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尊重”,看這位媽媽是如何做的

讓孩子學會“尊重”,看這位媽媽是如何做的

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兒子就把老師接下來要講的內容,搶在老師的前面說出來。有些學生回答問題,兒子發現有錯誤就直接指出來,沒等老師慢慢引導學生。面對這種情況,父母應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正確引導?

01

我和兒子參加了四天線下的記憶課程,從早上的八點半一直上課到晚上的九點鐘。強度非常大,而且非常燒腦,每天晚上都有背誦編碼的作業。

因為我們是複訓,有些內容還記得,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兒子就把老師接下來要講的內容,搶在老師的前面說出來。

有些學生回答問題,兒子發現有錯誤就直接指出來,沒等老師慢慢引導學生。我看到這種情形,覺得非常不尊重他人,下了課休息15分鐘,兒子和我要手機玩微信小遊戲《懟懟三國》放鬆一下,這幾天其他孩子也是下了課就玩手機,我想與其兒子去看別人玩,還不如自己的備用手機給兒子玩。

我說:“找成長與寶貝再給你。”

兒子:“我的成長是上課認真聽講,寶貝是上課搶話,不做筆記。”(編注:這裡的“禮物”也可以理解為:需要提升的部分,這是若水母子創造的正向表達方式。)

我:“媽媽,看到你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跟著老師的思路,為你點贊。 同時,你還能反思自己的行為給他人帶來的影響,更要為你點贊,你說為什麼搶話不好?”

兒子:“不知道”

我:“如果你是老師,你想學生打斷你說話,提前把你要說的話說出來嗎?”

兒子:“不想。”

我:“如果你提前說出來了,對老師和同學有什麼影響?”

兒子:“拆了老師的臺,學生不知道。”

我:“兒子真是一個明事理的人。你積極回答問題特別好。因為你是複訓,你的接受能力會比其他同學強,但其他同學是第一次參加,他們需要時間去思考。你一下子就把答案說出來了,他們就沒有思考的時間,會影響他們的聽課效果。老師也無法引導學生思考。你認為是這樣嗎?”

兒子:“好了,我下次改。”

我:“我兒子就是懂得反思,能為他人著想的人。下節課我們應該怎麼做?”

兒子:“不要回答問題。”

我擔心兒子不回答問題,聽課會走神說:“不是不讓你回答問題,是老師提了問題之後,你再回答。回答問題也要看情況,能不能全部都讓你回答,成為你的專場?(80%都是兒子在搶答,老師為了回答次數分配均勻,不請他時,他把手舉得很高,而且還站起來,像華爾街行情爆料員。然後搞笑地說老師你沒看到我在這裡孤獨舉著手嗎?有時就說老師你不請我,我的心很受傷。兒子臉皮厚。)”

兒子聽到專場就笑了。說:“本來就是要競爭嘛。”

我:“你給老師留點面子嘛,成為你的專場,老師都得讓位,讓你來講課了。”

兒子:“行!我下次注意,給老師留面子,別拆臺。”

02

課間休息時,如我所料,老師特意過來溫和提醒他,如我上面與孩子所談的內容一致。

第二節課,兒子比之前剋制了許多,沒有提前爆答案。

下課後,我給兒子正反饋:“你這節課做得非常好,尊重老師,尊重同學。我兒子和爸爸一樣擅長反思和修正自己行為。爸爸之所以能當經理,就是因為擁有這項能力,我兒子將來和爸爸一樣也是個大將之才。媽媽非常高興咱家有兩個大將。”

負面事件裡找好處:

1)兒子雖然搶話,但積極跟著老師的思路,聽課效率高。

2)同學回答錯了,立馬糾正,證明兒子有認真傾聽同學的回答。

3)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機會,和兒子討論如何尊重他人。

4)看到兒子是一個愛表現,喜歡受到關注的人。以後我要積攢故事,引導孩子,正向行為才能得到他人正向關注與認可。

讓孩子學會“尊重”,看這位媽媽是如何做的

1、讓孩子學會“尊重”

當發現孩子隨意打斷老師的對話和直接指正同學時候,媽媽能及時觀察到並與孩子進行溝通。由此可見,第一,孩子認真聆聽老師的講課;第二,媽媽非常重視孩子品格培養。

2、親子溝通中的“智慧”

媽媽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首先是以“提問”為主,並非直接就說教、講道理。提問會給孩子一個思考的機會,通過提問引發孩子解決問題。

在與孩子梳理問題的時候,媽媽及時肯定了孩子表現中的正向部分,從而與孩子探討了需要提升的部分,並沒有全盤否定,這樣孩子是更有利於接受的。

3、及時正向反饋

第二節課,兒子比之前剋制了許多,沒有提前爆答案。當媽媽看到孩子的進步之後及時反饋,這種反饋給予了孩子一種正向指引,更清晰朝著正確的方向去做。

@若水的智慧引領,讓我們感受到:

學習知識重要,學會尊重更重要。

少一份說教,多一份提問。

在一件不好的事件中,讓孩子清晰自己值得肯定的是什麼,可以提升的是哪裡,而不是全盤否定。

正向反饋,促進孩子正向發展和成長。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忘記自己的初心是什麼,會糾纏於眼前的事情,忘了遠方的目標。若水的作業提醒了我們,把孩子養育成一個合格的人,讓他具備該有的能力才是我們最根本的目標。放下功利的愛更純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