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财政刺激下的美国经济展望——美联储经济政策点评


2万亿财政刺激下的美国经济展望——美联储经济政策点评

核心观点

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揽子财政政策落地,规模高达2.2万亿美元。按2019年GDP计算,今年财政赤字率将达到GDP的14%。结合最新政策影响,我们调整美国2020年全年实际GDP同比增速预测至-1.2%。建议关注中长期美国经济增长潜力是否会受到损害。

正文

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揽子财政政策落地。北京时间3月28日凌晨4点,特朗普于白宫正式签署第三轮经济刺激法案。从3月中旬首次被提出,3月22日首次被参议院否决,该法案经过国会持续两周的讨论和修改,最终在政府与国会之间达成一致。刺激法案主要用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总规模高达2.2万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揽子财政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经济措施包括:1)5000亿美元(占GDP的2.3%)用于向企业、州和地方政府提供贷款和担保,接受贷款企业不得用来回购股票;包括财政部可能用来支持美联储提供商业信贷的4540亿美元贷款;2)3770亿美元(GDP的1.8%)用于向500人以下的、受疫情影响的小企业提供贷款;3)2600亿美元(GDP的1.2%)为直接补贴给个人的支票(每个成人1200美元,儿童500美元);4)2500亿美元(GDP的1.2%)用于扩大失业保险,以弥补工人失去的工资;5)1500亿美元(GDP的0.7%)用于向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援助,3400亿美元(GDP的1.6%)用于直接的联邦支出,其中1500亿美元用于医院和医疗保健工作。

美国今年的赤字率可能到多少?自2019年10月至今,美国政府在新财年仅过去五个月就已出现了6245亿美元的赤字,占GDP的3%;3月以来为应对新冠疫情推出三轮财政刺激计划,累计金额2.36万亿美元,占GDP的11%。按照2019年GDP计算,今年财政赤字率将达到GDP的14%。这里还未考虑疫情影响导致财政收入减少,以及未来几个月联邦政府的其他日常支出。

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速可能到多少?结合最新政策影响,我们调整美国2020年全年实际GDP同比增速预测至-1.2%,预计二季度为全年底部,同比-4.6%,三四季度可能会显著修复。料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最为明显,其中服务消费中的餐饮、娱乐、交通、住宿会受到严重冲击。基准情形下,预计3-6月份消费会出现大幅下滑,三季度开始将明显回升。此外,料投资和进出口增速同样会受到美国企业停工停产的影响,二季度会出现接近50%的环比负增。由于个人消费支出占GDP的70%,消费下滑料将对全年经济增长造成严重拖累。鉴于当前货币财政政策力度很大,我们预计政策也会起到明显对冲作用,但主要会体现在对三四季度和中期经济的快速修复上,二季度的经济仍会受到企业停工停产和居民隔离措施的显著冲击。

我们更关注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潜力是否会受到损害。考虑到今年美国政府可能会出现创记录的赤字率,政府债务很可能会继续突破当前的债务上限,美国政府债务的主权信用风险料会上升。高赤字会加剧两党在税收政策上更明显的对立,未来两党竞争极端化将不可避免。当前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将美国拖入负利率,中长期加大贫富差距的分化,降低美国经济长期的增长潜力。此次疫情正逢大选年,若美国经济步入实质性衰退,民粹主义和贸易争端都可能进一步升级,这都会打击全球投资者中长期对美元资产的信心。

2万亿财政刺激下的美国经济展望——美联储经济政策点评

2万亿财政刺激下的美国经济展望——美联储经济政策点评

2万亿财政刺激下的美国经济展望——美联储经济政策点评

2万亿财政刺激下的美国经济展望——美联储经济政策点评

2万亿财政刺激下的美国经济展望——美联储经济政策点评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0年3月28日发布的报告《美联储经济政策点评:2万亿财政刺激下的美国经济展望》,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相关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有道云等方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使用本资料。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