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將之一的李牧,人生有過怎樣的傳奇?

騎驢去高考


戰國四將是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和李牧。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

下面,我們來看看將軍李牧的人生傳奇,到底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物。

李牧“智謀”抵禦匈奴入侵。

李牧有權利根據需要設置手下的官吏,李牧駐防城市的租稅要交到帳下作為軍費,由他統一調配使用。他都要宰上幾頭牛來犒勞士兵們,每天都會教士兵們練習騎馬射箭,讓他們在作戰水平上不輸給匈奴人。

但是李牧卻下令不許和匈奴人交戰,這樣過了好幾年,匈奴人越來越瞧不起李牧,都覺得趙軍害怕自己。

邊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賞賜可是無用武之地,都願意打一仗。於是李牧就準備了精選的戰車一千三百輛,精選的戰馬一萬三千匹,敢於衝鋒陷陣的勇士五萬人,善射的士兵十萬人,全部組織起來訓練作戰,同時讓大批牲畜到處放牧,放牧的人民滿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馬入侵,李牧就假裝失敗,故意把幾千人丟棄給匈奴。單于聽到這種情況,就率領大批人馬入侵。李牧佈下許多奇兵,張開左右兩翼包抄反擊敵軍,大敗匈奴,殺死十多萬人馬。滅了襜襤,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單于逃跑。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

李牧任命“大將軍”全力反擊秦軍

李牧率邊防軍主力在宜安附近與秦軍對峙。他認為秦軍連續獲勝,士氣甚高,如倉促迎戰,勢難取勝。遂採取築壘固守,避免決戰,俟敵疲憊,伺機反攻的方針,拒不出戰。秦軍桓齮率主力進攻肥下,企圖誘使趙軍往援,俟其脫離營壘後,將其擊殲於運動之中。李牧洞悉敵情,不為所動。秦軍主力去肥後,營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於多日來趙軍採取守勢,拒不出戰,秦軍習以為常,疏於戒備。李牧遂乘機一舉襲佔秦軍大營,俘獲全部留守秦軍及輜重。李牧判斷桓齮必將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擊敵人,將主力配置於兩翼。經激烈戰鬥,大破秦軍,李牧因功被封為武安君。

李牧被“誣陷”而斬殺

秦王深知李牧不除,秦軍難以戰勝,故行“反間計”。派奸細入趙國都城邯鄲,用重金收買了那個誣陷過廉頗的趙王遷近臣郭開,散佈流言蜚語李牧、司馬尚勾結秦軍,準備背叛趙國。昏聵的趙王遷一聽到這些謠言,不加調查證實,立即委派宗室趙蔥和齊人投奔過來的顏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馬尚。一直信守“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重視獨立行事權的李牧接到這道命令,為社稷和軍民計而不從,趙王暗中佈置圈套捕獲李牧並斬殺了他。

結束語

李牧的一生在軍事上發揮著他的才能,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也使後人扼腕嘆恨,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說。


purelove


李牧,趙國最後一位頂樑柱,李牧死後,趙國再也無力抵禦秦國的進攻。李牧帶兵是柔裡帶剛,沉穩又堅韌。防禦匈奴的沉穩,而後出其不意,攻敵制勝。在防禦秦軍的進攻中,擊退王翦。而後中反間計,自殺。


與你惺惺相惜


戰國時期著名的將軍李牧人生有過彪炳史冊的功績,極其出彩的人生是在與匈奴人的漫長對決中。他駐防在趙國北部的邊境,是一個非常有見地的良將,長期駐守雁門,防備匈奴。其防守、治軍、對敵應戰均有著極其高超的戰爭特性理念,他的戰爭理性規律影響深遠。為後人稱奇。

李牧在平時的戰備中他愛護士兵,強化訓練,利用烽火觀望,派出偵查人員,他定出規章:匈奴如果入侵,要趕快收攏人馬退入營壘固守,捕捉敵人的斬首。這樣以來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傳來警報,立即收攏人馬退入營壘固守,不敢出戰。這樣過了好幾年,人馬物資卻沒有損失。可是匈奴卻認為李牧膽小,就連趙國守邊的官兵也認為自己的主將膽小怯戰。趙王曾經責備換將,其結果邊關更不安寧,損失慘重,趙王不得已還是換上了將軍李牧,李牧到任,戰法依然如故,示敵以弱,不與爭鋒,匈奴人認為李牧膽小怯戰,無力應戰,這樣的態勢使得匈奴人膽大無憂,深入邊境。

李牧看準時機,準備出擊匈奴,用戰馬萬匹,勇士五萬,善於射箭的十萬。同時讓大批牲畜到處放牧,放牧的邊民漫山遍野,引誘匈奴進犯。匈奴看到這樣的獲利機會驅使大批人馬進犯,如入無人之地,搶奪邊境牲蓄,大軍盡入邊關。李牧多設奇兵,張開左右雙臂,包抄反擊敵軍,大敗匈奴,僅此一戰,殺死匈奴十多萬人馬,滅了丹蘭,打敗東胡,更讓匈奴人膽寒畏懼的是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這是戰國時代趙國良將李牧最出彩的一次大戰,彪炳史冊,後人稱奇。這樣的戰爭傳奇傳唱了幾千年,影響了一代代的人們,使其軍事戰爭理論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李牧的功績有其一席之位,治軍用兵令人稱道。不愧為是戰國時代的名將。歷史重重的記憶著他,良將李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