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政府精准解难题让企业吃了定心丸

本报青岛讯(记者陈凌馨 王伟)“这是我们自动化涂装生产线,现在正在给钢质椅腿进行喷涂。”3月4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镇青岛喜缘钢木家具厂,该厂总经理苗昆告诉记者。在另一侧生产车间,机械轰鸣,加工钢管的敲击声和机械切料的轰鸣声迎面扑来,工人们正忙碌着生产一批出口订单。

苗昆的企业以生产和销售钢制家具和置物架为主,产品销往日本、韩国、巴西等多个国家。“我们的员工都是本地工人,目前都已复工,困扰我们最大的难题就是原材料供给不足。”苗昆说,企业原材料涉及钢管、螺丝、纸壳等多个行业,缺一不可。

疫情期间,由于交通物流不畅、部分原材料企业未复工等原因,企业生产受到影响,有一批出口巴西的40.15万美元的合同不能及时交付,企业不仅要承受直接合同损失,商誉影响也不可估量,可把苗昆急坏了。

与企业一同着急的还有王台镇经贸中心主任胡秀梅,企业复工以来,她已经连续多次到青岛喜缘钢木家具厂,“涉外企业的信誉度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首要的是先为企业解决订单违约问题,减少企业损失,挽回声誉。”胡秀梅说,她逐条对照中央、省、市及新区与企业复工复产相关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地想办法,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难题。

“接到青岛市贸促会可以为企业开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书’通知后,我们积极与市贸促会进行了对接,详细询问了相关流程,主动为企业出具事实证明,并告知了企业。”胡秀梅说,他们第一时间把各级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和细化,各个对接部门也都提供了详细的联系方式,提供给企业,通过政策宣传解读,提振企业信心,引导企业尽快复工复产、达产达效。

“这份证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海关、商会和企业都认可,在域外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可解决了我们一个大难题。”苗昆说,除此之外,他们正在办理失业保险费返还,可以为企业返还部分资金。

解决了信誉问题,就要考虑企业生产经营。“我们多方协调,为企业在新区联系了包装和螺丝供应商,并对接高速检测点,只要是企业原材料运输,做好测温登记后,可快速放行,为企业打通原材料运输‘绿色通道’。”

据介绍,早在企业复工复产之前,王台镇就超前谋划,经贸、应急办、环保、公安、管区等部门协同,成立8个专班,主动上门服务,精准直击企业关键难题,努力降低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目前,王台镇已为辖区企业解决口罩3万余只,协助企业从本地招聘工人167名,该镇40家规上企业已全部复工。

“现在部分原材料已陆续恢复供应,我们加紧生产,争取早日交付订单。”苗昆表示,“看到党和政府不停在为我们精准服务,切实给企业排忧解难,真的是让我们‘吃了颗定心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