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下,照亮的是真实的自己


星星之火下,照亮的是真实的自己

人,作为一种情感动物,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会使用火。

而在每一个阶段,人的情感需求都不一样。

在童年,需要的是关注与理解,一旦没有满足,将会引发一系列的烦恼。

《星星之火》,一部讲述成长与自我认知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就是一场令人震撼的大火。

烧毁了美国一个和睦有序的小镇里的理查森一家。

星星之火下,照亮的是真实的自己

理查森太太在屋前呆呆地站着,眼睁睁看着自己精心经营的一切就这样毁于一旦。

即使多么不愿相信,可种种迹象也表明:

纵火者很有可能是她失踪的小女儿伊茜。

一场蓄意纵火,也让这位母亲重新认识了这位小女儿。

伊茜一直以来都和优秀的三个哥哥姐姐不同。

不认可中产家庭里固化保守的精英教育,也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任何理解和关注。

她敏感、叛逆,飞扬跋扈、渴望自由。

还有着纵火的前科

曾在一场演奏会前烧掉了自己的长发,只因不想被妈妈彻底操控。

理查森太太一直以为小女儿只是有点叛逆,虽然很头疼,但也没有太在意。

至于她生活的其他部分,一直井然有序,光鲜优雅。

体面的工作、漂亮的房子、得体的社交,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星星之火下,照亮的是真实的自己

直到流浪艺术家米娅和她的女儿闯入了她们的生活。

米娅重视内心成长、重视快乐,所以和女儿过着颠沛流浪的生活。

这一次,她们来到了理查森所在的小镇。

好心的理查森太太不仅为她们提供了住处,还主动提出雇佣米娅当家中的保姆来支付房租。

两个完全相反的家庭,住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呢?

虽然表面上她们友善、互助、彼此接纳通融。

但暗里地,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教育观念在不断地发生冲突。

怪癖的依茜开始崇拜大胆的米娅,开始疏远父母。

在米娅身边,她第一次感觉到被倾听、被理解、被鼓励。

这种关注是以前没有体会到过的,自己因此也变得更加自信了。

而米娅的女儿,看上去特立独行,却渐渐迷恋上了理查森一家的生活,不愿再四处漂泊。

在这个温暖的家中,有她一直憧憬的安稳和呵护。

星星之火下,照亮的是真实的自己

青涩的爱情和友情,也在她和理查森的孩子之间逐渐萌生。

矛盾和误解,起初只是星星点点的火苗。

最终彻底爆发,将这一切的不和谐彻底激化的是一场华人婴儿监护权争夺战。

非法移民的中国女孩和米娅一起在餐厅里打工。

偶然之间,她向米娅透露:

自己初到美国时曾生下了一个女儿,但由于无力抚养便将其遗弃了。

而这个弃婴,恰巧被理查森太太和一个未能生育的朋友收留。

在那里,她能轻易获得最优越的环境和最周全的庇护。

电影的冲突就是,美国家庭想要留住收养的孩子,中国女孩想要夺回亲生的孩子。

这一场官司,不仅关系到这个中国婴儿的去留,也关系到她们对「母亲」这个身份的认知和坚守。

星星之火下,照亮的是真实的自己

两个家庭正式开战了。

那一场毁灭理查森一家的大火,究竟是谁所为?

或许是依茜对母亲偏激的反抗,或许是米娅对理查森一家积怨已久的发泄。

又或许,是渴望夺回孩子的中国女孩,发出一声振聋发聩的控诉。

这场大火爆发原因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这场大火就是两个家庭所代表的阶级的导火索,将更大的火引燃。

故事想要展现的不仅仅是家庭矛盾,更探讨了社会问题和生存困境。

火,隐喻着中产阶级与底层人民的差距与冲突。

理查森太太虽然表面上接纳着米娅的与众不同,但内心深处却满是质疑和惶恐。

私下调查她是否有犯罪记录,在孩子面前也时常含沙射影地否定着她的生活。


星星之火下,照亮的是真实的自己

火,隐喻着有色人和外来移民的不满与困境。

他们生活在号称美国最包容的小镇里,所有少数群体都享有同等的幸福。

但骨子里,从大人到小孩都保留着对少数人种的固有偏见。

对他们的尊重和礼貌,并不是出于真正的认同,只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胸襟和优秀。

这无疑是对他们最好的讽刺。

火,也代表着破坏、毁灭和冲动。

它烧毁了阶级、种族、性别之间的边界,叩问着每一个人:

终此一生,你是否摆脱了他人的期待,过上了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

它激化了依茜的反叛,让她彻底背弃了循规蹈矩的日常。

它唤起了理查森太太的激情,让她想起了曾经的自己也渴望像米娅这般洒脱自由。

只不过,过去的她将火苗熄灭了,放弃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一切。


星星之火下,照亮的是真实的自己

火焰猛烈地蔓延,烧尽了原本有序但虚伪、欢愉但空洞的一切。

理查森的其他孩子、与之牵连的小镇居民,都不得不开始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

重新看待眼前的一切,审视自己真正想要追求什么。

在伍绮诗带有东方哲思的悲悯笔触下,这个故事有着更多留白、更多宽容。

所有敏感的社会问题,所有困窘的群体处境。

拆解来看,都不过是一个又一个无法达成和解、无法互相成全的家庭纷争。

依茜讨厌的安稳家庭环境,反而让向往优越富足的米娅女儿憧憬;

米娅女儿漂泊的生活经历,反而让渴望自由勇敢的依茜所向往。

作为读者,我们只能自己去判断、思考、舍取。

再回到那场婴儿监护权的争夺。

星星之火下,照亮的是真实的自己

一个无暇自顾、无法提供稳定生活,但能无条件付出爱意的生母。

一个条件优越、能够给予足够陪伴,但面临种族血缘之隔的养母。

究竟谁更具有作为母亲的资格?

哪一种生活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家庭应该如何定义?

是血缘关系的互相束缚,还是精神灵魂的互相慰藉?

在《小偷家族》中,毫无血缘关系的一群人组成了新的「家庭」,为对方在现实的困境中制造了最后的避难所。

那么血缘上的牵挂是不是应该成为对「家庭」唯一的定义?

人生又该如何抉择?

混乱还是秩序,自由还是安稳,理想还是现实。

星星之火下,照亮的是真实的自己

似乎每一种生活,都会有不同的妥协与痛苦。

故事中没有给出评判,也没有做出任何导向性选择。

大概这世界上根本就不是非黑即白,也没有绝对的对错。

一切都不过是每个人遵从内心做出了选择罢了。

人,原本就是各有各自的归属。

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人性总是复杂又贪婪,往往对自己拥有的不珍惜,幻想自己未曾拥有的那种生活。

如何确定眼下的生活是否为自己毕生所求的呢?

也许,你我都需要这样一把永不熄灭的火

这部火是探索人生的真谛的冲动,是质疑自我价值的勇气,是撼动稳定生活的热情。

星星之火下,照亮的是真实的自己

当这场大火烧尽,我们需要面对真实的、脆弱的自己,在废墟上重新开始我们真正想要追逐的人生。

梵高曾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但路过的人只看到了烟。

别人眼中的样子并不重要,选择之后的得失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你我将如何燃烧自己的光芒,活出最真实、最丰富的自我。


千鹤,自由撰稿人,多平台签约作者,90后文字工作者,文艺且逗比,热爱写作,更热爱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