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练习,打开学生思维的天窗

在备一节完整的课时,每位教师都非常注重课程的整体设计,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课程的整体设计对于学生理解新知、突破重点难点,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发现,一节课在新授部分如果想要深入思考,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完成的,

特别是对于课前教材的分析、课中知识的理解,都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以及广博的数学文化作功底。

对于一位普通教师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能够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设计好一组或一道练习题,我想对教师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所以我们可以先从尝试设计练习开始。

教学干货 |开放性练习,打开学生思维的天窗


很多教师对于课堂的教学环节大体划分为:情境引入、新知突破、巩固练习,我们整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基本分为这三个层次。在划分的同时,我更愿意把“巩固练习”环节再细分为“基本练习”和“开放性练习”两个部分。基本练习主要指在学完新知识之后一些模仿性的巩固练习部分,教师可以出一些和例题相仿的具备重复性、熟练性的练习题,以及一些变式的题目。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纳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一些基本以及变化性的问题。

开放性练习指应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多维度地去思考问题,纳入知识体系与前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打下基础,并能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在灵活运用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进而达到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内动力。所以教师是否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小的目标:一课一题。在实现自我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呢?

教学干货 |开放性练习,打开学生思维的天窗


开放性练习,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头脑思考世界。

那么,什么是数学的头脑?

史宁中教授指出:在数学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能够用数学的头脑思考世界。”用“数学的头脑思考”更具体的解释是:看到同一个现象,不同的人观察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同时经过自己头脑加工后,所得到的信息也是不同的,其中是否具有与数学领域相关的信息,也就说明是否具有数学的头脑。

如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名消防员突发奇想要做一名数学家,于是他找到一名数学家问道:“您看我是否具有做数学家的潜质?”数学家说:“好,那我问你两个问题。这里有一条软管,一只消防栓,如果这里着火了,你怎么办?”消防员说:“我把消防栓接到水龙头上再接到软管,把火浇灭。”

数学家说:“好,那如果这里没着火呢?”消防员说:“没着火我就回去了。”“你可以回去了,要是数学家不会这样做。我们会把房子点着,然后按照刚才的方法再做一次。这样我们就把新的问题转化为一个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了。”

虽然这是一个笑话,但说明数学人在考虑问题时一定有数学的思考,因为应用转化的思想,是遇到新问题后最简单的解决方法。

这种数学的思考,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培养呢?

曾经上过一节《面积的练习》。这课是在学生已经学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之后,进行的一节练习课。在设计本课的时候,我看到了网上的一则笑话:

老师拿着试卷问学生:“为什么这道几何题,你没有证明,怎么得出这个角是直角的呢?”

学生答:“我用量角器量过了。”

我把这个笑话讲给小学教师听,没有一位觉得好笑,但我讲给中学教师,他们都笑着说:“这样的笑话,在学生刚升入中学的时候,太常见了。”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我们小学的教学,是不是更注重于学生的直观思维呢?当然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的影响,在学习时习惯于用直观思维,这无可厚非,与此同时,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让学生除观察之外,同时学会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呢?

那在学生学习平面几何图形这一领域,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学生的练习呢?只是重复性地做各种变式的练习吗?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时,教师也更多强调观察。观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的确起到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如何能够加入数学的思考呢?

当提出这几个问题之后,我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题目:一个边长为8 厘米的正方形,分割后把它再拼成一个长方形。这时面积由原来的64 平方厘米变成了65 平方厘米。难道数学里面也有魔术吗?通过观察也没有问题呀,这是因为在拼成长方形的过程中,表面看起来是用四个部分拼成的长方形,其实在中间还有一个很小的缝隙,也就是“眼睛欺骗了我们”,那如何才能不被眼睛欺骗呢?我又想到了应该是眼见为实,可“正义女神”为什么是蒙着眼睛的?这是因为只有用心去思考,才能得到最真实的答案。于是我考虑把这道题纳入本节练习课内,让学生感受观察的作用,同时更感受思考的力量。

教学干货 |开放性练习,打开学生思维的天窗


教学干货 |开放性练习,打开学生思维的天窗


教学干货 |开放性练习,打开学生思维的天窗


【课堂实录】

(提前为每组学生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上底3 厘米、下底5 厘米、高5 厘米;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底3 厘米、高8 厘米)

题目要求:认真观察以下几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组成什么图形?

教学干货 |开放性练习,打开学生思维的天窗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想看看你们的语文功底怎么样,我说词你们填空:( )为实,( )为虚。

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师:百闻不如一( )。

生:百闻不如一见。

师:通过这些词,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眼睛看到的才是真实的。

师:这里有三角形、梯形,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这个直角梯形的上底是3 厘米、下底是5 厘米、高是5 厘米。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梯形就是直角梯形的呢?那里也没有直角符号呀?

生:那个角一看就是直角。不信您就用尺子量一下。

师:你看的真对,我告诉你,它还真是个直角梯形。

生:我发现直角三角形的底是3 厘米,高是8 厘米。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呢?

生:一看就是。

生:我还发现这两个直角梯形完全一样,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也完全一样。

师:你观察的能力真强,我告诉你,真的是直角三角形,它们也真的完全一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眼见为实”呀!(板书)

师:那你们能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如何计算吗?

生:进行单一图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师:如果要用尽可能多的这些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你们能做到吗?(学生操作)

师:这位同学拼出来了一个正方形,请你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干货 |开放性练习,打开学生思维的天窗


生:8×8=64(平方厘米)。

师:还有一组同学拼成了一个长方形,那我们计算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干货 |开放性练习,打开学生思维的天窗


生:13×5=65(平方厘米)。

师:都是用这四部分拼成的图形,这是怎么回事?多出来的1平方厘米在哪?

生:是不是拼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师:好,那我们再重新拼一次。(重新演示)

师:我们分部分计算一次,看怎么样?

生:按最小部分计算还是64平方厘米,如果按两个大三角形计算5×(8+5)÷2=32.5 (平方厘米),再乘2,结果就是65 平方厘米了。

师:那到底问题出在哪了?

生:我怀疑是在拼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师:出现什么问题了?你们不是说眼见为实吗?这可是你们亲眼见证的呀!

生:我们还要想一想。

师:看来有些事情不是一眼就能够看出来的,需要我们用头脑去思考。有的时候眼睛会欺骗我们,而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加入自己的思考。老师把图片放大一下,你们看一看。(课件演示放大)

(学生发现,在长方形中,还有一条很小的缝隙)

生:老师,我知道了,这四个图形拼成的不是长方形,应该是用五部分拼成的。

师:是呀,观察确实很重要,能够让我们发现很多重要的信息,但观察之后,我们还应该用心去思考,这也就是:眼见为实,心思则明。(板书)在西方的法庭门前,都会矗立着“正义女神”的雕像,她左手捧着天平,代表公平、公正;右手握着长剑,代表正义权威。可奇怪的是她却是蒙着眼睛的,这是为什么呢?看不见,怎么能够做出公正的判决呢?

教学干货 |开放性练习,打开学生思维的天窗


生:用心去想,远比看到的要更真实。

师:是呀!虽说眼见为实,但有时候眼睛看到的并不是真的。这就需要用心去感受,心是不会骗人的。所以正义女神都是蒙着眼睛的,因为她在用心感受这个世界。

教学干货 |开放性练习,打开学生思维的天窗


在课后反思中,我感受到,其实学生并不是不能进行数学思考,而是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这样思考的机会,正是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课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观察与思考之间的关系。

不能一味地观察,应该要加入数学的思考,只有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发现数学的本质,才能够真正学会数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