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万众期待的3·15并没有如期举行,可是纵观2019年金融行业,消费者们对信用卡业务方面的投诉和反馈也是议论纷纷。
尤其是集中在“付费增值”、“被分期”、“信用卡降额”、“信用卡违规催收”等方面,更是直戳痛点。
首先从“付费增值”来讲,针对不同的人群推出不同的个性服务,是银行在进行信用卡运营活动的常见操作,其中有些是免费随卡赠送的福利,有些则需要持卡人付出额外费用或积分换取,也可以称之为增值服务。
比如银行为保障持卡人用卡安全,防盗刷等推出的一些包月付费产品,就是常见的增值服务。
有了增值服务的“噱头”,银行也就存在利用新功能、新服务的,吸引或诱导不知情的持卡人进行办理,比如“免还款”“免盗刷极致版”等等。
其次,与“付费增值”对应的是,很可能遭遇“被分期”,分期付款是信用卡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信用卡业务实现盈利的关键点。
面对激烈的竞争,如何促进信用卡分期业务,增加分期收入,成为各银行不得不关注的课题,比如开展分期达标送礼,比如降低分期费用等等。然而在激烈竞争和业绩压力下,部分银行或业务员,可能存在利用信息不对等的方式,诱导持卡人办理并不熟悉的分期业务。
这样一来,信用卡“被分期”成为投诉大户也就不奇怪了。比如刷取了一个价值1万元的包包,银行会将这个金额“自动分期”,从而收取手续费。
至于“强行电话推销”主要指的是“信用卡分期推荐”、“保险推销”、“优惠活动”等等,频率和时间点,让很多消费者感到无力。
最后重点要提的就是“信用卡违规催收”和“信用卡降额”这两点。
先说一下“信用卡违规催收”,这个问题想必不用多解释了,最开始的确是银行人员催收,但是超过90天之后,银行会将一些客户案件,移交给三方催收,给对方“要账”催收的权利,不能说完全合规,也许会出现给无关债务的三方致电、违规加微信、非工作时间催收、虚假承诺、法律条文恐吓等等,关于这些投诉案件,在各类投诉平台上不少见。
这种施压的方法和强度有待商榷,是否只代表了债权一方的权利,没有从债务方的感受出发。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回答,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平衡,让银行和债务方能够以平等的姿态协商和解决。
最后要说的是持卡人最关心的信用卡“被降额”的问题了。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如果一些消费者依赖信用卡,用于日常生活的开销,但是面临银行的降额,也许等待的就是逾期问题。近期各大投诉平台就有不少持卡人投诉在疫情期间信用卡突然被降额的问题了。这个昨天立哥已经发文提过,想看的卡友可以点这里3.8万元额度秒变7500元!多家银行被诉信用卡无征兆降额
因为个人征信信息在央行和银行间联网可查,浦发银行信用卡客服中心人士还提到,如果查到用户在他行有逾期,也可能会影响用户卡片综合评分,进而被降额。
降额的另一面,是部分发卡行前期为了市场份额放低门槛,甚至不顾用户的实际情况予以高额授信。
分析人士表示,从降额话题中,也应对近几年信用卡业务的粗犷式发展进行一些反思,尤其在“多头授信”、“重复授信”方面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的。
多头授信让持卡人实际可使用的综合授信额度远超出其可能的还款能力,可能造成的结果就是一旦持卡人在发生透支后无力还款,势必将导致银行资金面临着损失的风险。
閱讀更多 觀海滄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