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一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欣赏

通常,人们游山玩水都喜欢登高。为什么呢?高临下本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加之万里河山,辽阔天空,尽收眼底,心旷神怡,此乐何极!若遇春夏之季,青山绿水,姹紫嫣红,轻风拂面,沁人心脾;倘逢秋冬之时,衰草遍地,怪石嶙峋,满目萧然,感极而悲。景触于外,情发于衷。但是陈子昂登上幽州台,似乎心不在焉。空间虽然广阔无垠,景物即便美不胜收,也不足以引起他的注意。那他上幽州台干嘛呢?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突兀而起的诗句,震颤空谷,憾动心灵!既有空间的广袤无垠,更是时间的绵延千古。境界之宏阔,心胸之博大,无与伦比。仅以这两句诗,陈子昂就能雄视百代。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啊。在这辽阔的天宇下,空寂无人,形影相吊,难免孤独,更是寂寞。但这个孤独,这个寂寞,也大苍凉了,也太悲怆了。我们不禁想到了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你看,整个世界,白雪皑皑,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天地是这样的纯洁而空寂,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是如此的清高孤冷,超然不群,苍凉悲怆。外景内心,了无人迹。遗世独立,只留洁静。看来柳宗元已不食人间烟火,对仕途不存半点希望了。那陈子昂和柳宗元有什么不同呢?不同大了去了。环境虽然空旷无人,但陈子昂心中有人,心中之人虽然没有出现,但他却充满渴望,非常想见。你没有听到陈子昂心中的呼唤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尽管他很有一些失望了,但还在呐喊。

陈子昂究竟想见什么人呢?我们先看看这个地方——幽州台。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哦,我们好像明白了,陈子昂是在抒发怀才不遇之感啊!是这样吗?我们看看作者当时的情况吧:首先陈子昂有才。史载子昂幼而聪颖,少年习武,后因剑伤人而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21岁进士及第,22岁因文才出众,被武则天提拔为右拾遗。可见有才。其次他不遇。这首诗是他以随军参谋身份随武攸宜出征讨伐契丹侵略时所写。当时契丹人已攻陷了大唐好几座城池。而武攸宜率领的兵众无论是装备还是人数都占优,且有天时地利之便,却节节败退。陈子昂多次建言不听,反被降为军曹。一方面是武攸宜轻率少谋,拥有优势兵力却不堪一击;另一方面是陈子昂纵有经天纬地之才,只能眼睁睁看着契丹人蚕食河山而无用武之地。这陈子昂不仅仅是怀才不遇,更是悲愤交加,心急如焚。他呛天呼地,无有应答。“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诗句把作者的内心煎熬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能怎么办呢?只能“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悠悠,长久遥远之义;怆然,悲伤的样子。你想想,陈子昂在这燕昭王招纳贤士的幽州台上,想到自己只能眼睁睁看着领士不断被侵占,自己有才无处施,有力而不能使,又人生苦短,时间匆匆,一生光阴瞬息将逝,如之奈何啊?或许他想到了大破齐军的乐毅,想到了横槊赋诗的曹操,而在武攸宜帐下,他却是无用武之地啊。英雄已远而前途茫茫,怎不悲愤欲绝,怎不泪流满面。所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陈子昂这首《登幽州台歌》,诗人把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展放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下,交织着国将破家将亡的煎熬,深沉悲壮。唱出了历代志士仁人壮志未酬的忧愤,知遇难逢的孤独,国破家亡的焦灼,时不我待的嘅叹,悲怆之中激荡着豪迈,质朴里面蕴含着深思,是震撼人心的千古绝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