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重点工程再度延期 投资方青岛国信“钱紧”

青岛重点工程再度延期 投资方青岛国信“钱紧”

日前,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国信”)发出一则资产抵押公告显示,旗下子公司青岛国信海天中心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信海天”)以国信海天中心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及在建工程(以下简称“海天中心”)向银行提供抵押担保,申请贷款30亿元用于项目建设,贷款期限不超过5年,同时青岛国信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作为青岛市重点工程和青岛市新地标的海天中心,其竣工时间此前被一度延期,而时至今日该项目又被传出用于抵押融资,其背后是国资系控股股东兼投资方青岛国信面临较大短期偿债压力。

此外,主业偏爱炒股的青岛国信因现金流波动和紧缺,又不得不陷入“以债偿债”的尴尬。据悉,自2018年至今,青岛国信先后发行了22期募资,其中65%的募资用于偿还旧债。

14.2亿元未到账

即将于明年竣工的海天中心,近日被国信海天抵押30亿元用于项目建设。

根据2020年3月6日青岛国信发布的资产抵押公告内容,国信海天向兴业银行青岛分行申请项目贷款30亿元用于海天中心建设,其中担保方式为以海天中心土地使用权(青房地权市字第2014138664号)及在建工程向银行提供抵押担保,贷款期限不超过5年,同时青岛国信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据了解,该项目位于香港西路48号,占地面积约3.28万平方米,由青岛国信投资开发建设。海天中心作为市重点工程,按照“国际标准、国内一流、沿海领先”的项目定位,建成后,将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新景观,也是半岛都市经济、总部经济的重要载体。

事实上,早在2014年12月28日,海天中心基坑支护及土石方工程就已开工,但竣工时间却一度被更改。

2019年9月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消息显示,海天中心进入内部结构建设和装修施工阶段,预计将于2020年整体竣工。届时,这里将成为青岛新地标。而今年1月青岛新闻网的消息再度称,海天中心将于2021年6月竣工。到底为何竣工时间一度被推延?

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主体结束了,现在是在酒店装修了,至于为何竣工推延,“可能企业内部有些客观原因导致了竣工时间受到推延”。

海天中心工作人员则表示,海天中心按照工期计划今年就竣工了,而明年6月竣工可能指的是酒店装修,验收都完成的“竣工”。至于为何原计划于2019年竣工的海天中心,却往后推延,他解释:“国内的大型建筑建设都可能会出现推延,我们按照正常的工期进度在推进,没有出现延后。”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竣工时间推延,项目在即却被抵押融资,这或与投资建设的控股股东青岛国信密不可分。据了解,海天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137.56亿元,但时至今日仍有14.2亿元未到位。

根据一份2019年超短融资券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18年3月末青岛国信对海天中心累计投资73.72亿元,并将计划在2018年至2019年间,分别再投资14.9亿元与33.43亿元。换句话说,按原投资计划,青岛国信在2019年对海天中心累计投资应达122.05亿元。

然而在另一份2020年超短融资券募集说明书上,投资计划却出现变更。按照新的投资计划,青岛国信在2019年对海天中心累计投资变更为107.85亿元。也就是说,青岛国信有14.2亿元注资出现延后。

天眼查显示,青岛国信成立于2008年7月17日,为青岛市国资委的全资子公司,目前的法定代表人为王建辉。主要职能是作为国有资本投资与运营主体,运营国有资本,经营国有资产,以市场化方式进行投资融资、资本运作和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那么,为何14.2亿元未能如期到位?

记者从多份财务报表以及评级报告中发现,控股股东青岛国信自身也面临着“钱紧”的尴尬。

“以债偿债”

记者查阅青岛国信披露的财务报表发现,2018年末与2019年9月末,青岛国信的负债合计分别为387.55亿元与420.9亿元,负债率则由60.77%上升至61.02%。

其中截至2019年9月末,公司短期借款为13.0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40.56亿元,也就是说,在未来半年内,青岛国信所需要清偿的有息债务合计达53.63亿元,流动负债合计达136.21亿元。

长期追踪青岛国信的联合资信在其对青岛国信《2019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信用评级报告》中指出,2020~2022年,公司到期债务分别为103.15亿元、75.14亿元和53.84亿元(含永续债),其中2020年到期偿付压力相对较大。

而截至2019年9月末,青岛国信货币资金仅有38.25亿元,相较于年初的41.12亿元下降了6.9%。此外,青岛国信速动比率为0.82,流动比率为1.17,远低于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株洲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同行国资委城投公司对应比率。行业数据显示,综合类地方国资委企业速动比率中位数为1.2,而流动比率中位数为1.89。

与短期偿债压力大所对应的是,青岛国信主营业务却对“炒股”情有独钟。

相关资料显示,青岛国信经营项目囊括证券处置收入、交通业/运输业收入、保费收入、体育业收入等16种各行各业项目营收,然而其中2017年至2019年间,最大的营收占比份额却是证券处置收入,而且营收占比还在不断扩大。

2017年至2018年,青岛国信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6.60亿元、44.96亿元,其中证券处置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由43.54%增至45.29%,具体由13.37亿元增至20.36亿元。而第二大营收产业交通业/运输业的收入占比由18.95%降至17.25%。

截至2019年6月末,青岛国信营业总收入为29.23亿元,其中证券处置收入占比增至58.2%,具体为17.02亿元,而交通业/运输业的收入占比降低至14.01%,具体为4.09亿元,排在第三的产业收入为保费收入,占比为12.27%,具体为3.35亿元。

也正是因为此,其公司现金流方面出现较大波动。

在经营活动现金流方面,2016年至2018年期间,由于证券处置收到现金流增长,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大幅增长。其中现金流入分别为34.42亿元、43.99亿元以及52.65亿元;而流出分别为29.56亿元、37.79亿元以及64.8亿元;经营净现金流分别为4.86 亿元、6.20 亿元和-11.74 亿元。截至2019年9月末,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7.36亿元。

而加大力度对金融产品的投资也使青岛国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呈净流出状态,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也呈波动增长。

2016年至2018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分别为21.77亿元、84.05亿元和59.97亿元;同期,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分别为61.47亿元、170.89亿元和107.35亿元。青岛国信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39.69亿元、-86.84亿元与-47.38亿元。截至2019年9月末,青岛国信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73亿元。

筹资活动中现金流波动增长,也使得青岛国信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呈波动增长,2016年至2018年期间,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39.50亿元、108.96亿元和52.30亿元。截至2019年9月末,青岛国信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8.6万元。

也正是为此,青岛国信或已陷入“以债偿债”的模式中。

记者统计发现,2018年至2020年,青岛国信先后发行了22期募资,其中65%的募资用于“以债偿债”。据了解,22期募资中分别有7期超短融、6期私募债、5期一般公司债、3期一般中期票据以及1期企业债,发行规模达291.1亿元,其中“以债偿债”的规模就达190.9亿元。根据其当前票面利率与发行期限,记者计算发现,其中“以债偿债”所产生的利息就达19.69亿元。

青岛市国资委在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委对青岛国信只履行出资人职责,不对他们的经营权和管理权进行干涉,相关问题要与青岛国信方面沟通。而青岛国信方面则回应称,相关问题牵涉部门较多,且提出的问题涉及到青岛国信敏感方面,各部门仍在研究如何回复。

青岛重点工程再度延期 投资方青岛国信“钱紧”
  • 靓家居因“家装套餐”陷投诉风波 装修行业潜规则悄然运转

  • 昔日“快运一哥”德邦快递转型阵痛

  • 龙湖稳健增长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