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三朝名臣竇嬰,對漢朝有哪些貢獻

竇嬰西漢大臣,字王孫,是漢文帝皇后竇氏侄,吳、楚七國之亂時,被景帝任為大將軍,守滎陽,監齊、趙兵。七國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

西漢三朝名臣竇嬰,對漢朝有哪些貢獻

在竇嬰的人生生涯中,平定七國之亂是他對西漢作出的最大貢獻。漢景帝三年,吳楚七國發生叛亂。吳王濞為這次叛亂的主謀。叛亂髮生後,漢景帝"上察宗室諸竇毋如竇嬰賢",認為劉姓的皇族和竇氏家族中沒有人比竇嬰更賢能,於是就下令徵召竇嬰。但竇嬰入朝後以有病為藉口堅決推辭,太后也很慚愧。漢景帝於是說道:"天下方有急,王孫寧可以讓邪?"就拜竇嬰為大將軍,賞賜黃金千斤,命他平定叛亂。

西漢三朝名臣竇嬰,對漢朝有哪些貢獻

竇嬰便推薦了賦閒在家的袁盎、欒布等名將與賢士。竇嬰不是愛惜錢財之人,皇上賜給他的黃金,都放置在兩廊之下,屬下的軍吏來了,就讓他們酌量著拿了去用,自己卻從沒往家裡拿過一塊金子。竇嬰坐鎮滎陽,負責統制進攻齊、趙兩國的漢軍。吳、楚七國的反叛全部平定之後,竇嬰被封為魏其侯。 從此,竇嬰在西漢王朝位極人臣,無人能比,"孝景時每朝議大事,條侯、魏其侯,諸列侯莫敢與亢禮。"

西漢三朝名臣竇嬰,對漢朝有哪些貢獻

漢武帝登位後任竇嬰為相。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是很有作為的封建帝王,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把西漢統治推向鼎盛時期。在漢武帝實行的建元新政中,竇嬰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竇嬰尊崇儒家思想,這是漢武帝重用竇嬰的原因之一。竇嬰是竇太后的侄子,而竇太后是推崇黃老的"無為"之學的,任竇嬰為相,多少可以利用他來對抗竇太后,減少自己實施新政的阻力。在立儲事件中,竇嬰和竇太后只是發生了爭執,他們之間更大的衝突卻是在治國思想上。

西漢三朝名臣竇嬰,對漢朝有哪些貢獻

竇太后喜歡黃帝、老子的"淡泊無為"的學說,為了維護黃老之學的尊貴地位,讓儒生轅固生去和野豬搏鬥,幸虧漢景帝遞給轅固生一件兵器,才使得他免於一死。而竇嬰尊崇儒教,與竇太后處在了對立面上。為了維護黃老學說,竇太后干預建元新政,同儒生和推崇儒家的竇嬰、田蚡等人頑抗,最終使得新政破產,竇嬰也被罷免。不管漢武帝任竇嬰為相出於何種目的,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治國方略從道家向儒家的傾斜,從"無為"到"有為"的轉化,竇嬰總是積極地推進者,這點可以佐證他對歷史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