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 第一 更法

更法第一

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秦孝公和商鞅(商鞅本姓公孙,后世叫商鞅是因为秦孝公后来把商这个地方赏赐给了他),甘龍,杜挚(后两个人就是后来反对商鞅的领袖,也是他们致商鞅到死地,不过后代秦王同样清算了他两个的家族)三个人考虑国家发展策略。考虑到现在各方面的问题,想要寻求正确的方法,来通知百姓,国富民强。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秦孝公说:"成为君王不能忘了国家核心利益(刚刚即位),这是我的责任;明确合适的规章制度,分清事物的轻重缓急是臣下的责任。现在我想要改变原来的成规来治理国家,改变百姓原来的陋习礼法(人的习惯错误),但是恐怕国家的人不同意我。(此处已知君王有心,这样才有商鞅发挥的余地,否则一切免谈)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商鞅说:"我听说:'行动没有信心不可能完成,做事没有信心不可能成功。'如果您想要真正却改变国家陋习,实行改革,完全不应该估计天下人的议论(为上者必须独断专行)。何况真正的高人所做的事,当世的人必定不能理解(公司也是一样,站得高度不同);真正有独立见解的人的思考必定被普通人嘲笑。俗语说:'愚蠢的人就算事情完成了也不知道成功的根源在哪里,聪明的人则可以在事还未成之前看清楚未来的方向。百姓,不可以和他们讨论怎么创新改革(公司的螺丝钉们),但是可以和他们一起享受事成功后的喜悦(公司发展成功了,他们可以一起分享)。'郭偃的书上写到:'谈最上面的底层思维时,不和普通人意见相同;成就无可限量功业的事,不和大众一起讨论。'制定规章制度是为了爱护百姓(因为他们的思维没有办法管控自己),行为流程的合理化是为了让事能做好。所以真正的高人可以让国家强盛,根本不管什么成法(他只管什么是合理的)。只要有利于百姓,什么过去的流程都可以改变(公司也是一样抓到关键)

孝公曰:"善!"

秦孝公说:"好!"

甘龙曰:"不然。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

甘龙说:"这个说法不对。我听说:'真正的高人老百姓的习惯不用改变就可以教好,聪明的人不用改变原来的法令就可以治理。'顺应百姓原有的习惯去教化,不用什么费力就可以把事做好(国富民强);根据以前的法令去做,官员习惯,就不会骚扰百姓的生活。如果今天改变成法,不根据以前秦国的延续的法令规章,改变行为流程去教导百姓,我怕天下人都会非议君王,您好好思索一下。"

公孙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君无疑矣。"

商鞅说:"你的说法,普通俗人的观点。普通人习惯于故往(不求突破),读死书的人被自己原有的知识困住。这两类人只能够作为法令的执行者,没有办法谈论就有法令规章之外改变更新的问题。夏朝,商朝,周朝,不同的法令规章却一样的称王于天下。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不同的方法却同样的称霸天下。所以真正明白聪明的人是制定法令规章,愚蠢的人是执行的人;贤德的人改变行为流程,愚蠢的人被行为流程拘泥。被礼法拘泥的人没有资格谈论重要的事,执行法令的人没法讨论改变法令。君王对于变法这件事你不要犹豫了。"

杜挚曰:"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

杜挚说:"我听说:'没有百倍的利润,不改变陈法;新的工具没有十倍的功用,不去跟换(没做之前你怎么知道,关键是用多少范围的总成本去做革新的风险金,这点他没有看到)我还听说:'根据以前的经验不会有大的过错,按照以前的流程不会有大的麻烦。'(照这种人的思路,无论是国家,公司,个人都是安乐死的结果)君王你好好想想!"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脩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君无疑矣。"

商鞅说:"你说的陈法,各个时代都不同,那么你照哪一个?每个帝王的行为流程都不同,你又照哪一个?伏羲,神农,只教化百姓不去诛杀,黄帝,尧、舜虽然诛杀但是不过分;到了周文王,周武王的时候,他们有各自按照当时的时代建立法令规章,根据实际的事建立流程。流程,法令是根据不同的时,地,人去制定的;法制,命令(这个是更小层面的)也是根据当时的事的方便达成而设立的;各种器物设备都是为了事的完成而建立的。所以我说:真正管理天下不是一个方法,方便国富民强不必要遵照古法。商汤(商朝开国的),周武王称王天下都不是遵照古法而成功的,商朝,夏朝的灭亡,也不是他们跟改陈法的原因。既然如此,反对过去做法的并不一定错,遵照过去做法的并不一定对的多。君王对于变法一事不要犹豫了。"

孝公曰:"善!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于是遂出垦草令。

秦孝公说:"好!我听说小地方来的人少见多怪,学识浅薄的人诡辩多多(格局小的人,为了一己的角度没有大局的思考);愚蠢的人耻笑的事,真实聪明人看到他们应该去实行的事。那些拘泥于普通人俗见的议论,我不会受之干扰。"于是孝公颁布垦草令!


引用必究,知识产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