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天,武汉围城中的外地病人


非新冠肺炎患者,是这场疫情带来的特有名词。白血病患者、骨髓瘤患者、抑郁症患者、孕妇、癌症病人…..被归为一类,统称为非新冠肺炎患者。


新冠肺炎重塑了经济、公共空间、医患关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像潮水一般袭来,将原本不相关的人和事都卷了进去。交通、物流被按下了暂停键,医院被征用,医生被调遣,种种问题出现,波及到新冠肺炎患者以外的人。


而随着疫情的缓解,非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湖北当地非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正在慢慢恢复正常。


3月16日,王芳(化名)终于帮罹患骨髓瘤的父亲在湖北省肿瘤医院成功住院。自2月20日肿瘤医院开放后,她便一直在打听寻找一张床位——据了解,在已开放的医院中,省肿瘤医院的病床使用率连续三天排名第一,达到103.3%,床位一开放就满了。


除了上述肿瘤医院,湖北其他医院也在逐渐恢复既往医疗秩序,截至3月23日,武汉逾50家医院全面恢复普通门诊,已开放床位20220张。统计期内门诊共接诊非新冠患者17813人次,已收治入院非新冠10758人。


是的,按了两个月“暂停”键的武汉,正在慢慢“重启”。与此同“启”的还有一个群体——非新冠肺炎患者。很少有人知道,在过去的63天里,这群医疗资源被挤兑、“求医无门”的非新冠肺炎患者,到底经历了什么?



1月23日,武汉封城了。


凌晨2点,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接到消息,有人凌晨3点穿着睡衣开车逃离武汉,有人在火车站匆忙改签提前踏上回家的火车。王芳此时还蒙在鼓里,中午12点,她给3天前做完手术的父亲办完出院手续,准备开车回到荆州。


“通告并没有说高速会不会封,我听说进行检疫了就会放你出城,”让王芳没想到的是,武汉的高速、国道路口已经全部关闭。他们被困在了武汉,医院回不去,家也回不去。父亲做完手术的伤口还未愈合,身上还插着引流管,行动极为不便。


他们无助地在武汉各个高速路口兜兜转转、费劲口舌还是没能出城,到了晚上8点,王芳知道出城无望,也找不到吃住。路边有辅警告诉她要去到更繁华的纱帽街,王芳总算在那儿的一家快捷酒店安定了下来。这一住,就是五六十天。


王芳的母亲在三年前因为肺癌去世,在治疗了两年半,花了二十万后,母亲还是没能熬过去。今年元旦,父亲在骨折后被查出得了骨髓瘤,这次疫情又让治疗走了弯路,“真的是非常难受”,王芳叹息。


为了省钱,他们在酒店就订了一间房,王芳夫妻俩睡大床,父亲睡小床。手术刚刚做完几天,父亲到了夜里经常疼得翻来覆去,难以入睡。王芳在网上找了一个医生义诊,医生建议实在痛得受不了,就吃止痛药。


王芳想找到一家医院让父亲住院消炎,没有一家医院能收治,后来去了一家卫生院打针消炎。彼时,武汉医疗资源极为紧张,大量新冠肺炎患者滞留社区,一些医院被征收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这些医院的病区被腾空,普通门诊相继关闭,不再接待其他病人,医疗资源更多地向新冠肺炎患者倾斜。


到了该拆线的时候,王芳不敢带父亲去医院拆线,一方面是怕被感染新冠肺炎,另一方面他们很难找到为父亲拆线的医院。王芳只好自己动手给父亲拆线,拆线没有想的那么难,也没有出血。父女俩也就不那么害怕了。


被困在武汉酒店的这段时间,王芳一直担心不能在父亲术后给他足够的营养支持。她在超市里买了一个电饭煲,用它煮饭和做菜。全家人的一日三餐,就靠这小小的电饭煲,王芳用它做过排骨炖白萝卜、煮白菜,也炖过鱼汤和肉汤。到后来超市不向个人出售商品了,王芳也就没法给父亲炖汤喝,每天只能吃盒饭。


36岁的王芳在深圳一家小的建材公司做内勤,收入并不高,丈夫处于待业状态。能不能拿到3月份的工资,还是个未知数。毕竟两个月没上班,很多工作她都没法去做,只能请同事去帮忙。被困在武汉的这五十几天,她付了近六千元的房费,外加生活费和几万块的医药费,让家里的经济状况更加紧张。


“早知道要住这么久,我就租房子住了,总不至于花这么多钱,”王芳算着这笔账,“我们也并不知道还要住多久,就这么一天天耗着,每天付一次房费。”


王芳不只是非新冠肺炎患者的家属,还是外地人。对于滞留武汉的外地人救助情况,1月29日民政部曾对地方做了部署,要求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社会救助工作。民政部通知发出之后,地方快速落实。


王芳是在1月31号得到了社区的救助,每天供应他们两顿盒饭,解决了他们吃饭的问题。


2020年春天,武汉围城中的外地病人

社区送的鱼 受访者供图


每天的盒饭有荤有素,有时候还有牛奶和水果,王芳很知足了。


2020年春天,武汉围城中的外地病人

受访者供图


有一次她碰到了酒店的值班师傅,他一个人在收拾开水壶、被子和枕头,想要把它们送到汉口被征用的酒店。


王芳帮他打下手收拾到前台,来拉被子的司机问她,“你们这有饭吃吗?我还没吃中饭。“ 当时大概下午3点,盒饭是没有了,她上楼拿了一个还没吃的苹果和豆奶,给司机顶一顶。后来才知道,司机是志愿者。


“今天刮风下雨的,真是不容易!“王芳感动于在这次抗击疫情里,默默付出的人们。


疫情暴发时,他去武汉捐干细胞


正月初二(1月26号),为了给弟弟李杰捐干细胞,李家豪(化名)来不及享受春节的阖家欢乐,从江西景德镇赶往武汉。


2020年春天,武汉围城中的外地病人

黄冈界子墩服务区 受访者供图


他知道武汉已经封城,此去不知何时能归乡,但为了救弟弟,李家豪别无选择。这个春节对他们一家人来说,异常难熬。


李杰患慢粒白血病已有五六年,是一家雨伞厂的工人,负责踩平车。慢粒白血病对他的工作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贫血导致他浑身没劲,没法正常工作。身体状态不好的时候,他不得不回家休息。患病以来,他的工作很不稳定,一年只能上七八个月的班。每个月收入在3000左右,一年下来收入不到3万。


李杰的妻子也在雨伞厂工作,因为要照顾卧病在床的丈夫,一年之中也没法12个月都工作。2019年12月,李杰的白血病恶化为急粒变,一家人前来武汉治病。在辗转了几个医院治疗化疗后,1月14日李杰在武汉协和医院进仓移植。至今60多天,医院花费40来万,买药花费十几万,这远远超过了夫妻俩的承受能力,毕竟他们一年的收入都不到6万。


2020年春天,武汉围城中的外地病人


庆幸的是,李杰这次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很成功。


2020年春天,武汉围城中的外地病人

手术后的李杰

李家豪给弟弟捐献了干细胞后,在武汉协和医院对面的一个小旅馆住下,房费80元一天。他也顾不上小旅馆条件如何,有卫生间和空调就知足了。李家豪早饭晚餐就煮点面条稀饭,好心的老板娘中午会给他一碗饭吃。李家豪的父亲、弟媳和侄子去年就在武汉租了个一室一厅,弟媳睡卧室,父亲和侄子则每天睡沙发。


弟弟的后续治疗费用让一家人债台高筑,他们只能在生活上咬紧牙关、能省则省。在酒店的这段时间,李家豪每天想的就是怎样筹到弟弟的下一笔医药费。“这次花的五六十万全是借的,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了,下一笔医药费还不知道从哪儿来,”一家人一筹莫展,李家豪、李杰、李杰父亲和妻子在微粒贷、花呗借呗和信用卡都有贷款,每月都要还利息。


李杰在移植仓内的花销巨大,每天花费都在8千以上,一家人不堪重负。他所在的武汉协和医院被征用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医院里的普通病房床位极为紧张,李杰只能继续在仓内治疗。


“仓内费用太高了,我们天天都盼着出仓,但医生说没有床位,还要再等等,”李家豪对“医学界”说。


为了照顾李杰,李杰的妻子每天奔波在去往医院的路上,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在酒店被隔离。


2020年春天,武汉围城中的外地病人


她不敢把自己的真实情况跟丈夫说,以免影响丈夫的病情,每天只能通过电话给予鼓励。


2020年春天,武汉围城中的外地病人


让李家豪发愁的除了弟弟的医药费,还有自己在景德镇的餐馆。餐馆是夫妻俩唯一的收入来源,李家豪掌厨,妻子收银,做外卖一天收入有1000-1500,生意好的时候收入在2千左右,一个月下来纯利润在1.8万。现在李家豪滞留武汉,这两个月以来家里没有一分钱收入,亏损了近4万。


“我现在都不知道哪天能回去,回去了还要隔离14天,后面的事情我都不敢想,”李家豪无奈道,收入为零,各项支出却源源不断,弟弟生病、一场疫情让一家人已经找不到出路。


李家豪晚上总是睡不着,失眠时总是想着“什么时候能放我回家,我感觉我精神上都有点问题了,快抑郁了。” 父亲也是经常唉声叹气、一整晚没睡,总是问李家豪“医药费,接下来该怎么办啊?”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现在,”李家豪摇摇头。


情况终于在好转


疫情暴发初期,成为疫情重灾区的武汉,不论是否是新冠肺炎患者都是“一床难求”。对于李杰来说,他作为非新冠肺炎患者能住院治疗,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随着国内疫情被控制,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应收尽收”政策的落实,非新冠肺炎患者的处境也渐渐好转。


在医护人员日以继夜的全力抢救和治疗下, 新冠肺炎患者陆续出院。一些医院已经实现患者“清零”,隔离病房消杀后,开始接待普通患者。


3月15日,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最后一批患者出院。至此,武汉完成了新冠肺炎患者向10家定点医院的集中。


李家豪在3月8号上午被社区接到了酒店,与他住在同一个小旅馆的人都被接了过去。3月下旬,协和医院的床位渐渐空了,李杰总算出仓转移到了普通病房,每天花费从8千降到了2千左右,这极大地减轻了一家人的经济压力。


“现在他用的药还是很贵,等病情稳定了,他的医药费可能就便宜了,”李家豪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


在李家豪一家期待未来的同时,王芳那边也传来好消息——她的父亲在完成第一个疗程后,在上周五(3月20日)出院。


3月27日,王芳带着父亲出城。路上,他们看到了车窗外开得正盛的樱花,生机盎然的梧桐树,还有马路上的越来越多的车和行人……


春天来了,近千万人口的江城正全面复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