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髮型變遷史,你最喜歡哪個朝代?

轉自搜狐網:一更歷史 原文:古代女子髮型變遷史:日本女子髮型原來仿的這個朝代?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溫庭筠的這首《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鮮明的描寫了古代女子精心化妝的過程。

在中國古代,人們十分看重毛髮,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除非極特殊的情況,一般人是不會去剪自己的頭髮的。而女子對於頭髮更為看重,髮型以及髮飾對她們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妝容。

髮型與髮飾能大大提高女子容貌的美豔,不同的髮型能夠體現出不同女子的年齡與身份特點,而不同朝代,也演變出了各種各樣的髮型。

接下來,筆者就帶大家領略中國歷史上不同朝代女子髮型的變遷史,去領略那精妙絕倫的古典美感。

古代女子髮型變遷史,你最喜歡哪個朝代?

石器時代、先秦

在舊石器時代,那時候的人們過著極其簡樸的穴居生活遠古時代的人們必須每天花費心思去尋找食物,他們根本沒有想著去打扮自己的心思。因此在舊石器時代的人們,通常是披散著頭髮。

而“髮妻”這一詞彙,便是由此而來。男子遇到了自己中意的女子,便會拿起棍子將她擊昏,然後拖到自己的洞穴中,與自己“結婚”,這也就是“洞房”的來源,而此時這位女子便是男子的“髮妻”。

直到新石器時代的到來,人們有了勞動的工具。在勞作的時候,如果披散著頭髮便會十分不便,因此人們用梳子將頭髮向後梳理,然後再綁起,這就是“束髮”,也有一些人將頭髮挽在頭頂紮起,這叫做“髻”。

其實在華夏上古文明時代,梳子便已經誕生,由軒轅黃帝的王妃——方雷氏啟發於魚骨而發明創造。

《漢書》曾有記載:方雷氏,黃帝妃,生玄囂,是為青陽。

到了夏商青銅器時代,就出現了用銅製作的梳子等一些工具。而在戰國後期又出現了整理頭髮的工具:梳與篦。這兩樣工具大多由竹子製成,梳的作用是整理頭髮,而篦的作用是去除發垢。

古代女子髮型變遷史,你最喜歡哪個朝代?

秦漢、魏晉南北朝

秦漢時期,國家逐漸統一,而女子的髮型也開始趨同。在當時社會最流行的髮髻是垂髻以及墮馬髻。而在貴族婦女中盛行的髮型是九鬟仙髻,九鬟代表著頭髮環環相扣,如果環數越多,就代表這個女人身份最尊貴。

而在漢朝時期,女子的髮型變成了單環髮型和垂雲式髮型,還有對稱式。秦漢時期婦女髮型種類繁,甚至高達數十種:凌雲髻、垂雲髻、迎春髻、神仙髻、望仙鬟髻、參鸞髻、黃羅髻、三角髻、三鬟髻、雙鬟髻、瑤臺髻、墮馬髻等等。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髮型經過演變逐漸形成了靈蛇髻和十字髻。據《宋五行志》記載:“文帝元嘉六年,民間婦人結髮者三分發,抽其鬟直上,謂之飛天。”

靈蛇髻據說是由曹魏文帝妻甄后所創。

《採蘭雜誌》記載:“甄后既入魏宮,宮庭有一綠蛇,口中恆吐赤珠,若梧子大,不傷人,人慾害之。則不見矣。每日後梳妝,則盤結一髻形於後前,後異之,因效而為髻,巧奪天工,故後髻每日不同,號為靈蛇髻。

這時候中國古代傳統的樸素審美髮生了改變,由樸素逐漸轉變為了華麗,而女子則喜歡在自己的髮髻上裝扮一些華貴的裝飾品。

古代女子髮型變遷史,你最喜歡哪個朝代?

唐朝、宋朝

唐朝初期,身份高貴的婦女通常喜歡將髮髻加高。

《妝臺記》中曾經這樣描寫當時女子髮型的現狀:“唐武德中,宮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綰髻、樂遊髻。”

除此之外,唐天寶年間,又流行出一種類似漢代墮馬髻的髮型——倭墜髻,這種髮型模樣類似低垂的薔薇花,一時間引得眾多女子裝扮。

倭墜髻的製作方法通常是將頭髮從兩鬢梳向頭部後面,然後向上掠起,在頭頂上挽成一個或兩個向額前方低下來的髮髻。

由於唐朝時期,與隔海相望的日本友好往來,因此很多文化都傳播到了日本,包括服飾、習俗、妝容等,還包括現如今日本女性在重大節日中穿和服時,所搭配的髮型便是源自於唐朝的倭墜髻。

除了倭墜髻,在唐朝晚期,還流行一種叫做鬧掃妝髻的髮式。白行簡曾在《三夢記》中描寫:“唐末宮中髻,號鬧掃妝髻,形如焱風散。”

到了宋朝時,女子的髮型大多沿襲晚唐五代十國的遺風。曾有歷史學家在福州南宋黃升墓中出土了高髻的實物,而這種高髻中卻摻雜了其他人的頭髮,放在現代來說,這就是“假髮”。

古代女子髮型變遷史,你最喜歡哪個朝代?

明朝、清朝

明朝初期的髮飾基本沿襲了宋朝的髮式,“桃心髻”是當時比較流行的髮式,頗受社會婦女青睞。這些愛美的女性通常將頭髮梳理成扁圓形,再在髻頂飾以精美絕倫的花朵。隨著時間的流逝,又演變為金銀絲挽結,且將髮髻梳高,髻頂亦裝飾珠玉、寶翠等。

到了由滿族人統治的清朝,貴族女子的髮式又發生了重大改變。“兩把頭”(俗稱高粱頭)是最常見的款式,在康熙之後,又出現了一種滿漢文化交融的髮式——“一字頭”“架子頭等等”。

女子一生髮型演變

古代女孩子在幼年時期,通常梳“髻丫”,放到現代來說,就是俗稱的“雙丸子頭”。陸游曾在《浣花女》中寫道:“江頭女兒雙髻丫,常隨阿母供桑麻。”

“髻丫”是一種極顯活潑可愛的髮式,頗受社會歡迎。

女孩子長大以後,到了豆蔻年華,本是青春最美好的年華,但她們的自由卻被封建社會束約,儘管古代女子不能隨時出門,但他們也有享受美麗的權利。這時候的女子通常梳結鬟式、結鬟式、擰旋式、盤疊式、結椎式等髮式,並且這些女孩子還可以在頭髮上增添一些裝飾品,比方說釵子和一些紅繩等。

古代女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便是成婚,在嫁為人妻後,她們便要改變自己少女時期的髮型,將劉海梳上去,頭髮盤起來在後面綰成髻,並在髮髻纏上一根色彩纓線,表示已經身有所繫,而婦女時期的髮型以鳳髻最為流行。

歐陽修曾在《南歌子》中描繪:“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

古代女子髮型變遷史,你最喜歡哪個朝代?

隨著時代的發展,女子髮型也逐漸由繁瑣變得簡練,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進程。古代女子髮型的歷史變革及其演變的過程,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

也可以這麼說,古代女子的髮型變遷,也始終反映著社會的更替與前進!

古往今來,追求美對於每一個女人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

閱讀完這篇古代女子髮型變遷史,你更喜歡古代的哪種髮型呢?歡迎留言分享!

參考資料:《髻鬟品》《宋五行志》《採蘭雜誌》《妝臺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