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偵探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東方快車謀殺案》在2017年第三次被搬上大銀幕,講述了大偵探赫爾克里·波洛在豪華列車“東方快車”上,撥開重重迷霧,從12名嫌犯中鎖定真兇的故事。
先介紹一下背景
赫爾克里·波洛
說起波洛大偵探,在東方的名氣或許沒有福爾摩斯大,但是在歐美是絲毫不遜色福爾摩斯的。他是推理大師阿加莎·克里斯蒂筆下的人物,有80多部作品以波洛為主角展開。
阿加莎·克里斯蒂
世界三大推理文學宗師之一,甚至稱她“之首”都不為過,筆下100多部作品,全球銷量超20億本,是吉尼斯認證的全球最暢銷作家,銷量排在她前面的只有《聖經》和莎士比亞。著作包括《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慘案》、《無人生還》等等。
東方快車
世界上首班橫跨大洲的火車,歐洲三大豪華列車之首,穿越七個不同的國度,從巴黎出發,途經慕尼黑、維也納、羅馬尼亞、維也納、塞爾維亞、最後到達伊斯坦布爾,被稱作鐵路上的泰塔尼克。
回到電影,受到電影時長的關係,影片的開頭部分節湊非常快。尤其是背景介紹和人物登場兩場戲,大量的人物、快速的對白、跟隨鏡頭,讓人眼花繚亂。
對於不熟悉外國名字、又要盯著字幕的中國觀眾,一開始肯定會有些懵圈,尤其是本片可是有12個嫌疑人,一千多集的柯南也沒有這麼多嫌疑人的一集吧。
當進入正題後,節湊慢了下來,開始營造懸疑緊張的氣氛。還是因為時長的關係,原著中很多精彩的劇情都做了刪減,例如現場留下了指向每一個人的證據,但又被完美的不在場證明所化解。電影這方面表現的並不突出,只是重點懷疑了幾個人。
在破案的過程中,並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能證明真相,大多還是靠波洛的推理。揭秘的最後一場戲,用了最後的晚餐的站位,再加上波洛和主謀赫伯德夫人精彩的對手戲,還是可圈可點。只知波洛偵探的價值觀,確實像謎一樣搖擺。
影片的開頭就介紹了波洛追求的“balance”,右腳踩到了牛糞,左腳也必須踩一腳;中間波洛又談到了價值觀:這個世界非黑即白;到了結尾,波洛依然強調兇手就是兇手,不能因為殺了一個壞人,就逃過法律的懲罰。
到底是過程正義重要,還是結果正義重要,這部作品在80多年前就進行了討論。到今天,依然沒有一個答案。
順帶說一下德普大叔,德普可是坐在海報的C位,誰想到半個小時就掛了,對於衝著德普去看電影的觀眾,心裡估計在罵娘了。不過德普的劇照確實太反派了,消瘦的臉頰、黑眼圈、小鬍子、大背頭。
最後聊聊波洛神探,這個知名度不如福爾摩斯的神探,很大原因是因為樣貌。原著中的波洛“身高不及五呎四寸(也就是1米6左右),頭形仿若雞蛋,總是傾向一側,上唇留著筆直工整的八字鬍”。這個看顏值的世界,波洛註定火不起來,看看之前的熒幕形象
再來看看福爾摩斯的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波洛怎麼火的起來。好在這版的波洛還是比較有型,結尾也銜接了《尼羅河慘案》,不知道這次福克斯能不能打造一個成功的系列電影。
閱讀更多 影視上新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