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当泗水亭的亭长时喝酒总赊账,店主为何不讨账还给其免单?

thristan


当我看到这个问题时,我的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电视上各个卫视真人秀节目中明星去各种商店或者住家户去蹭吃蹭喝,用今天的话说叫“刷脸”。而两千年前的中国,刘邦同志就已经开始了他的刷脸生活。



在刘邦开始反秦之前,他的官方身份是泗水县公安局某分局局长(即泗水一亭长),就这职位还是萧何托关系帮他找的,而他私人身份就是沛县混混儿头子。

两千年前的混混儿和今天的混混儿其实差不多,作为混混儿头的刘邦拥有成为混混儿的所有品格,为人大度,仗义疏财(当然,前提是他发工资的情况下),重情义。这也导致刘邦经常囊中羞涩,所以经常在县里的寡妇王媪和武负家里赊酒喝,两个店长不但不把经常身无分文的刘邦拒之门外,反而还经常给他免单,其实,这二位可不傻,他们有自己的一副小算盘。




第一:刘邦虽然自己没什么钱,可他朋友多,酒馆这种大众场所走的就是客流量啊,刘邦一个人可以带动那么多三教九流的人到店里喝酒吃饭,给酒店带来的营业额远比刘邦自己欠的那点酒钱要多的多。所以,老板娘做个顺水人情,能免也就免了。

第二:在今天,人们经常是以貌取人,长得好看自然多看你两眼,对你印象也会好些。两千年前的中国其实也是一个看脸的社会。刚好,咱们刘邦同志就是乡间有名的一个帅哥。史书记载:刘邦身高八尺,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非常漂亮,大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而这两个老板娘本就是县里有名的俏寡妇,一来二去也就有些看上了刘邦,这酒钱也就成了小事。

第三:刘邦虽然是混混儿头,可他的官方身份是泗水县公安分局局长,正儿八经的国家公务员。王媪和武负两个寡妇家的,本来就势单力薄,刚好有刘邦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罩着她们,她们也可以免受各种地痞流氓的欺负(其实刘邦本人就是流氓头子,只是相对的比较正义罢了)。



综上所述,刘邦以他超高的颜值和国家公务员的身份顺利的征服了这两位老板娘,成为中国历史上“刷脸”的开创者。


相城历史小学生


亭长是管治安的官,到你家吃点喝点还要钱,以后混不混了?再说人家连大白蛇都敢杀,你敢要钱,作死啊?

另外还有一点,估计是刘邦发迹后别人给他戴高帽,说是刘邦每次喝醉睡着,酒店老板都看到他身上若隐若现有龙的影子!这估计是酒店老板为了自高身价扯淡:你们知道不高祖那时候总在我这喝酒,我当时就看出来是真龙天子,根本没收他钱,我俩感情可好了!


看见龙是假的,害怕才是真的!

刘邦的职务是亭长,相当于现在的乡镇派出所长,不过古代的亭长,权力可比现在的所长大多了!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在乡村十里设置一亭,亭长主要负责“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也就是说这十里八村的,不仅治安归刘邦管,过往的商人和旅客,还有民间的家长里短都是刘邦的管辖范围。

说白了,刘邦就是泗水的土皇帝!

如果胆敢向他要酒钱,今天说你缺斤短两,明天查你藏匿通缉犯,后天说不定就是食品安全问题了。即便这些问题最后都查清楚了,你是冤枉的,可这么三天两头的搅和,你这买卖也别想生意兴隆了!

刘邦可是历史上有名的流氓,没有什么他做不出来的!项羽要把他爸下锅煲汤,他都能笑着说:咱俩是结拜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炖咱爹,记得给我留碗汤!

这样的主儿,酒店老板是惹不起的!


不过刘邦除了有些流氓行径、不爱干农活之外,其他方面却可圈可点,他豁达大度性格豪迈,所以很多人都愿意追随他。

他在押送徒役去骊山的路上,徒役们明知道去服劳役是九死一生,纷纷逃跑了,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估计没到骊山人就会跑光了!根据秦律规定,刘邦一定会被处死的。

刘邦的确是非常人,带着剩下的人走到芒砀山时,就停下来和大家一起喝酒,然后把剩下的人都放了:你们都逃命吧,我也不能回家了,只能跑的远远的!


大伙都很感激他,有十多个人自愿留下来追随他,这就是刘邦的最初班底!

可见刘邦最后成就煌煌帝业,自然不全是运气的因素!


李飞叨


人生在世,想要让自己一些不太美好的回忆被美好的记录下来,怎么办呢?只能是让自己取得真正的成功,比如像刘邦这样,成为一言九鼎的一国之君。


关于刘邦这个事儿,《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记载,说的就是当初刘邦做泗水亭长,还是经常被叫成“刘三儿”的时候,经常去王老太、武大娘的小酒馆里喝酒,虽然现在类似的小酒馆里都是写着“小本经营,概不赊账“,但是当年,刘邦去的那个小酒馆还是挺人性化的,可以允许刘邦赊账。

可刘邦好酒啊,又常来喝,总免不了有喝醉睡着的时候。刘邦又不是一般人,所以当刘邦睡着了,王老太、武大娘就能从刘邦的身上看到奇异。还有一件更神奇的事儿,刘邦去谁家喝酒,她家店那天肯定能多卖好几倍的酒。王老太、武大娘这两家人一看,这钱赚得可比刘邦不来多多了,赊账就赊账吧,虽然一年到头,刘邦欠了不少钱,可为了刘邦能到自己家酒馆里喝酒,他们就把刘邦的欠债的条子都给毁了,再也不跟刘邦要酒钱了。


跟刘邦有同样功能的汉宣帝可就没有刘邦这么“好命”了,他去买饼虽然也能给饼店带来好几倍的收益,可他最多只能享受买饼时多赠送几张饼的待遇而已。不过,史书中的西汉皇帝自带“加倍收益”光环的就只有汉高祖和汉宣帝两个人而已。


据水一白观察,一般来说,带有这些神奇谶语、奇异光环的君主,大多是一些原本没啥机会当皇帝、但是又想让自己做皇帝做得更名正言顺一些的,比如汉高祖“赤帝斩白蛇”、如汉宣帝“卧室神有光”等等,但是像那些很小就被封为太子,然后顺利做了皇帝的,就很少会有这些神奇的履历,比如汉景帝、汉元帝等等。

所以,下次看到类似的传说,看个热闹,笑一笑,也挺有趣的,不必太当真就是了。


水一白聊历史


这个故事记载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原文如下:

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竞,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意思是说,刘邦在当了泗水亭长后,不但喜欢喝酒,而且非常好色。刘邦常到王老婆与武老太的酒馆里赊酒喝,醉了后倒地便睡。这时怪事就出现了,两老太太经常看到刘邦身上有条龙。更怪的是,每当刘邦来喝酒的时候,店里的生意就特别好。于是,每当年底清帐的时候,两老太主动销去刘邦所欠酒帐。



王老婆、武老太为什么要一笔勾销刘邦所欠债物呢?按史书上说的有两个原因:一、刘邦不是一般人,因为有神龙覆体,让二位老太太心生畏惧;二、刘邦能给店里引来生意,二位掌柜子将刘邦当做“财神爷”看待,自也不敢向他追帐。如果刘邦光临她们的酒店,反成了损失。

那么,真正的原因果真如此吗?肯定不是。为什么呢?如果把历史上所有的《帝王本纪》看一遍的话,会发现一条规律,即每位皇帝在出生时都有一段很神奇的传说,要么院子上空出现飞龙,盘绕数月不肯离去;要么满屋子的红光,以至于街坊四邻误认为是失火了,纷纷端盆提桶前来救火。而皇帝们的成长经历更为神奇,总之一句话“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就是中国帝王的一大特色,刘邦之不过在司马迁的笔下更为妙趣横生罢了。



刘邦好酒色不假,由于没钱经常赊酒也极有可能,二位老太婆主动抹帐的事也可能存在,不过原因应该是:一、刘邦当上秦国小吏后,成了当地的一霸,她们有意巴结刘邦,需要照应;二、刘邦起到了“名人”效应,可能确实为店里引来不少生意。因为刘邦赊酒的故事是发生在当亭长之后,而之前只是说他有志向,不愿意如平常人一样下地劳作,那时候他也没有地方赊酒喝。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小时候看小兵张嘎时胖翻译的一句话,老子吃西瓜,就从来没给过钱。在很多人眼里,似乎刘邦就是一个泼皮无赖的形象,但实际上,刘邦最突出的特点是不拘小节、不从于众。

请注意刘邦的职务,是泗水亭的亭长,是秦代维护地方治安的官员。这个职务如果放到现在类似什么呢?类似于城管大队的队长。这些开酒馆儿的也就是做小生意的人,他们的衣食父母难道不是这些做地方治安管理的官员吗?如果没有这些维护地方治安的官员管理,泼皮无赖成天上门来,赊账吃霸王餐收保护费,那么酒馆和小饭馆的生意该怎么做,还怎么正常经营下去呢?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认为刘邦是个很善于利用职务之便的人。因为刘邦职务的关系,酒店老板就不敢收刘邦的费用,甚至还为其免单。那么刘邦就真的和地痞流氓没有什么区别,作为泗水亭长,秦代的官吏考核体系是十分完备的,官吏如果利用职权以权谋私,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刘邦如果敢以身试法,恐怕他就等不到起兵反秦的机会了。

刘邦能担任泗水庭长这一职务,本身就说明了刘邦本人是个遵守秦法,并敢于捍卫秦法的可信之人,这和他后来反秦并不矛盾。至于刘邦每次来酒店的时候酒店生意都更好,原因并不是他招揽了什么人来,而是由于刘邦这个泗水亭长在,那些宵小之徒就不敢为非作歹,扰乱酒店的正常生意,酒店能够正常营业,自然就会有好的收益。

所谓刘邦赊账不假,但并不是赖账,赊账偶尔为之,赖账则是品行的问题,任何人赊一两次账是很正常的现象。在古代,赊账最后按季度或按月、按年来结算,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这和刘邦本身的品行没有任何关系。


作为西汉的开国之君,刘邦身上有很多过人之处被有意无意的隐藏起来,比如刘邦的军事才能实际上十分突出,查查史书记载就可以发现除了面对项羽外,刘邦没怎么打过败仗。赊账免单本来就是寻常事,为什么到了汉高祖刘邦身上就变成了特殊的事情了呢?恐怕特殊的不是刘邦的作为,而是记录者的心态和旁观者的角度和用心吧。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刘邦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但却并不爱种地,因为朋友圈比较广,得了泗水亭亭长这么一个职务。

刘邦的日常活动除了点个卯,日常活动就算纠集一帮狐朋狗友到处玩耍,喝酒吃肉,最爱去的就算王媼和武负的两家店。

而且刘邦和朋友在这两家饭店吃饭,从来不给钱,都是赊账。

但王媼和武负的态度非常奇怪,从来不催刘邦付钱,而且每当年底,都会把他的赊账免单。

有人说,王媼和武负是高人,已经看出了刘邦有帝王之相。

其实纯属扯淡,王媼和武负要能看出来刘邦帝王相,早就不用开饭店了,直接辅佐他不完了?

最可能的原因其实和刘邦的地位有关:黑白两道都有人!

首先刘邦是泗水亭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虽然管理的范围有限,但也是一方的治安。

所以有刘邦这样的亭长经常光顾,饭店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再说说刘邦的黑道背景,我们都说过,刘邦喜欢结交各路英雄,什么是英雄?其实就是混混。

想想看,这么一个黑白两道通吃的刘亭长到你家吃饭,你敢要他钱么?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精选回答】来自优质账号→野史日记


刘邦虽然是一个传奇帝王,中国第一位布衣皇帝,但是这位刘邦先生同时也是一位历史上有名的“无赖”。

刘邦做事不拘小节,凡事讲究“实惠”,拿鸿门宴来说,为了活命,借着尿遁就跑了,一点都不顾及颜面,如果项羽有他这两下子,早就得了天下了。

其实刘邦在起事之前,就是这样的脾气,身为泗水亭长的刘邦,出生在战国末期,他深受战国养士的风俗影响,喜欢交朋友、喜欢吹牛皮、喜欢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反正就是今天说的“不务正业”,他占全了,就是不种地。

说来也是奇怪,这个刘邦一天游手好闲的混,但是他却天天下馆子,不仅下馆子,他还不给钱,不仅不给钱,酒馆老板还笑脸相迎,究竟咋回事呢?

刘邦一天不干活就知道交朋友吃喝,他的工资自然是不够他挥霍,每次他回到家里,他的嫂子就看他来气,一天就知道混吃不干活,对这个家一点用没有。刘邦也懒得听她絮叨,索性和朋友们每天一起去酒馆吃酒,他经常去的酒馆有两家,一个是王媪家,还一个是武负家。

这两家酒馆,刘邦是常客,当然了,酒钱都是一样,赊账!虽然说是赊账,到了年底两家酒馆也从来不管刘邦要钱,这里面自然是有原因。

第一、刘邦势力大

刘邦在当地是亭长,类似派出所长的职务,古代的时候开酒馆,难免会有人闹事,想要稳当的做生意,自然就需要有人能帮忙摆平一些泼皮。

刘邦种地不行,但是摆平泼皮他最拿手,为什么?因为泼皮都是他的朋友,他一句话的事,在酒馆老板看来,那可是帮了大忙,所以这饭钱自然是不能和他要。

第二、刘邦有人脉

刘邦喜好结交朋友,他的朋友很广,黑白两道,权贵乞丐几乎都有他的朋友,他的人脉在当地无人能及,酒馆的老板自然是需要这样的人脉,只要刘邦来光顾,那就自然会来带来客源,毕竟刘邦不是每次都请客,所以老板还是有的赚,而刘邦请客赊账的钱,就算做是他带来客源的提成钱了,所以这赊账自然不能要。

第三、刘邦真没钱

刘邦赚的肯定在圈子里算不少的,但是他结交朋友,挥金如土,这点钱根本不够他挥霍,所以他是真的没钱,一分钱都不存,全都拿出来款待朋友们。就算两位酒馆老板真的撕破脸和刘邦要钱,那也是白搭,反正是要不回来的烂账,自然也就装作大度,索性不要了,毕竟在刘邦的身上还是得到得更多!

刘邦虽然看似“无赖”,但是为人仗义,用人不疑,看人极准,一群优秀的人才愿意为他卖命,围绕在他的身边,这才是刘邦能成功的真正原因。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记,欢迎大家关注、点赞支持,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