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严重过剩时代一切套路都失灵,活下去最重要!

疫情叠加传统淡季,包装业彻底进入下行通道而且短期很难回暖,上半年基本废了。

去年这个时候行业整体进入下行区间,全行业跌跌不休,今年因为疫情影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废纸跌价接近一个月,纸板接近一个月,原纸也是接近一个月,不仅把前期疫情影响的涨价全部补跌回去还跌破了年前价格,后续行情也可以预见继续下跌,在这个整体跌价的环境中,产业链不同环节也采取不同策略应对。

废纸采取压低回收价以及快进快出的策略保持低利运营,可是部分资金大户回收站以及部分地区中小型造纸厂却已经开始悄悄抄底囤货期待快速回升。

后续到底会不会回升要看需求有没有可能在一个时间集中点恢复性反弹,另外就要看国外疫情的拐点什么时候到。

原纸采取策略就是先降废纸再降原纸,就是所谓降价不降利润或者微幅让利的方法保持利润的持续性,同时今年涨跌最快的小纸厂开始操作停机保命策略,但是大型纸厂爆仓出货压力大。

大型纸厂在废纸、原纸齐降价的情况下后续可能会进一步大幅降价,刺激诱导下游纸板厂抄底囤货,如果仓位压力得以减轻那么就会同时停机拉升价格。

降价清仓 停机保价 修复涨价,维持旧有套路!

纸板厂的策略相对简单,原纸降纸板降底线是不亏本,目的就是挤掉同行保住自己的订单份额,近阶段的目标就是维持正常开机至于是否盈利已经在其次。

就在行业整体思考如何熬过艰苦阶段为后续求得发展机会的同时,过剩产能又挥之不去。

起始于17年的大面积瓦线升级换代,使得整体产能增加100%左右,原本期待的高产能下的高效率和高利润在需求严重不足的现实下落空了。

增加产能的目的是提高产能,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订单需求充足,可是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今年谁也想不到的疫情黑天鹅,效率提高导致的结果变成上班时间缩短。

就是原本老机器2班的产能生产20万平方米,只不过换成新机器1班生产20万平方米而不是期待的新机器2班40万平方米。

简单说,增加新设备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对公司盈利没有什么帮助,白买了!

同时传统大型二级厂也增加了很多后段纸箱加工设备,新增的纸箱产能因为需求不足又导致这部分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因为需求不足让下游客户对纸箱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原本承担众多纸箱业务加工的三级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感受到自身产能的落后和不足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怎么办?

一边是二级厂纸箱高端产能严重过剩一边是三级厂高端产能严重不足,一边是二级厂零散订单充足却产能不足一边是三级厂零散订单不足产能充足。

谁都想提高产能增强交付能力,谁又都在不足和过剩中煎熬,为什么?核心还是产能和需求不匹配,大厂干不了零散活小厂干不了高端活,那么优势互补就是不二选择,毕竟在当今需求面难以改变的前提下,换个思维抱团经营让二级厂活得更好让三级厂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行业的后续市场竞争比的就是资金实力和订单交付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