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叫做“神兽”的老“神兽”们做了什么?

把孩子叫做“神兽”的老“神兽”们做了什么?


作者/白小心


随着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各行各业开始全面复工,教育业界当然也时刻被关注着,终于各省份陆续明确了部分年级学生的返校时间,这本是值得高兴的事,不过,对于关于学生返校而出现的一个新词,我不是特别认同。


看到标题,你们应该也知道是什么词了。

学生返校被戏称为「神兽归笼」。

不如我们先看看,网上是怎么说的。


把孩子叫做“神兽”的老“神兽”们做了什么?

把孩子叫做“神兽”的老“神兽”们做了什么?

把孩子叫做“神兽”的老“神兽”们做了什么?


把孩子叫做“神兽”的老“神兽”们做了什么?


身为一个成年人的我,因为不是父母,所以没有经历过自己熊孩子的折腾,对于这个词,感到了有一些不适,但家长们貌似却共鸣般的响应。


是因为神兽,多了一个神字。

所以比熊孩子高级么?


但后面有一个兽字,那依然是畜生啊,难道你们没觉得这是裹着糖衣外壳的贬低么?


更让我不解的是,作为熊孩子的家长,因为受不了自己教出来的熊孩子在家的长期捣蛋,身心疲惫期待开学,把家里的小家伙称为「神兽」,为什么这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新闻工作者,甚至人民日报,也能如此轻易的用「神兽」这个词?


把孩子叫做“神兽”的老“神兽”们做了什么?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样一句slogan,少儿强则国强。

那我想说,如果国之少儿皆为「神兽」那我们这个国,是玄武国还是修真界?


为什么把这些小家伙说成「神兽」原因很简单,已经是粉饰后的用词了,毕竟熊孩子这个词早就变成了家长最不喜欢自家孩子被套上的标签,但本质还不是一样。


说到底,那些高喊着「神兽」归笼,喜出望外的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家里的孩子都是他们自己都讨厌的熊孩子,同时,他们更不愿意承认的是,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有多失败。


也许有的家长们要辩解,他的喜出望外有其他原因。


我孩子可乖了,一点都不熊,我高兴是因为孩子回学校好好上学,学知识了。

我们家孩子一直在家,都不能好好复习,学校开学了,回学校就能好好复习了。


返校才是开学么?

在家都是荒废么?


虽然网课和真实面对面教学有差异,但并不是返校才是开学,真正的开学是老师开始授课,每天有学习和复习任务,开始对学习进行主动思考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学了。


差生说,没开学,成绩肯定会受影响。

那是最大原因,可能是没返校,没老师天天盯着,逼着,你就不会写作业,不会做卷子,不会复习。


前有高三学生,上网课迟到,不交作业还直接怒怼老师在前,后有小学语文网课,学生组词的答案令人哭笑不得。


网课背后显示出来的教育问题,难道只是「神兽」归笼就能解决的么?只不过是家长把自己教“坏”了的孩子,又塞回了学校,责任转移而已。


把孩子叫做“神兽”的老“神兽”们做了什么?


没有一个人,会轻易的承认自己和正视自己的缺点。

也没有任何一个家长,愿意承认自己的教育是失败的,即使摆在面前。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家长的样子。

不仅是家长教育本身,也反映出家长自己为人的最短处。


当新闻媒体和当代家长们,为「神兽」归笼而欢呼雀跃时,不正是反应了上一代和下一代共同的失败么?

把孩子叫做“神兽”的老“神兽”们做了什么?

我想,一个孩子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用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来解释,可能会更容易理解。


班杜拉认为,学习行为应该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我们在对孩子教育时,也是这样,往往忽视了社会变量对孩子行为的制约作用,我们总以为,我们口头上教导的内容就会变成孩子学到的内容,而忽略了社会变量对孩子起的作用。


什么是社会变量?

比如父母的期望、他人的行为、错误的引导、错误的肯定等等。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行为有三种机制。

联结强化观察学习


联结源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认为学习就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经常用联结的观点来解释社会态度、人际吸引、社会规范等现象。


比如看到帅哥就心动、开车看到交警敬礼就紧张、看到黑人拿枪就害怕等等。

把孩子叫做“神兽”的老“神兽”们做了什么?

这些都是联结造成的,而一张白纸的孩子是如何对这些社会态度产生连接的呢?很大程度上,年龄越小的孩子的世界观和社会态度都是父母或养育着直接教授的。


就像父母没有对孩子教授公共场合的规矩,所以孩子在火车上大喊大叫到处乱跑,因为孩子没有把公共场所和乖巧联结起来。


强化,简单理解为人们学习表现某个行为是因为随后会有一个令人愉快的,或者可以满足某种需要的东西出现就会得到强化,从而加大这种行为的频率,而如果出现的结果不满意或者不愉快,就会降低这种行为的频率。


孩子为什么在公共场所会肆意大叫,打扰其他人?除了联结外,也是因为孩子的吵闹行为被父母

强化了。


孩子出现在公共场所,绝不可能第一次就是在火车上,而是去过地铁、公交车、商场、游乐园等等,为什么在火车上肆意吵闹,那是因为之前所有公共场所的吵闹都被允许了,也就是,吵闹这种让孩子肆意开心的行为被父母的允许,或者,孩子想博得的关注,都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于是强化了。


把孩子叫做“神兽”的老“神兽”们做了什么?


最可怕的是,强化除了直接强化,还有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替代强化就是孩子还会观察他人做出行为后得到了什么后果,这种后果也会影响人们是否以及怎么样做出相同的行为。


比如一个爸爸出于某些原因,和孩子说,今天这个事你不能给妈妈说哦,于是当着孩子的面,对自己的妻子撒谎了。

于是,父亲撒谎的行为会强化孩子认为撒谎可行的这个想法。


而作为家长的你,会承认是自己教会孩子撒谎的么?


自我强化就是孩子在行为之后,对自己的认知与评价会影响人们进一步的行为表现。

比如一个孩子吵闹的行为之后,得到了想要的玩具,或者父母的关注,不仅结果直接强化了这个行为,更让孩子自我强化,从心里认为这种通过吵闹的方式得到关注的行为非常可行,值得自己之后多次使用。


观察学习认为,孩子仅通过观察他人或模仿榜样,就可以学习某种社会态度和行为。


在观察学习中,环境中的他人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观察学习可以在没有任何其他外在强化的情况下出现


把孩子叫做“神兽”的老“神兽”们做了什么?


孩子在真正接触社会之前,接触的最多的就是父母或者养育者,而一定要注意,观察学习可以在不受到外在强化的情况下出现。


脾气急躁的父亲、贪财的外婆、吃相难看的妈妈、大吼大叫的外公,也许都会变成最后这个让你头疼不已「神兽」身上,而你还一定会和自己的伴侣争吵。


你儿/女也不知道像谁!?

答案是,像你们。


把孩子叫做“神兽”的老“神兽”们做了什么?


可能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如果没有自己的管教一定会更加顽劣,或者成为一个顽劣的孩子。


那是因为,家长们都在自己的认知里觉得,孩子本身是顽劣的,这里,想告诉家长,一定要避免对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认知。


罗森塔尔效应,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这个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原来所期望的进步现象。


把孩子叫做“神兽”的老“神兽”们做了什么?


通俗的讲,就是你期望的事,会根据的你的期望而发生,比如你认为你的孩子,只要你不管教就会变成熊孩子,那么你的孩子可能就真的可能变成熊孩子。


女生就是因为这样的社会期望,认为女生数学都不好,于是造成了大部分女生都觉得自己不擅长数学的现状。


全社会都认为这些学生是「神兽」,那很可能这批孩子接收到这样的社会期望,就真的成为了另社会都头痛的「神兽」了。

作为一个普通成年人都会不适的词,作为当事人的学生们,难道会甘之如饴?并且因为不认同就努力学习么?

不,他们不过是按着社会对他们的期望,成为被期望的模样。


最后,关于孩子的教育,我想家长们除了看看教育心理学以外,还应该多了解一下人本主义对于孩子成长的观点。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你要相信,只要你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自己的孩子,ta一定会往好的方向发展,你需要做的,是移除那些阻碍他成长的障碍,而不是成为他成长的障碍。


如果你的孩子很小,还在小学,那小心教你一个小游戏。


当你的孩子花花,不想刷牙时。


你到自己孩子跟前,把自己的左右手拿出来,分别代表一个小人,然后两个小人对话。


左手代表坏想法:右手右手,你说花花会不会去刷牙呢?我看ta肯定不会,ta一点都不爱干净肯定不会去刷牙。

右手代表好想法:左手你住嘴,花花才不是你说的那样,花花最爱干净了,最可爱了,肯定会去刷牙的,不信我们来打赌。


然后,你看你的孩子是什么反应?

ta会去刷牙么?


如果,你试了,记得告诉我结果怎么样。

把孩子叫做“神兽”的老“神兽”们做了什么?


孩子,永远都是希望,也是未来,但永远别说孩子是「神兽」,别让一时错误的社会期望,让你后悔。


呼吁社会媒体正确对于教育进行正确引导,教育不仅仅对于学生也是对于家长,不要为了一时新闻词的风趣而对孩子造成隐形伤害。


尤其是官方媒体,请别在红牛哥哥、欧尼酱、小红小白小黄那种不伦不类的笑话,别让自己成了新闻界的「神兽」。


真正坦然的承认自己教育的失职,也正视自己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要性,然后,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孩子吧。



把孩子叫做“神兽”的老“神兽”们做了什么?

— END —

这里是

Now Accept Myself

现在起

认定自己,懂得自己,悦纳自己

爱你,么么哒~~


获取更多精彩福利

火锅抵用券券即将发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