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花呗”终于上线?软银只能割肉变现?小米华为互撕?

微信版“花呗”终于上线?软银只能割肉变现?小米华为互撕?

微信公众号:商业科技创投圈(spark-share)

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你的会议目标应该和进行面对面交流时完全一样。但是要想实现这些目标,你就必须使用一些特殊的技巧。自疫情发生以来,远程办公、在线会议、网络课堂已经成为了学校、企业的标配。那么如何开好一场网络会议呢?布兰迪斯大学国际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莫林斯基给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例如,说话时要亲切:会议中你可以去尝试想象参与者的反应,说话时要使用友善、温和的语气,偶尔发出笑声也能营造出温暖又有魅力的效果。另外,传达温暖的气氛也很重要:你的双眼应该正视摄像头,与参与者进行眼神接触。可以试着将参与者的画面移动到靠近摄像头的位置。而在适合的场合中,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你可以用摄像头拍一下家里的宠物,也能营造出温暖的感觉。

今日商业科技焦点:
✅微信版“花呗”终于上线?
✅软银只能割肉变现?
✅小米为何偏偏把枪口对准华为互撕?
✅超过一半的民宿处于亏损状态?
✅“摊贩经济”凭什么能救民生?


据报道,3 月 25 日起,部分用户的微信上出现了“分付”功能。该功能位于微信钱包内,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时,可以使用“分付”先付款,再进行分期付款。在利息设置上,一个最大的不同点是,传统分期产品的计算方式是以所有本金乘费率,一次计算,分期还清。每月还款,本金减少,利息不变。而“分付”利息按照用户实际使用天数计算,还款时支付累计的利息。还款后,本金减少,利息也减少。36 氪指出,从目前产品形态上来看,“分付”严格意义上的对标是“花呗分期”,和信用卡分期类似。从产品性质来看,“分付”与消费场景关联更深,更专注于线下消费场景。36 氪认为,“分付”功能的推出,意在争夺线下支付市场份额。

软银只能割肉变现?

为了规避评级被下调的风险,软银集团本周一表示,将出售约 410 亿美元的资产,以调整负债累累的资产负债表。于是剩下的路只有一条:“割肉”变现——通过变卖“家当”降杠杆,同时增加流动性。现在的软银真的只能“割肉”?“略大参考带来了一些看法:



变卖“家当”,软银走向衰落
在今年之前,软银还是为全球估值超 10 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企业提供资金的最大胆投资者之一,孙正义则是站在科技与互联网顶端的投资教父,睥睨世界;但随着明星项目先后戳破泡沫,市场风向和风评都变了。
今年 2 月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软银 2019 财年第三财季营业利润下跌 99%。疫情也导致全球股市像多米诺一样崩盘。美股 10 天四次熔断,软银的股价也从今年 2 月初的高峰一路下滑,市值已经跌掉 40%以上。根据软银的自救计划,本次将拨出 180 亿美元用于股票回购,另外 230 亿美元赎回债券及建立现金储备。在经济动荡时期出售资产,本来就是笔吃亏买卖;但也是因为经济动荡,现金流直接决定生死。经过过互联网泡沫的孙正义,应该深谙这个法则。

为何先卖“硬通货”
彭博社援引匿名人士的消息称,软银优先出售资产中包括阿里巴巴股票,金额大约在 120 亿美元至 150 亿美元之间。消息宣布时,软银持有阿里巴巴股份接近 26%,价值约 1500 亿美元,这比软银集团自己的市值——1100 亿美元,还要高出一截。投资阿里是孙正义回报率最高的一笔投资。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的 9 个月中,软银的税前利润中几乎一半来自于阿里。

每逢关键时刻就卖点阿里股票,或许可以从侧面印证“硬通货”的地位。一位港股分析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软银抛售是为了降低风险,而阿里巴巴的资产明显优于软银其他资产,除非软银其他仓位爆仓,需要调动资金补仓。

减持对阿里的影响有多大?
2016 年软银首次宣布减持阿里股票后,阿里股价应声下跌 6.5%。但随后阿里宣布以每股 74 美元的价格,回购其中 20 亿美元的自家股票,此后市场信心逐渐恢复。去年 Altaba 抛售 400 多亿美元阿里股票,但同期阿里的股市表现基本没有受影响,甚至一度猛涨到 220 美元以上。本次软银发布声明之后,阿里尚未回应是否会主动回购被减持股份,但美股盘后下跌仅 1.3%。
按照 3 月 25 日阿里最新市值 5059 亿美元计算,软银手握的 25.9%的阿里股权价值约 1310 亿美元。本次有可能出售的 140 亿美元,占软银所持股票的 10.7%,占阿里总市值的 2.77%。短期内流动性的增加,尤其是在疫情尚不明朗时期,可能会导致阿里股价走低。但新兴市场投资教父莫比尔斯公开力挺阿里。他认为阿里巴巴是全球化的模范样本,现在是买入的最好时机。软银手中仍握有 90%的阿里股票,似乎也印证孙正义对阿里的一贯评价:属于长期持有的抗周期性资产。

✨软银这次只能“割肉”解决眼前危机吗?减持对阿里能带来多大影响?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创业 #创投#创投圈

小米为何偏偏把枪口对准华为互撕?

近日华为在法国巴黎举行发布会,今年首款旗舰手机 P40 系列正式发布,主打设计和拍照功能。在发布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确认了 P40 系列将搭载华为自主研发的移动服务 HMS。在售价方面,P40 欧洲版售价最低为 799 欧元,约合人民币 6193 元。此外,华为确定将在 4 月 8 日举行 P40 的国内发布会,行货价格届时会揭晓。此外,华为 27 日还举行了 2020 年开发者大会。华为 Cloud&AI BG 总裁侯金龙透露,目前已有 11 家合作伙伴,推出了基于鲲鹏主板的服务器和 PC 产品。2020 年,华为将进一步推进“沃土计划 2.0”,计划投入 2 亿美元推动鲲鹏计算产业发展,并公布面向高校、初创企业、开发人员及合作伙伴的扶持细则。

在“撕华为”这件事上,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从未让人失望。双方一个刚硬,一个绵里藏针,贡献了一场精彩的互撕大战。这让人感到好奇:这么多手机厂商,小米为何偏偏把枪口对准华为?小米高层屡屡呛声华为的背后,他们又在想什么?“连线 Insight” 为你分析:



⚡小米、华为互撕简史
1) 2013 年,小米推出红米品牌,华为顺势宣布将荣耀品牌进行独立。荣耀独立之初的市场定位与红米类似,主攻千元机市场。
2) 2014 年小米和荣耀的关系还比较亲密,时任小米总裁的林斌和余承东在微博多有交集,甚至经常为彼此站台,气氛一派祥和。
3) 2015 年,华为全面发力,从中低端到高端市场迎来爆发,同期的小米则因为品控问题陷入麻烦。同年,余承东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表示,很多手机厂商看起来非常成功,但它们将很快消失。从那时起,这两家企业的互撕开始被埋下伏笔。
4) 2018 年,荣耀 8X 与小米 8 撕得轰轰烈烈,但荣耀 8X 在华为的产品线里处于中低端,小米 8 则是小米的旗舰产品。

⚡小米针对华为背后的真相
1) 2019 年初卢伟冰加盟小米,同期,小米宣布红米 Redmi 品牌正式独立。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卢伟冰将矛头直指荣耀,Redmi 品牌与荣耀品牌之间的对标愈演愈烈。
2) 从 Redmi 品牌独立开始,小米对华为的“口水仗”开始变得更有针对性,小米系列手机对标华为 mate 系列与 P 系列,Redmi 系列则主要对标荣耀系列。
3) 加盟小米仅仅一年,卢伟冰便成了手机圈屈指可数的话题人物之一,频频依靠“撕华为”引发公众关注。

4) 常程加盟小米后,看起来少了联想时代的戾气,不再怼天怼地,但偶有发声,也能引起不少关注。
5) 无论是卢伟冰还是常程,小米高管“撕友商”都变成一个常规操作。在手机发布会越来越同质化的情况下,“口水战”是吸引关注度的一个营销手段。

⚡为什么只有小米还在“碰瓷”?
1) 在卢伟冰看来,重复加深用户对小米品牌的认知,传递小米“关注真实”的价值观,是小米在新媒体营销上重要的一环,而与友商打“口水战”,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2) 小米这一营销方式几乎已经成为了小米文化的一部分,在各处都能听到它打向友商的炮声。
3) 卢伟冰指出,相信友商未来的旗舰产品一定会弥补上目前在处理器、内存、屏幕、续航、细节体验等各个方面的短板。不得不承认,“碰瓷”营销有一定的效果。

小米和华为的互撕简史,是手机品牌营销战的一个缩影。不过它改变不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各品牌的手机品牌,甚至是新机发布会都越来越同质化。

✨你认为华为和小米有什么区别?你更看好哪一个?#互联网公司#小米 #华为

超过一半的民宿处于亏损状态?

没有疫情,民宿也要大洗牌,民宿行业正展开一场空前的撤退行动。不是因为疫情,而是早在 2019 年退出潮就已经在民宿圈中涌现。Wise 财经进行了分析。根据公开统计数据,2019 年,全国民宿入住率总体比上一年下降了 10%,尤其以丽江、重庆等网红城市最为严重。而能实现盈利的民宿不足 20%,30%游荡在盈亏平衡的边缘,另外有超过 50%的民宿处于亏损状态。

开民宿真是看上去很美
2018 年是中国民宿行业发展最快的一年。然而矛盾的是,行业快速发展,入住率却不增反降。从业者表示,民宿行业是一个比较“脆弱”的行业,而且抗风险能力太差。“如果不是自由物业,也不是连锁品牌,那么这个行业真的不适合你。”

现在很多民宿从业者是二房东,长租一个物业装修后再营业。一方面是逐年增加的房租,这意味着成本不断升高、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另外,这些个体创业者需要雇佣保洁、管家经营管理,人力成本也十分高昂,一旦长期处于低客流量的状态,资金链很快就会断裂,甚至倒闭并背上债务。随着整个市场行情变化,同业之间大打价格战,只能逼死资金撑不过去的人。



不同于酒店的规模化、标准化模式,不仅能压低装修成本,后期的维护性装修也是相对可控。民宿则是低效的非标准化模式,而且民宿开得越久,维修成本是逐年增加。而且酒店服务是标准化,民宿却因标榜特色面临更高的服务期待,但事实却是同质化令客人失望。

除了成本支出和客流量走低以外,在现有的政策体系下,一家城市民宿想要取得合法经营权,需要至少 6 个证件: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特种行业许可证、消防检查合格意见书和食品流通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而想要取得齐全的证件,对于个体民宿主而言无异于难上加难。很多个体民宿主只能无证经营,游走在灰色地带,经不起严查。

微弱的乐观
有从业者认为某些地区的民宿过剩,是行业发展的自然规律,也是必经的阶段,经过洗牌就能回到平衡状态。只要有客流量,就意味着抓住了民宿行业的生命线。目前,民宿的客流量来源主要有:靠携程为首的 OTA 导流、内容引导消费的各种民宿平台、自有流量。从大环境上来看,其实很多地方政府也都陆续出台了不少政策,规范并扶持民宿行业健康发展。#OTA


“摊贩经济”凭什么能救民生?

承载 1.3 亿隐形就业人口的摊贩、夜市,等待放开,后疫情时期,恢复经济是重头。庞克表示,“救经济不如救民生”。发放补贴是存量,帮助复工都是存量,现在更需要促进增量,那就是开放“夜市”“摊贩”生意。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建议》,集中一条就是“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

“摊贩经济”凭什么能救民生?
“夜经济”指下午 6 点~次日凌晨 6 点,而大多商场、餐饮、娱乐等“正规”消费场所,一般截止到晚 10 点结束。这延长的时间和可消费场所就是正规之外的增量。去年北京、天津、上海、济南等城市相继出台了支持“夜经济”的举措。通过不断设立商业街区、旅游街区等可营业至凌晨的指定经营区域,以图刺激经济增长。国家统计局发布了 7 月国民经济的见效情况:“7 月全国餐饮收入 3678 亿元,同比增长 9.4%。另外,和餐饮相关的行业也受到带动,当月饮料零售额增长 9.7%,烟酒类零售额增长 10.9%。”



明明有效却被压抑太久
近十年来,随着各地大型 shopping mall 的兴起,城市着力发展市容市貌,非正规性质的夜市、摊贩在各地被禁止。可以说,在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最大挑战,不是就业机会匮乏的失业问题,而是如何对待非正规就业的就业问题。而被禁止的摊贩经济主要背上了四项“罪名”:影响市容市貌;有违公平竞争;占用道路导致交通拥堵;无证、不交税,且破坏环境卫生。

被忽略的隐形就业人口
我国主要有五类劳动者受不同原因驱使进入到摊贩经济当中。如果忽视这个隐形人口,意味着 1.3 亿人将直接丢掉饭碗。
1. 为了逃离低工资、高强度、甚至非人性的工厂或服务业部门的工人
2. 为了缓解种田收入不足和农村贫困生存压力的农民
3. 下岗工人、残障者、流浪汉、刑满释放者等就业困难群体
4. 为了应对和克服生意失败、经营困难的个体经营者
5. 为了弥补低工资,兼职摆摊维持生计的城市工薪阶层

需要靠城市管理智慧解决问题
开放摊贩经济要平衡人们外出消费的交通、人身安全、饮食安全等成本,与经营户的利益。就拿成本问题来说,放开夜间的“摊贩经济”,那些增加的公安、工商、卫生等,这些监管成本以及配套的公交、地铁交通成本怎么算?2019 年广州市政府曾提出过“做好统筹和顶层设计,算好经济账”。意思就是要权衡整体收益,不仅仅是看到一部分的成本,如果整体营收对城市经济是划算的,那么部分亏损是可以的。上海、北京等地都开展了夜经济的自治模式,甚至具体到街、区去统筹负责单位的夜间经济。


今年我国经济的主要任务,已不再是保增长,而是稳就业成为了最核心的底线。特别在今天这样的灾难下,数以亿计的失业人口下,这样的“宽容”,尤为显得势在必行。#零售

✨你对“摊贩经济”“夜经济”怎么看?

商业科技创投圈

产品服务推特圈

卫星授时研究所

功夫英语精进圈

热搜头条娱乐圈


微信公众号:商业科技创投圈(spark-sha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