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規模突擊登陸“暗箭難防”阿根廷勢要武力解決馬島爭端

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英國和阿根廷以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又名福克蘭群島)、南喬治亞群島、南桑德韋奇群島及其附近海域主權為目的進行了一場歷時74天的海上島嶼爭奪戰。阿方參戰兵力65000人左右,海空軍兵力基本全部參戰,出動艦艇33艘,飛機350餘架;英軍參戰兵力35000人,參戰的各型艦艇118艘,飛機340餘架。戰爭以阿根廷軍隊佔領馬島和南喬治亞島為開端,英國組建特混艦隊遠征馬島,經過海上封鎖、海空激戰和登陸作戰,英軍重佔馬島,阿軍戰敗。戰爭中,英軍亡255人,損失艦船16艘(沉6、傷10)、飛機34架,耗資12億美元以上;阿軍亡1000餘人,損失艦船11艘(沉5、傷6)、飛機117架,耗資10億美元以上,間接損失20多億美元。轉動一下地球儀就可以看到,英國和阿根廷,一個在北半球的北部,一個在南半球的南端;一個在大西洋的東岸,一個在大西洋的西岸,相隔萬里之遙,正可謂天南海北,風馬牛不相及。這樣的兩個國家,又為何要在一片遠離大陸的海島上大動干戈呢?

小規模突擊登陸“暗箭難防”阿根廷勢要武力解決馬島爭端

圖為英國皇家海軍“無敵號”航母

百年爭端引發戰火

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又名福克蘭群島,位於南緯51°40’-53°00’、西經57°40’-62°00’,由346個島礁組成,面積12800平方公里,位於風暴頻繁的南極圈內,一年四季有250多天被雨雪雲霧籠罩,年平均氣溫為5.5℃,島上河流短小,泥沼遍佈,由於寒冷、大風和缺少陽光,島上沒有喬木,除了裸露的岩石,就是各種硬質的短草、茅草、地衣、苔蘚和矮小的灌木叢覆蓋的土地和沼澤。據文字記載,在17世紀以前,人類的足跡從未踏上過這片荒涼的土地。

小規模突擊登陸“暗箭難防”阿根廷勢要武力解決馬島爭端

圖為參戰的英國“無敵號”航母

就是這樣一個荒島,自從人們發現後就一直為誰應該擁有它而爭論不休,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愈演愈烈。因為馬島地處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衝,踞麥哲倫海峽以東咽喉要地,在軍事上是南大西洋的重要據點和南美大陸南部的海上前哨,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曾以這裡為海軍基地成功襲擊在附近海域過往的德國艦船。馬島距離南極大陸較近,是赴南極科考的理想基地和中轉站,也是將來開發南極的重要出發地。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這個荒島其實非常“富有”,除了已經知道的豐富的漁業資源外,經勘測島上有鋁、銀、鐵、鉛等礦藏,更令人垂涎的是馬島周圍的大陸架蘊藏著60億桶以上的石油和豐富的天然氣。

小規模突擊登陸“暗箭難防”阿根廷勢要武力解決馬島爭端

圖為一艘護衛艦上看到的“無敵號”

對於這樣一塊“寶地”,英國和阿根廷都聲稱自己對馬島擁有主權,英國人認為馬島是1592年英國航海家約翰·戴維斯首先發現的,英國女王就理直氣壯的把它劃入了大英帝國的版圖,並命名為福克蘭群島。但是阿根廷人並不甘心,畢竟馬島在自己“家門口”(距離阿根廷大陸南部海岸最近處510公里,距英國本土約13000公里)。1826年阿根廷獨立以後,就立即宣佈自己對處於南美大陸架上的馬爾維納斯群島享有主權,英阿馬島爭端由此而起。1958年,英阿雙方將馬島的主權問題提到聯合國,1965年聯大通過了敦促雙方談判和平解決問題的決議,但是由於涉及諸多利益,十幾年的談判沒有解決任何問題。1982年2月26日至27日,英阿在紐約談判破裂,雙方關係趨於惡化,阿根廷為了解決內政、外交和經濟上的一系列難題,決定以武力解決馬島爭端。

小規模突擊登陸“暗箭難防”阿根廷勢要武力解決馬島爭端

圖為英國皇家海軍“無敵號”在戰後返回港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