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臨夏在行動#“新基建”來了!建設“數字政府”才能抓住機遇

#疫情防控臨夏在行動#“新基建”來了!建設“數字政府”才能抓住機遇


半月談評論員 方問禹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近日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看不見”的數字基礎設施,作為“新基建”重要內容,將成為新的投資和發展方向。

透過新冠肺炎防疫實戰看,數字“基礎設施”的屬性凸顯。在經濟大省、用工大省浙江,一面是人員跨省跨境來往密集,防疫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一面是200多萬家企業復工開市緊迫,關係數千萬人就業。關鍵時刻、兩難之際,“數字戰疫”大放異彩,作用不可替代。從機關決策部署,到復工復產、社會運轉保障,當地推出系列數字工具,突出高效、精準、縝密,防疫復工“兩手抓、兩手硬”:縣域疫情風險地圖、支付寶跨省域“健康碼”、精密智控指數,企業“碼上覆工”、“釘釘”在線辦公、“共享員工”等。

浙江在形勢瞬息變化中,能夠“條件反射式”推出數字工具、掌握主動權,前提是有肥沃的“數字土壤”。

從機制上看,“數字戰疫”實效折射“數字浙江”建設成效:2003年9月,非典疫情(SARS)結束後不久,浙江省出臺《數字浙江建設規劃綱要(2003—2007年)》,針對電子政務、社會公共領域信息化、電子商務、數字技術等作出部署。

從技術上看,以阿里巴巴為代表,浙江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彈性擴容、圖計算、圖像識別、語義識別等領域技術經年積澱,成為數字科技高地。

當前“新基建”洪流奔湧在即,加強數字化投資建設,仍需把握三個關鍵點。

一是樹立“得數字化者得先機”的認識。各級政府部門應當意識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會建立在數字化基礎上。此外,數字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是基建投資“做加法”,更能激發“乘數效應”,促進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

二是以“數字政府”驅動全領域數字化。數字政府是數字經濟、數字社會領域多方面核心資源的配置者、動員者、驅動者,決定了後者建設的環境土壤。浙江省從“電子政務”起步,到形成“四張清單一張網”,再到“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數字化轉型,“數字政府”建設持續走在全國前列。依託“釘釘”平臺,目前浙江掌上辦公app“浙政釘”,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組織架構120多萬政務人員。

三是政企協作、各展所長。近年多地展開數字化建設,但整體成效不一,甚至出現“半拉子工程”,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做好“政企協作”文章。事實上,數字化投資建設進程中,政府組織產業規劃、整合資源攻堅,企業技術創新、密織應用體系,政企各有角色,彼此作用均不可替代。比如,應急推出“健康碼”的數字浙江技術運營有限公司,其作為當前浙江政府數字化轉型的技術支撐力量,國資佔股51%,阿里巴巴佔股49%。目前,浙江既有主攻大數據、人工智能前沿科技的之江實驗室,也有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等樞紐型數字科技企業,還培育出一大批細分行業的數字應用服務企業。


#疫情防控臨夏在行動#“新基建”來了!建設“數字政府”才能抓住機遇

半月談評論166 | 修復經濟生態,急、慢、假都不行

半月談評論167 | 疫情下,脫貧攻堅急需開闢復工“綠色通道”

半月談評論168 | 湖北籍身份證號碼成原罪?別讓就業歧視給湖北人民雪上加霜

半月談評論169 | 網絡謠言升級“批量化”,管好指尖才能免交“智商稅”

半月談評論170 | 面對“疫鬧”,基層工作者需更多精細化法條撐腰

半月談評論171 | 疫情面前沒有國界,必須讓“超國民待遇”走開!

半月談評論172 | 破解疫情下的租金糾紛,要走出“零和思維”

半月談評論173 | 居家隔離不能只靠“隔離者”的自覺,管理上的疏漏要儘快堵上!


查看所有“抗疫系列評論”,請點擊公號底部菜單欄 “疫情動態——系列評論”


監製:孫愛東

主編:王新亞

校對:秦黛新(實習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