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痛风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只要不痛,血尿酸再高也不用管它

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控制高尿酸血症,就会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并由急性转为慢性。高尿酸血症还可导致关节畸形,虫蚀样、斧凿样骨缺损或骨折,急性肾衰或尿毒症。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的结果均显示,长期高尿酸血症可诱发和加重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等现代流行病的发生和发展。

有关痛风的三个误区

建议:只要血尿酸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就要到医院咨询。血尿酸水平超过480微摩尔/升就必须高度重视,开始考虑药物治疗。

误区二:血尿酸降到正常后,不需继续服用降尿酸药物

有些患者确实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做的。但结果如何呢?大部分患者血尿酸又升上去了。这是因为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减少和体内尿酸的合成增加是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

其中90%的患者是因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减少所致,只有不到10%的患者因尿酸合成增加引起。饮食控制只能减少体内尿酸合成的原料,使尿酸合成减少,不能改善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有关痛风的三个误区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降尿酸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一类为促进肾脏尿酸排泄的药物。这两类药物均有较好的降尿酸能力,停止服药后,尿酸代谢和排泄就会逐渐恢复原态。因此血尿酸降至正常后,停止服药,血尿酸水平会逐渐升高。

正确的做法是:当血尿酸降至正常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直到找到一个最小维持量,然后长期维持治疗。

误区三:决不能吃豆制品

在嘌呤的含量表中,黄豆、黑豆等豆类的确是属于含嘌呤较高的食物。比如,100克黄豆中就含有116.5毫克嘌呤。因此,许多痛风患者“望豆生畏”。甚至有很多医生也郑重警告病人绝对不要吃豆腐和豆浆。

有关痛风的三个误区

众所周知,发生痛风的大多是经常大鱼大肉、喜欢吃海鲜和河鲜的人,素食主义者很少发生痛风。而素食主义者吃的菜,比如素鸡、素火腿,大多都是由大豆作而成,为什么他们的嘌呤并不高呢?

这是因为在大豆制作成豆腐、豆干、素食的过程中,大量嘌呤会随之而流失,所以,豆制品中的嘌呤含量很少。而且,豆腐中的蛋白质有利于促进尿酸盐的排泄,是痛风病人饮食中很好的蛋白来源。

那豆浆能喝吗?豆浆是由黄豆制作的,在制作过程中,嘌呤的确基本上没有损失。但是,一杯豆浆的嘌呤总量是不多的,因为一杯浓豆浆所用黄豆也就20克,所含的嘌呤约为38毫克,相当于25克瘦肉中所含的嘌呤。而且,日常购买的散装豆浆大多比较稀,嘌呤含量更低。如果喝的是五谷豆浆,嘌呤含量还要少得多。所以,喜欢喝豆浆的痛风患者,在痛风缓解期,喝一杯豆浆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要注意,在喝豆浆的同时,相应减少肉类的摄入量。

有关痛风的三个误区

只要控制一天食物中的嘌呤总量,适量食用豆浆和豆制品来替代肉类,是有益健康的食物选择。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肾功能减退者需限制豆制品的摄入量。


五福云健康,带大家关注中医、了解经络,祛除病痛,健康身心。欢迎大家阅读、关注和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