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事兒


洪化橋,地名。


在昆明翠湖公園西南側,一條南北長約不到二百米的小街巷,南連人民中路,北接翠湖南路。


洪化橋 | 春城事兒

為何洪化橋不是“橋”,而是一條街巷?“洪化”這個名字又是從何而來?可能每天穿梭在洪化橋的大多昆明人也不大清楚這個名稱的由來。


洪化橋 | 春城事兒


“洪化”一詞出自明末清初雲南王吳三桂之孫吳世璠(fán),吳世璠也是吳周政權的第二位皇帝。


康熙十二年(1673年),擁兵自重的雲南王吳三桂起兵叛亂,“三藩之亂”由此爆發。起兵後,戰亂不斷擴大,吳三桂已兵出三貴,進據湖南澧州、常德、嶽州、長沙,戰線直逼長江。此後,吳三桂與清軍隔江對峙,相持數年。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七十四歲的吳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稱帝,國號大周,同年秋,吳三桂病逝于衡州。吳三桂去世後,其孫吳世璠在昆明繼承帝位,改元“洪化”,“洪化”一詞由此而來。


洪化橋 | 春城事兒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派西平侯沐英征討雲南。雲南平定後,沐英留滇鎮守,後在翠湖西側(今雲南省圖書館、科技館一帶)大興土木,興建沐氏“柳營別墅”以頤養天年,翠湖出城之河便流經“柳營別墅”前。“沐英愛馬,常在柳營河邊觀馬弁洗馬,故翠湖出城之河稱“洗馬河”。


洪化橋 | 春城事兒

上世紀,隨著昆明城市化進程,洗馬河逐漸成了一條暗河,2018年,翠湖片區整治提升,洗馬河得以“重見天日”


明末,張獻忠死後,效忠於張獻忠大西政權的大西軍撫南王劉文秀進軍雲貴,準備聯明抗清,到達昆明後,劉文秀也看上了“柳營別墅”這塊風水寶地,於是對“柳營別墅”稍作修葺,便作為自己的“南府”。十二年後,吳三桂攻入昆明,消滅了南明小朝廷和大西軍。


吳三桂到達昆明後,先是在五華山大規模建造王宮,並把王宮的範圍延展到了翠湖,後吳三桂到九龍池巡視,見劉文秀的“南府”太小,便“填菜海子之半,更作新府”,於是這裡便成了吳三桂新的府邸。在吳三桂病逝後,其孫吳世璠繼吳周帝位,改年號“洪化”,翠湖西側的王府也因此稱“洪化府”。當時在流經洪化府南大門前的洗馬河上方有一座石橋,由於該橋在洪化府的門前,時人便將這橋稱為洪化橋。


如今,滄海桑田,洪化府早已成為歷史,門前的石橋也早已不見蹤跡,留下“洪化橋”,以橋名做街名,沿用至今。


幾年前,在洪化橋道路旁有市政設置的指路牌,上書:


“清初承華圃前的通道,北頭洗馬河上源有石橋,1679年,吳三桂之孫吳世璠在昆明繼位,改元“洪化”,王府稱洪化府,府前石橋名洪化橋,橋名演變為今街名。”


如今,指路牌也早已被更換成新,新的指路牌上僅留下“洪化橋”三個字,以及標註南北的方向指示。


洪化橋 | 春城事兒

洪化橋 | 春城事兒


在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雲南地名博覽詞典》一書中,對洪化橋地名的由來也有記載:


“洪化橋,街道名。在昆明城區翠湖之南。原為翠湖南路與武成路之間的街道,因1998年前後道路改建,武成路西段已併入人民中路,現為翠湖南路至人民中路的汽車通道。其旁有新建的昆明海逸酒店。街名因吳三桂在湖南衡陽病逝後,其孫吳世璠在昆繼位,改元'洪化',置洪化府,府前石橋遂名洪化橋,並以橋名街。”


洪化橋 | 春城事兒

洪化橋道旁的昆明君樂酒店(原海逸酒店)


道旁的昆明海逸酒店現如今也改名為昆明君樂酒店,時過境遷,不知以後還會改名為其他什麼酒店。或者某一天,它也像那座叫“洪化”的石橋一樣,慢慢的消逝在歷史發展的洪流當中。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