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孩子一雙想象的翅膀》學習心得

父母智慧 |《請給孩子一雙想象的翅膀》學習心得

想說想象力的這個主題期待已久,可能因為除了狄德羅和愛因斯坦,還喜歡這兩位作家的話。一位是英國作家康拉德·約瑟夫:“每一個時代都是靠幻想養育的,以免人們過早地放棄生活,使人類走向死亡。”另一位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想象就是深度。沒有一種精神機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對象,這是偉大的潛水者。科學到了最後階段,便遇上了想象。”

父母智慧 |《請給孩子一雙想象的翅膀》學習心得

康拉德·約瑟夫


父母智慧 |《請給孩子一雙想象的翅膀》學習心得

維克多·雨果

想說這次課程慢待幾日事出有因,也與想象力有關,是通常人們認為此處不需要想象力那種。有點不舒服,想多了。

王晶老師的淵博與可愛一如幸福加既往,課程的基本邏輯與風格我超級喜歡!將發展特點與指導要點對應著講我也超級喜歡!知識揉進生活就是智慧,這次我們在餃子和比薩里看見人與人的分別就是家與家的分別也是現在與未來的分別。

父母智慧 |《請給孩子一雙想象的翅膀》學習心得


父母智慧 |《請給孩子一雙想象的翅膀》學習心得

王晶老師的第一張課件可能會印在腦子裡,那對翅膀就是課程提示:是原則和方法,是兩個原則,是兩個方法。關於內容與啟示,各位家長朋友分享好多,到我這兒大娃已成小娃未來就總變成自說自話。那就說點爬樓想到的。

父母智慧 |《請給孩子一雙想象的翅膀》學習心得

這張圖片,我用它跟學生聊過,覺得它是表象與加工的最形象的表達。各位同意?我們不經意間還會發現很多,找找看,挺好玩。

奇怪的是,坐下寫心得,想起很久以前老家的老房子,想起老房子裡東北三大怪之一:養活孩子吊起來。就是吊在房樑上的搖籃。我和同輩人和往上代代就這樣躺在裡面,大人一邊乾沒完沒了的活兒一邊輕推一下,我們就不吵不鬧晃盪半天。後來我也幫著推過舅舅家的小孩,那畫面刻在出走半生的記憶裡越來越鮮明,今天忽地就注意到,當語文老師著急同學們的作文裡看不見想象力,當數學老師費解那個幾何代數有啥難的,答案可能部分在搖籃裡——我們被家人照顧得很好,有中等的健康和中等的善良(抗疫中再次明白:祖國需要時我們多數人成不了英雄),能善待家人勝任職業,可是想象力……王老師送來想象力的搖籃,她給家長意識,也給分析和方法。聽課和爬樓的人紛紛被喚醒,帶來那麼多碰撞的火花和靈感。這是幸福加的魅力,是肖老師和王老師的魅力。

父母智慧 |《請給孩子一雙想象的翅膀》學習心得

想象力這一課也喚醒我的什麼?除了久遠的搖籃,想說兩個。

一是曾經跟學生聊過的故事。法國孩子帕斯卡心疼做稅務官的父親計算辛苦,設計製作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臺機械計算機;美國醫生哈斯博士心疼妻子在特殊時期種種不便,發明女士衛生用品丹碧斯;河南開封張誠忠老人心疼老伴腿腳不靈又喜歡出門,親自動手設計製作多臺各具功能的電動車。你看,如果說想象力創造了真與美,回頭看,它來自善與愛。

二是聽王老師和家長朋友講智慧故事,也分享一段自作聰明。女兒小時候帶她出門,常指著看到的東西比如一顆楓樹一片雪花一塊招牌,要求她說10句話,無需連貫,一條一條就可以。比如它像什麼?它會怎樣?它和誰有關係?等等。我幫著記錄。沒堅持多久她覺得麻煩,斷然拒絕,就放棄了。這種不強求的教養在同事們眼裡有點不負責任,可誰說一定不好呢?工作兩年多,大家認為她是有定見的人。這使我欣慰,那是我的特短。

前日我提示:“你的衣服太多了,即便年輕,也得明白人的需要其實沒那麼多。”她扭頭衝我笑:“媽,有些彎路你也得讓我自己走。”這個回應我喜歡。

以其昏昏不能使人昭昭。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正如王老師講學前兒童想象力的特點。孩子們擁有這雙翅膀和潛能,讓它變成鷹還是變成雞,我想在王老師那對翅膀下加一個解讀:一隻是有愛,一隻是堅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