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在農村出生的,60歲退休後你會“葉落歸根”回農村生活嗎?

海島阿波


如果你是在農村出生的,60歲退休以後你會“葉落歸根”回農村生活嗎?

回不回農村的咱們先按下不說,先問各位朋友幾個問題,再去考慮是否回去:當子女都在城裡買房住了,你一個人在農村會不會孤獨寂寞?當你在農村的夜晚突發疾病,你怎樣去醫院急救?當經常失聯的農村通訊、網絡等又突然再次中斷時,你如何與外界取得聯繫?

上面都是一些很現實的問題,諸如此類的現實場景還有很多很多,不知道那些說想要等老後再回農村的人,是否認真考慮過這些問題沒有?如果考慮過,那你心裡有沒有應對各種場景的預案呢?

我就是一個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老農民,幾十年來見證了農村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也趕上了農村快速發展的快車道,現在的農村與過去的農村,當然不能同日而語了,交通、網絡、通訊以及各種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應該說,現在的城鄉差距是越來越小了。

但畢竟城市就是城市,而農村還是那個農村,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城市所具有的功能配製,不是農村短短几十年的發展就能替代的,多的不說,僅就一些現實的問題,差距就擺在那裡,比如農村的醫療條件、師資力量、信息傳播以及商品交換等等,在很長時間裡,農村還是無法趕上城市的。

所以我認為如果你是一個年輕人,尚可以考慮去農村拼搏創業一下,但如果你已經是60歲以後的老年人了,是不適合回到農村去居住的,因為你的身體狀況已經無法適應農村相對艱苦的生存環境了。

你到了農村,可能不僅只是一事無成外,更多的還只能是給親朋好友帶來莫大的麻煩,試問這樣的結局難道就是你所追求的嗎?我相信應該不是。

總之,如果換成是我,本來大半輩子在城裡生活,已經完全適應了城市的生活方式,退休後我就不會拖著行將就木的身體,再重新回到農村,去重新適應農村的環境,去給親朋好友增添無盡的麻煩。

大家認為我說得有道理嗎?你可以用點讚的方式給我以支持喲!


灑脫農人


我認為大多數都會回農村的,只有極個別例外。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現在的農村不是以前的農村,農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便利,村村都是馬路;醫療衛生健全;幾乎家家都有車了,去哪都方便;超市、菜店、商場應有盡有,生活便利。

2.講究落葉歸根

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落葉歸根的思想,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在城市裡打拼了那麼長時間,終於退休了,肯定想回家安享晚年。

3.空氣清新、環境好

現在工業化的時代,城市裡人口密集,工廠聚集,所以空氣質量不如農村的好。農村空氣清新,環境宜人,更利於養生。

4.壓力小,開支少

在城市得需要物業費、交通費等,連基本的水電費也高。但是,在農村這些費用很低,也沒物業費,相對來說開支能省很大一部分,節奏慢、壓力小,更適合居住。

總之:從以上幾個方面可見退休之後回農村還是很好的選擇。


我是燕燕


你好!我是農民三姐,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我有明確的關點,我會落葉歸根回農村。

我就是土生土長在農村的一位70尾70後的人,關於60以後回農村養老的問題,我現在就能體會得到。

我是30歲之前都生活在農村的,那時候年輕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30歲起來到了城市,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10多年了,在城市這些年每天的生活節奏非常快,讓人有一種生活壓迫感,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

在城市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大家也付出了很多代價,人們為了滿足城市生活的需求,跟上城市的腳步,只有每天不停息的去工作,致使自己休息的空間都很小,每天都負載著壓迫感去工作。

在城市有的對門住著十幾年相互都不認識,人距離很近,感情卻很遠。

反回來看看農村,鄉里鄉親生活幾十年的地方,不認識的只有那些長大的孩子,年齡相仿的和年老的長輩,那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鄉親。

在農村和鄉里鄉親、親戚朋友到吃飯時可以端著碗一起就餐,炎熱的夏天一村人同在一棵樹下乘涼,再辛苦的工作也感覺幸福。

過去的農村條件差,如今生活好了,各種條件越來越完善,每個村子都有衛生所、家家戶戶都有小轎車、村村通水泥路,整理了髒、亂、差,鄉間小路的樹木鬱鬱蔥蔥,鄉村空氣清新沒有霧霾,陽光明媚。

農村是一個沒有喧譁,沒有明槍暗鬥,在這裡可以體會到什麼是鄰居,什麼是和睦相處,所以我要落葉歸根、回農村。





東北農民三姐


我是從農村出來的,又在農村從事教育工作十餘年,對鄉村“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美麗風景十分喜愛,,對“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特別嚮往。加之,現在的農村與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小,所以,退休後“落葉歸根”,回農村生活是我的第一選擇。理由有三點。

一、基礎設施全面提高

近年來,新農村建設和精準扶貧工作全面推進,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的生產生活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七有”是農村基礎設施的標準備置,即“有硬化的通村公路,有入戶的安全飲水,有安全的農村電網,有入戶的廣電通信光纖電纜,有清潔的生活能源,有健全的群眾服務中心,有對口提供的公共教育、衛生文化等服務設施。”這些完備的生產生活設施,足可以讓我的退休生活得到保障。

二、風景秀麗生態宜居

這些年,由於加大農村環境治理力度,汙水排放、無證開採、亂砍濫伐等破壞自然環境行為得到有效治理。現在的農村,山坡上林木蔥蘢,鳥語花香;田野裡蜂飛蝶舞,稻花飄香。處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不正是人類理想的居所嗎?興致來時爬上山嶺,看日出日落,賞雲捲雲舒,聽百鳥和鳴,一定很愜意吧!如果身體硬朗,在自家的院子裡種幾樣蔬菜,養些許雞鴨,既能活動筋骨,又可大飽口福,一舉兩得,豈不快哉!

三、民風淳樸和諧文明

政府在抓好農村環境整治的同時,也在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和法治建設。持續長久的“掃黑除惡”專項整治行動,如利劍出鞘,將徹底清除農村黑惡勢力,使廣大鄉村風清氣正,和諧文明。不用擔心治安問題,可以盡情享受生活。閒暇之時,邀幾個兒時的玩伴,或對弈兩盤,或小酌幾杯,或天南海北胡聊,這也是實實在在的鄉村生活吧。


戴徵兵


好多人都會選擇落葉歸根,落葉歸根字面含義飄落的枯葉,掉在樹木根部。事物有一定的歸宿。多指客居他鄉的人,終要回到本鄉,樹高百尺落葉歸根。這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落葉歸根。

其實人老了都會想起生養自己的地方。回到農村養老,是很多人的選擇,農村的環境和空氣對養老也比較好,農村沒有沒有那麼多的汽車尾氣汙染和工廠的汙染 。可以自己種種地,養養花。自由自在的感覺,周圍鄰居關係都不錯,鄉里鄉親,關係和諧,沒事還可以找鄰居閒談。

在城市就不同了,與鄰里的關係被防盜門隔了起來,有時候住對門的都不一定說上話。在農村,消費水平低,生活的成本比較低,大多數的農村人認為在城市養老是在給自己的子女很大的負擔,子女們每天要工作上班,還要抽出時間照顧自己。

還不如回到農村,自己熟悉的地方,做什麼也都方便,在農村,只要你有時間,絕對不會孤單,可以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聊友。

在城市生活處處都需要錢,比如買菜、出行,而在農村,可以自己弄一片菜園,種一些自己愛吃的蔬菜。天然無公害,還很方便。城市裡的高樓大廈,擁擠的交通無疑對老人很大的壓抑感。農村人特別喜歡串門,即使路過不認識的人家門前,都會上去閒聊幾句,既熱情又好客。

年輕的時候,為了掙錢沒辦法,就只能在外面待著,老了能回來自然就回來了。心裡始終會惦念著家鄉的大事小情,關心家鄉發展。





汪亮萍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我想問大家的,我是從農村走不來的,在城裡奮鬥了十幾年了,說句心裡話,真的很厭倦城裡的生活,很累,尤其這次疫情在老家住了將近兩個多月,發現在農村真的很愜意,有家,有地,有父母,有孩子,還有淳樸的父老鄉親。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勾心鬥角。一切的一切都那麼和諧。現在農村很方便。

其實人的一生簡簡單單,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就是最幸福的。

不用等到老,今年就回去,整理一下現在的事情,然後用自己的人脈還有資源,幫助父老鄉親致富。很多想法等著我去實施。共享農場,產地直播,定製種植……


扶貧濟困I砥礪前行


針對作者這個問題我來發表自己的真實想法,首先如果只是單單在農村出生而不是在農村長大的人來說,到了60歲以後我覺得基本不會在回農村了,因為從小沒有在農村生活,所以基本不會留戀農村生活的,其次就是60歲了之前一直在城市裡生活的,肯定是生活比較穩定的,以上是沒有在農村生活過人的想法;其次如果在農村出生且從小在農村長大,只不過後來經過自己的打拼而在城市生活到60歲的,我覺得到了60歲應該是能回農村落葉歸根的;以上純屬個人看法,希望能幫到作者






空城襲擊


大家好,我是迎風飄揚,從農村來到城市打工的打工仔,我有深刻的體會,我很有信心回答這個問題,我本人就是一個很好的題材。

第一,我是從農村到城市,因農村種地沒啥經濟收入,滿足不了家庭、生活及日常支出,雖然通過打工經濟有了收入,家庭生活有了改善,為了家庭幸福,為了孩以後生活的更好,趁我還年輕能幹,還需繼續。

第二,不要認為打容易,出來打工,家裡的一切一切都不管了,但是還得惦記著,年紀大了的父母,兄弟姐妹及親朋好友都淡薄了,外出打工,時常還得回家看看,地裡農活需要邦忙,老人需要照顧,親情還是需要維護的。

第三,從衣、食、住、行上講,農民工怎麼也不能和城裡人相比,每位農民工都很清楚,水丶電、房租費,生活費等等,月底下來所剩無幾,雖然如此,還需努力,因為我們需要一份工資有保障,工作穩定的工作。

第四,每次回家,看到年邁的父母,心裡也酸溜溜的,如果孩兒有能奈也會讓父母過上城裡人的生活,看到兄弟爺們和父老鄉親,心裡總是有一種親情感,人到年紀大了,總是會想念家鄉和親人的。

我個人是這樣想的,現在農村和城市差距在不斷縮小,條件各方面都很優越,侍六十歲退休後,如果身體允許,我會和老伴一起在城裡邦孩子帶孩子,照顧家庭,因為我是從農村出來打工的,最清楚最瞭解打工的苦與衷,不讓孩子們太累,減輕孩子的壓力,之後便回農村老家,因為那裡有我的家人和親朋好友,那裡有土地有家,種點小菜,和兄弟爺們聊聊天,喝喝茶,享天倫之樂,安度幸福的晚年。


迎風飄揚779


你好!我是芳1532666,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如果你是在農村出生,60歲退休以後你會"落葉歸根”回農村生活嗎?很明確地闡述我的觀點,如果條件允許我會的。

改革開放四十年,廣大農民的衣食住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衣不用說了,走在大街上,僅憑衣著根本不能判斷誰是城裡的,誰是鄉下的;

民以食為天,農村朋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是城裡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他們吃的是綠色健康的食物,蔬菜糧食是自己種的,雞鴨鵝是自己散養的,在什麼都提倡天然綠色的時代,作為城市人只有羨慕的份;

在黨和政府建設新農村的政策指引下,廣大農民的居住條件都有了改善,住樓房已經不是城裡人的專利了,別墅式的小洋樓隨便那個村子都有幾座,一家比一家漂亮。

以前對農村的印象就是髒亂差,現在都每個村子都有集中的垃圾點,有專人定時定點將垃圾運走,整個村莊,道路,房前屋後都非常的乾淨整潔。村村通公交,寬敞的水泥板路直通每戶人家門口,讓出行變得非常簡單。

從小我就被《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裡描寫的黃四孃家小路上鮮花盛開,蝴蝶在花間飛舞所吸引,如果退休了,有條件時我一定去農村尋個小房,養養雞鴨,種點菜,過一過悠然自得的農家生活。

希望芳1532666的回答能令你滿意。





芳1532666


你好!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可以來回答你這個問題;如果是我,我肯定會選擇回農村養老,我是一直都有這種想法和打算;那麼為什麼會選擇回農村養老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故鄉情結;每個人對於自己的家鄉都會有一份獨特的情結;那個生你養你的地方才是你的根;

2、現在的農村生活條件已經很方便,不比城市差;就比如我家,所在的農村基本已經實現水泥路硬化到家,路燈亮化到家;生活電商已經到村;

3、農村環境好,空氣新鮮;適合老人養老;

4、農村生活成本小;在農村自己可以做一些蔬菜既陶冶情操,也可以少花錢購買;

綜合以上,我認為農村人更適合在農村養老;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助到你,也歡迎 評論區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