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才代表:為老百姓謀劃好產業結構調整 架起致富橋樑

陳中才代表:為老百姓謀劃好產業結構調整 架起致富橋樑


“葉子上正反面都要打到藥,打藥要均勻。”近日,在螺螄村蔬菜種植基地裡,常常看到畢節市七星關區人大代表、朱昌鎮螺螄村黨支部書記陳中才和群眾一起勞作。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陳中才時刻把群眾的事情放心上,積極履職盡責,積極擔當作為,以宣講政策、幫送技術、解決困難等方式引導廣大群眾做好產業發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充分展示了一名基層人大代表的風采。

陳中才代表:為老百姓謀劃好產業結構調整 架起致富橋樑

螺螄村村民一派繁忙景象。(趙夢楠 攝)

今年,螺螄村計劃發展300餘畝白菜、辣椒、土豆等蔬菜種植,為確保產業發展取得實效,陳中才幾乎每天都要到蔬菜基地裡,嚴格把控蔬菜種植各個環節。

“我們按照每畝土地500塊錢流轉費付給老百姓,同時也引導貧困戶積極參與務工,目前為止共帶動23戶96人貧困戶發展。”陳中才說,為了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村集體經濟,帶領村民發展致富,螺螄村通過村級合作社帶頭,採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流轉土地,發展蔬菜種植,有效吸收村裡的閒置勞動力進入基地務工,增加村民收入也發展了村級產業,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同時,基地蔬菜銷售獲得的收入,按照村集體經濟10%,合作社流轉資金30%,貧困戶60%進行分紅。

陳中才代表:為老百姓謀劃好產業結構調整 架起致富橋樑

陳中才指導村民群眾噴藥技術。(趙夢楠 攝)

同時,為把產業結構調整工作抓實抓細,陳中才經常不分白天黑夜走訪群眾,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建議,並向大家積極宣傳產業結構調整相關政策,真正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晚上走訪農戶,白天就指導開展工作,產業結構調整這塊工作,的確需要深入田間地頭,只有這樣,才能知道是不是老百姓能夠接受的,是不是對老百姓有幫助的。”隨著螺螄村產業發展不斷推進,產業種植規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初見成效。陳中才凡事親力親為、踏實苦幹的工作作風也贏得群眾們的廣泛認可。

“我們支書是人大代表,是非常負責、熱心的人,單從種植蔬菜這件事來說,我們在地裡工作多久,支書就守我們多久,從早到晚,大家同吃同做,真的很辛苦,我們都很信任他。”朱昌鎮螺螄村村民聶宗英常說。

陳中才代表:為老百姓謀劃好產業結構調整 架起致富橋樑

陳中才在辦公。(趙夢楠 攝)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陳中才結合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關政策,主動承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重任,為螺螄村的群眾架起了致富的橋樑。

“在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過程中,我深刻地認識到肩上的擔子有多重,因為人大代表是群眾們選出來的,只有多做一點實事,才能對得起老百姓對我的信任。”陳中才說,帶動老百姓把產業結構調整做好,為老百姓謀劃好發展門路,讓老百姓增收致富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




編校:呂躍


陳中才代表:為老百姓謀劃好產業結構調整 架起致富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