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很猛,但遇上三位好汉毫无胜算,三人若上梁山能排进前十

对于没有读过《水浒传》原著的朋友来说往往会存在一种错觉,那就是认为“所有的能人异士都在梁山之上”,换言之在《水浒传》的世界中只要是有能力且又被压迫的人就一定会上梁山,显然这种刻板印象是错误的,只要读过原著就知道,除了梁山势力之外,还有不少势力也有能人异士。


武松很猛,但遇上三位好汉毫无胜算,三人若上梁山能排进前十

(武松剧照)


​而即便是没读过《水浒传》的朋友也一定听说过“行者”武松的故事,他就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好汉,但要说他是书中最强的好汉就不合适了,在读者群体中广为流传的“马上林冲,马下武松”的说法在书中也是从来都没有出现过,武松能够打死猛虎的确是很强,但光是梁山之上就有不少比他强的好汉,比如五虎将、卢俊义,还有公孙胜这等会法术的人,武松在这类人物面前几乎都是毫无招架之力的,本文就聊一聊书中比较强大的三位好汉,他们若是上了梁山,即便排到前十名也不会让人意外。

第一位:李助

在大聚义之后的征伐中,辽国、田虎、王庆相关的桥段其实大多数人都不太熟悉,原因很简单,多数人了解《水浒传》还是通过电视剧,而电视剧中对这些桥段基本是一笔带过,再加上梁山在征伐这些势力的时候未损失一名头领,所以多数人就认为这些势力没有高人,这种刻板印象显然是错误的,王庆手下的“金剑先生”李助就强得不像话。

武松很猛,但遇上三位好汉毫无胜算,三人若上梁山能排进前十

(公孙胜剧照)


原著中李助与卢俊义有过一次交手,那一次是从正面展现了李助的实力,原著道:“卢俊义、杨雄、石秀杀入中军,正撞着方翰,被卢俊义一枪戳死,杀散中军羽翼军兵,径来捉王庆,却遇了金剑先生李助。那李助有剑术,一把剑如掣电般舞将来。卢俊义正在抵当不住,却得宋江中军兵到,右手下入云龙公孙胜,口中念念有词,喝声道:‘疾!’李助那口剑,托地离了手,落在地上。卢俊义骤马赶上,轻舒猿臂,款扭狼腰,把李助只一拽,活挟过马来,教军士缚了。”

等于说单打独斗李助是将卢俊义给压制住了,若不是公孙胜出手,卢俊义只怕要遭。

第二位:包道乙

包道乙是书中最惹人反感的角色之一,他倒不是西门庆、镇关西、牛二那种做了让人特别不齿的事情,多数人讨厌他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斩断了武松的手臂,靠的就是一把飞剑!

多数只看电视剧的朋友可能就不知道这号人物,因为电视剧中呈现的剧情是武松擒方腊的时候被方腊斩去一臂,其实原著中没有“武松单臂擒方腊”的剧情,擒方腊的是鲁智深,而原著中武松断臂就是包道乙干的。

原著道:“那包天师在马上见武松使两口戒刀,步行直取郑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天混元剑来,从空飞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晕倒了。却得鲁智深一条禅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时,已自左臂砍得伶仃将断。却夺得他那口混元剑。”

所以面对这种会飞剑的人,武松再勇猛也是毫无招架之力的,别说是武松,其实换了卢俊义来只怕也是一样。

第三位:寇烕

而对于第三位好汉,多数人甚至连他的名字都念不出,“寇”字无须多说,后面那字和“灭”一个音,这人号称“毒火鬼王”,他的实力在也是不容小觑的。

原著中寇烕登场也就一次,而仅仅是这一次就差点把卢俊义给杀了,若不是卞祥当了替死鬼,那死的就是卢俊义,原著道:“那将不来与你厮杀,口中喃喃呐

武松很猛,但遇上三位好汉毫无胜算,三人若上梁山能排进前十

(卢俊义剧照)


呐地念了两句,望正南离位上砍了一剑,转眼间,贼将口中喷出火来。须臾,平空地上,腾腾火炽,烈烈烟生,望宋军烧将来。卢俊义走避不迭,宋军大败,弃下金鼓、马匹,乱窜奔逃。走不迭的,都烧得焦头烂额。军士死者,五千余人。众将保护着卢俊义,奔走到平泉桥。军士争先上桥,登时把桥挤踏得倾圮下来。幸得燕青砍伐树木,于桥两旁,刚搭得完浮桥,军士得渡,全活者二万人。卢俊义与卞祥两骑马落后,行至桥边,被贼将赶上,一口火望卞祥喷来。卞祥满身是火,烧损坠马,被贼兵所杀。卢俊义幸得浮桥接济,驰窜去了。”

寇烕这能力都显得有些魔幻了,成千上万的军队在他一口毒火之下也只能慌乱逃窜,卢俊义如此狼狈的时候全书也没几次,寇烕算是让他吃了苦头了。

武松很猛,但遇上三位好汉毫无胜算,三人若上梁山能排进前十

(鲍旭剧照)


不能说这三位都是梁山好汉的敌人就不是“好汉”了,其实书中就算是上了梁山的人未必就是好汉,比如李逵、鲍旭、董平之流,所以这三位若是能够上梁山的话,排名一定不会低,就算排进前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的确是强得离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