下,很多问题都是这样的论调:

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得比较差?


好像贫穷就是原罪,穷人就是懒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之那些有钱人,反复被大家叫做国民老公、XX爸爸,因为个人财富显赫,被大家反复吹捧励志、男神。

有钱=完美人格。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一些家境优越的人,你现有的成绩,很大部分真的是中了卵巢彩票的。不要说你全凭个人奋斗。

有一段公开课演讲非常精彩:即使是一些人所付出的努力,奋斗精神、职业道德,即使是努力本事,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幸运的家庭环境。无论是你,还是我们,都不敢妄自邀功。

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得比较差?


而因「出身致贫」的农村大学生,确实就是因为「运气不好」,很大程度影响了他们的个人前途。

环境和出身的外部原因,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被忽视掉了。但是大家不要灰心,认清现实,才能改变现实。

我先跟大家聊聊,农村大学生,个人发展会比同龄人难度更大的3个主要原因。

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得比较差?


家族资源有限

反哺家庭影响个人发展

不管你是否承认,我们每个人的个人奋斗起点,都是站在上一代家庭的肩膀上开始的。

最理想的情况,是你将父母一辈子创造的资源、财富,完全吸纳并转化,然后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积累,逐步形成个人发展的势能,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可是农村出身的大学生,父母大多是农民,很多家里还不止一个小孩要抚养,有限的物质资源,必然无法满足所有子女的发展。

这时候有的孩子要放弃自己的前途,提前进入社会打零工,养活家里,给另外一些兄弟姐妹,提供一种鲤鱼跃龙门的机会。(这部分孩子已经输掉了一大截)

而如果你是家中唯一的希望,所有家庭成员押注在你身上,让你上了好大学;作为一个有基本良知的人,肯定在赚到钱以后,第一时间把大量的财富,返还给家里人,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但是客观上,却相比很多家境优越的同龄人,失去了很多的个人发展机会和储备基金。

当别人衣食无忧地学习这个时代最好的知识时,他们可能业余时间还在为妹妹的生活费打拼。

有些人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已经遍历欧美国家,见识到更大的世界,他们可能发愁是否,是否能买到一张舒适的春运火车票,过年给父母包大一点的红包。

说白了,有钱人用钱买时间,穷人用时间换钱。

而年轻的时候,正是需要大量财富,去投资自己,让自己增值的阶段,这个时候时间才是宝贵的东西。

可是由于他们需要承担反哺家庭的重担,很多人只能短期牺牲个人时间、财富,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平衡点。

这很无奈,但这也是现实。

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得比较差?


《王牌特工》

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得比较差?


试错成本巨大

失去很多潜在机会

我有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她的家族背景很雄厚。毕业后,因为兴趣她选择在一家互联网公司画漫画。

我平时跟她接触,她总是乐呵呵的,好像从来没有烦恼。

我问她:“互联网公司生命周期不稳定,说不定哪天就垮了,你不怕失业吗?为什么不让家里帮忙,找一份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呢?轻松又安慰,多好啊。”

没想到她说:“失业就再找一份工作啊,自己干得开心就好,大不了自己做生意咯,反正饿不死吧。在体制内有什么意思啊。”

我真的很羡慕很羡慕她这种无忧无虑的心态,因为我知道我自己没有退路。

而我的这位二代朋友,她从来不会担心失业,因为关键在于她说的:反正饿不死啊。大不了自己做生意。

你看,区别就在于:

她哪怕失败了,还有很多退路,甚至退路比现在更好,她的背后是海阔天空。而我不能后退,也没有很多选择,因为我的背后是万丈深渊。

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处境就更艰难了。他们在做选择时,几乎都是以风险为第一考虑因素,主观倾向于选择公务员、国企这样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因为这样看起来比较稳定。

放手一搏去创业,成功了财富倍增,失败了一无所有。那是有钱人的游戏,他们玩不起。

从投资学的角度看,低风险,就意味着低收益。哪怕一个未来前景可能很丰厚的机会,只要超过了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一定是被放弃掉的。

这就是底层孩子的悲哀,必须要放弃高风险高收益的机会,选择一条缓慢和安稳的坦途。

同时,因为时间、精力的有限性,他们必须向生活低头,放弃很多自己喜欢的志趣,保证自己全家能够吃饱饭。

所以客观上,他们也会过得更加辛苦、焦灼,减少很多生活的幸福感。

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得比较差?


为了弥补童年缺失

更容易犯低级错误

农村出身的孩子,童年的物质生活大多是匮乏的,精神层面也会有或多或少的缺失。这种遗憾,如果一直无法修补,到成年以后,很可能以一种报复性的姿态展现出来。

比如财富的匮乏。

小时候没有钱的人,长大以后,会把钱看得特别重,病态时甚至凌驾于道德、法律之上。

我之前看《人民的名义》里,那个赵德汉处长。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受贿的金额——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

而面对这满屋子的人民币,他却不舍得多花一分钱,哭着说: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得比较差?


在他这种农村出身的孩子眼里:

金钱不是工具,而不是物质生活的保障,而是一份与生俱来的安全感。

童年时越匮乏什么,长大后就越在意什么,越去追求什么。这种匮乏感,可能伴随一个人一辈子。

还有很多因为美色栽跟头的中年男人,也是因为年少时的情场失意。一个苦出身的人,年轻得不到满足的地方,中年得富以后,会变本加厉地要回来。

幸福的人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都在治愈童年,就是这个道理。

农村出身的年轻人,从小就背负了这种复仇式的精神压力,长大更容易在他的那块软肋上栽跟头。

较低的起点

照样演绎绝地反击的故事

虽然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因为家庭原因,确实在起点上,落后同龄人一大截,但并不是说他们没有任何机会了。

相反,这更应该激励我们,去超越家族的束缚,赢得你想要的人生。

要相信:命运给了我们一个较低的起点,是让我们上演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