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各地争当“三好生”

在江西省南昌市幸福水库畔,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一行人,手拿铁锹、样品采样手持终端、便携式蓝牙打印机等采样工具,来到一处空地。工作人员根据GPS提示,确认此处为土壤采样的最佳点位后,便拿起铁锹铲起了第一捧土。随着这一铲子下去,江西省国家网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正式“动土”。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各地争当“三好生”

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供图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制定详查总体方案和技术规定,开展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成果审核;为深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在疫情期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部分环节受到影响,但随着形势趋于好转,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开足马力,加快节奏,全面摸清土壤污染状况,力争如期完成土壤污染防治目标任务。

立足于早,规定动作往前赶

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对于各地环境监测部门来说,是每年的一项例行任务。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并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提前编制方案。之后,按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印发<2020年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技术要求>的通知》要求,经修改后,最终确定《江西省2020年国家网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方案》终稿。

“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今年国家培训会结束的第二天,江西省便开始进行土壤采样工作,在全国来说,江西省率先打响了今年国家网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样工作的第一枪。”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物理室主任章克斌对记者说。

在章克斌提供的这份《江西省2020年国家网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方案》中,记者看到,11个地市共需要监测225个土壤点位,每个地市负责监测点位的具体位置和经纬度坐标均已详细列明。在任务分工方面,样品制备由景德镇市环境监测站完成,检测工作由江西省站和南昌市、萍乡市环境监测站的3个实验室共同完成。另外,对于样品采集及流转保存、样品制备、分析测试、质量管理等环节,都有明确要求及指导意见。

江西省点位采样任务预计将于3月底完成,这将为后续的样品制备、分析、数据上报和报告编写工作,留出充裕时间。

除了江西省,全国各地的土壤监测工作也动作起来。广东省是2020年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大户”,其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的风险监控点位数量为全国之最,达到333个,约占全国1/10。

广东省的土壤具有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较大、地面硬化率较高等特点,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今年的监测工作,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在1月中旬,提前组织各市监测站开展辖区内监控点核查工作。

在疫情期间,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改变工作思路,将核查工作从线下改为线上,将现场核查改为卫星影像、历史资料、网站搜索等方式,共完成69个饮用水源地和20个畜禽养殖场的信息核查工作。

落实于细,自选动作“自我加码”

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是以各省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为基础,点位监测类型包括基础点位、背景点位和风险点位,而省级网土壤环境监测是以各市土壤状况为基础,是在国家网的基础上,增加点位数量,增大监测密度。

在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的基础上,广东省建立了省级网土壤环境监测网格。监测类型除了基础点位、风险点位和背景点位以外,还增设了用于污染物源解析的典型区域通量网。

“为了更好地摸清广东省土壤污染状况,通过对四种点位的监测,广东省土壤环境监测做到了‘四个说得清’,即说清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说清重点区域存在的风险或潜在风险;说清土壤的本底情况;说清污染物来源及其贡献率。”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与土壤监测科谢志宜博士说,“在国家网监测点位基础上,我们又增加了基础点位和风险点位的监测数量。”

布设更严密,监测更细致,工作量也随之加大。土壤监测的样品采样环节在野外进行,过草地,踩泥塘……这对工作人员的体力是一种巨大的考验。而后期土壤样品制备与监测,也是一个繁重的任务。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每年土壤监测点位大约在1500个左右。在省级网野外作业中,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自主研发的“广东省土壤环境监测点位现场核查与采样手持终端”,实现了精准定位和远程控制,大大减轻了人员的工作量。

工作人员在野外采样时,按照手持终端设定的流程填报数据,便可以在目标点位开展点位核查、样品采集、信息填报和照片拍摄等工作,并将现场信息实时传回“广东省土壤环境监测网业务化运行管理平台”服务器。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各地争当“三好生”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各地争当“三好生”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供图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的2019—2020年度重点行业周边土壤监测工作,受近期疫情影响,人员无法前往现场进行核查与样品采集,工作进度略有停滞。据了解,监测工作已于3月中旬恢复正常。

了然于胸,土壤污染状况心中明

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是一项重要国情调查,是促进土壤污染治理、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更是维护公众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为全面摸清土壤环境质量底数,精准施策,为打赢净土保卫战奠定坚实基础,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稳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

为制定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布点采样方案,2月27日,在宁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牵头下,由全国多地组成的质控专家组,以视频会议的形式,组织开展了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布点采样培训及方案初步审核会议。

根据宁夏自治区实际情况,专家组针对疑似污染区域筛选、地块布点位置、特征污染物确定等问题统一尺度,分别对试点地块布点采样方案提出初步审核意见。为疑似污染地块的识别、筛选和布点等指明思路,为土壤钻孔、地下水建井、样品采集保存流转等解决技术难点。

在山东省青岛市,“雷霆行动—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专项检查”正在进行。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西海岸新区分局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针对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的土壤状况、污染防治措施进行现场详查和线上指导。

“执法顾问团”、“污染防治技术指导团”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防治措施等方面,为企业环境管理人员进行线上培训。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西海岸新区分局负责人介绍:“联合第三方检测单位,对50余家重点企业用地土壤情况开展调查,帮助企业了解厂区及周边土壤状况和相关法律法规,督促企业在物资储备、样品采集等方面做好准备。”

在江苏省淮安市,刚刚结束的第一批布点采样方案评审会,标志着淮安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调查正式进入采样阶段。其他采样调查地块将分批进行专家评审。预计3月底前,对50家企业(地块)完成布点方案评审。力争5月底前,完成83家企业(地块)采样检测工作。6月底前,确定淮安市高、中、低风险地块名单,形成污染地块“全市一张图”。

土壤污染防治关乎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2020年正值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之年。虽然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得措手不及,但生态环境部门临危不乱,在疫情期间,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治污。形势稍有好转,便又将重心转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上下齐心,持续发力不松劲,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确保如期完成土壤污染防治目标任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