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蘇先生讀史|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王勃(約650~約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縣人。

唐朝文學家,文中子王通之孫,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初唐四傑”。

王勃聰敏好學,六歲能文,下筆流暢,被贊為“神童”。

九歲時,讀秘書監顏師古《漢書注》,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

十六歲時,進士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賢)府文學。寫作《鬥雞檄》,坐罪免官。


蘇先生讀史|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大量詩文。

返回長安後,授虢州參軍,私殺官奴,二次被貶。

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擅長五律和五絕,著有《王子安集》等。反對綺靡文風,提倡表現濃郁的情感與壯大的氣勢。文以《滕王閣序》最著名。


蘇先生讀史|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666年,通過李常伯上《宸遊東嶽頌》一篇,接著應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才思泉湧,筆端生花,撰《乾元殿頌》,文章綺麗,驚動聖聽。唐高宗見此頌詞,歌功頌德,詞美義壯,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為,驚歎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蘇先生讀史|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王勃當上朝散郎後,經主考官的介紹,擔任沛王府修撰,並贏得了沛王李賢的歡心。一次,沛王李賢與英王李顯鬥雞,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討伐英王的鬥雞,以此為沛王助興。


蘇先生讀史|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此文傳到唐高宗手中,聖顏不悅,讀畢則怒而嘆道:“歪才,歪才!二王鬥雞,王勃身為博士,不進行勸誡,反倒作檄文,有意虛構,誇大事態,此人應立即逐出王府。”唐高宗認為此篇意在挑撥離間,欽命將他逐出長安。


蘇先生讀史|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王勃被逐。他憑著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經營剛剛打通的仕途,就這樣毀於一旦。

671年秋冬,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藥物豐富,而他知醫識藥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參軍之職。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遇大赦,王勃才沒有被處死。


蘇先生讀史|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王勃因殺死官奴曹達,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疇,王福疇從雍州司功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之外。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達了對父親的強烈的羞愧和自責。

王勃出獄後,在家裡停留了一年多,朝廷宣佈恢復他的舊職,已視宦海為畏途,沒有接受。


蘇先生讀史|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676年春夏,王勃已至交趾縣令王福疇處,見到了生活窘困的父親。王勃便踏上歸途。當時正值夏季,南海風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釋、道多種文化因子。繼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張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濟世,雖然在宦海中幾沉幾浮,但最終難以割捨的依然還是何時濟世和如何濟世。


蘇先生讀史|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從人格精神來看,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遠,勇於進取;才華橫溢,文采斐然;但同時也處事疏闊,缺少謀略。還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視塵俗。王勃崇信佛教,認為佛教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蘇先生讀史|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王勃詩歌直接繼承了貞觀時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風尚,又注入新的時代氣息,既壯闊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


蘇先生讀史|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送別詩或氣勢磅礴、雄渾壯闊,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寫離別之情,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慰勉,意境開闊,一掃惜別傷離的低沉氣息;或優美靜謐、隱約迷濛。


蘇先生讀史|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如《江亭夜月送別》其二“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寂離亭掩,江山此夜寒”,描繪的是一幅美麗的江邊月夜圖,畫面優美迷濛,讓人心醉。


蘇先生讀史|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或重在抒發自我身世的悲切之感,如《別薛華》,整首詩並不著意抒寫惜別之情,而是時時處處抒發對自己身世的悲切之感,哀傷之痛。“煙霧”意象在王勃送別詩中出現頻率極高,是王勃對前途命運迷惘和困惑的外在表現。


蘇先生讀史|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如《秋日別王長史》中“野色籠寒霧,山光斂暮煙”,田野籠罩在濃濃的秋霧中,淒寒而朦朧,遠處的山峰在沉沉暮靄中聚斂而凝重,山光野色在寒霧暮煙中顯得隱約迷濛,似夢似幻。


蘇先生讀史|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相思詩則抒發了千里之外羈客的情感:思念家鄉,懷念親友,傷春感懷,如《羈春》,則通過寫景抒發深沉的思鄉之情。


蘇先生讀史|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園林山水詩既寫景生動、錘鍊精工,又詩境美好,充滿生機,如《郊興》。同時,在描寫手法、詩境開拓等方面,又進行了新的嘗試,並取得顯著的藝術效果。遠遊山水詩不僅充分展現了奇險壯麗的入蜀途中風光,而且因傾注了鬱積之氣而尤顯深沉悲涼,底蘊深厚。


蘇先生讀史|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王勃賦是初唐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意義上標誌著初唐賦體的繁榮。王勃的駢文繼承了徐陵、庾信的駢文藝術風格,但又注以清新之風、振以疏蕩之氣,於是使駢文變繁縟為清麗,變滯澀為流暢,創造出氣象高華、神韻靈動的時代風格,使駢文躍上了一個新臺階。


蘇先生讀史|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王勃的遊宴序寓性情於遊宴、具有繪畫美、充滿豪放壯大氣勢,如《遊山廟序》;贈序則視野開闊、諺足高遠、情景交融,文中充滿真情實感,如《秋日餞別序》。王勃在辭賦文章寫作手法上很少使用比喻手法,但他善於議論,哲理深刻,如《滕王閣序》中“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善於抒情,氣盛情深,如《夏日諸公見尋訪詩序》中“天地不仁,造化無力。授僕以幽憂孤憤之性,稟僕以耿介不平之氣。”善於描寫,形象逼真,如《感興奉送王少府序》中“僕一代丈夫,四海男子,衫襟緩帶,擬貯鳴琴,衣袖閥裁,用安書卷。”善於運用遞進和逆接句式,如《越州永興李明府宅送蕭三還齊州序》中“況乎泣窮途於白首¨引,白首非臨別之秋;嗟歧路於他鄉,他鄉豈送歸之地!”


蘇先生讀史|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蘇先生讀史|王勃:氣骨蒼然,抒寫悲涼,洗盡流調,是唐人開山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